評論

【犇報社評】「陳同佳投案」,法治主義的坍塌是從政治體制開始

5 年前 / 0

台灣民主政治窮得只剩選舉,一個香港殺人嫌犯「陳同佳投案」引發的爭議,就足以把保障民主政治順利運作的法治主義碰得鼻青臉腫,窘態畢露。政治權力的擴張若突破法治主義籠子,那麼民主政治將無可避免地走向它自身的對立面,不管這種權威是來自於個人,還是集體。

政大法學教授 批蔡政府滿口主權嘴炮

5 年前 / 0

針對近日港嫌陳同佳有意來台投案一事,民進黨政府在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以及陸委會等因考量政治因素而聲明拒收下,引起台灣社會一片譁然。台灣法律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言,對政府當局的論點提出各種批判。其中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便批投書批判蔡政府。

你還活在過去,你自己知道嗎?

5 年前 / 0

近日,勞動黨臉書粉絲團「怎麼辦」刊登了一則在馬場町公園舉辦的白恐秋祭活動與台灣郵電工人案圖文展的訊息。沒想到卻引來一個名為「你這麼好騙,你家裡人知道嗎?」的臉書粉絲團小編的謾罵,左一句「共匪」,又一句「滲透」,幫著大家複習台灣戒嚴時期白色恐怖的惡夢。

比悲傷還要悲傷的香港陳彥霖事件

5 年前 / 0

筆者認為反送中運動能改革香港社會任何問題,打著人民對抗政府的名義,卻看不到各種讓香港社會變更好的論述或討論。香港陳女事件發展至今呈現的社會現象,正譜寫著一齣香港悲劇,這齣悲劇寫出了香港人民的困境、港府的無能,以及整個香港社會的分崩離析。

昨日反ECFA,今日反交流團:都是打假球

5 年前 / 0

「青年抵抗校園統戰聯盟」拒絕參加兩岸交流團的呼籲與訴求,不僅召喚過去戒嚴時代的三不政策,更破壞兩岸相互開放以來得來不易的和平交流。過去反對ECFA到現在反對兩岸交流團,其實都是同個道理,問題從來不是那些恐懼元素,而是台灣人為什麼沒有自信與中國大陸交流與較勁?

史明、台獨與中華民國褒揚令

5 年前 / 0

蔡英文頒發中華民國褒揚令給台獨建國運動者史明。此舉之動機,令人難以判斷蔡英文究竟是在諷刺史明的台獨運動,還是真正欽佩史明的台獨運動?

《返校》:歷史的寄生蟲

5 年前 / 0

【編按】〈《返校》:歷史的寄生蟲〉一文為專欄作家張方遠觀影後之隨筆,原刊於「方遠北杯講看麥」臉書粉絲專頁上。本篇隨筆內容補充基隆中學《光明報》案之相關史實片段,有助讀者更認識電影《返校》與歷史史實之差異。

【第134期犇報社評】雙十談話,什麼都可以談但什麼也都沒得說

5 年前 / 0

【編按】三年前2016年時,犇報發表社評〈雙十談話,什麼都可以談但什麼也都沒得說〉,評析蔡英文總統2016年時的雙十談話。今年2019年,中華民國再度歡祝國慶,蔡英文總統也再度發表雙十談話。犇報在此分享2016年時的社評,邀請大家一起來評比經過三年,蔡政府的兩岸政策有多少變化。

【犇報社評】民進黨新「決議文」:台灣離今日的香港還會太遠嗎?

5 年前 / 0

近日民進黨推出「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提到「不將台灣的定位侷限於台灣海峽一側,而是以太平洋的台灣、世界的台灣自我期許」,說明民進黨當局對台灣未來定位,從「一個中國」脫鉤,而融入美國的「跨太平洋體系」的戰略意圖。 此舉,非但是自絕於攸關台灣安全與發展的「東亞區域一體化(RCEP)」進程,更是自甘作為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地緣戰略棋子,加速台灣社會的內部分裂,並將台灣推向社會動盪與戰亂的前沿。 可以想見,在民進黨的執政下,「明日的台灣」離「今日的香港」還會太遠嗎?

【社運一周】 9/28-10/4

5 年前 / 0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態。 上周社運資訊有: 【社運一周】 9/14-9/20 ●「蘇貞昌,救救樂生!」政院、凱道六步一跪遭驅離 ● 二度流會!樂生電梯方案說明會爆口角 樂青籲院方勿操作對立

第 32 頁,共 4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