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犇報社評】韓國瑜困局,不敢直面兩岸關係和階級問題的本土化

5 年前 / 0

韓國瑜的出線,意味著國民黨正面臨著第三次「本土化」風潮的考驗,只不過,這一次的本土化,不是以省籍為界線,更無關乎地域與統獨,只不過是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堅壁清野的兩岸對抗路線與合作共贏的兩岸和平發展路線的再一次民意對決。 但是,韓國瑜的成敗,卻關乎國民黨能否跳脫傳統黨內「技術官僚」、「催台青」和地方派系三大體系的歷史糾葛,也有可能翻轉藍綠支持者的階級構造,深刻的影響島內的利益格局。 全民最大黨「討厭民進黨」或許是韓國瑜匯集民氣的利器,但絕對是體察民意的誤區,甚至是認識上的陷阱。不敢面對兩岸關係的「庶民經濟」,不碰階級問題的「本土化」,只不過是民進黨台獨思想的尾巴而已。

不斷升溫的抗爭 要把香港帶到哪去?

5 年前 / 0

眼前的香港抗爭,已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運動,而是一場企圖召喚流血鎮壓的悲劇。 香港抗爭人士打造國家機器暴力鎮壓「一般示威民眾」的意象,透過此意象號召更多港民心中的正義感,與人民對抗強權的感性。 然而為何對抗政府?越演越烈的抗爭要把香港帶到哪去?沒有人知道。被認為應當要解決這些問題的,卻是他們不信任的香港政府。 對人民群眾稍微有點惻隱之心者,都不會希望事情往最壞的方向發展,因為最直接受到傷害的永遠是民眾。

【社運一周】 8/3-8/9

5 年前 / 0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態。 上周社運資訊有: 【社運一周】 8/3-8/9 ● 公民團體高呼「反軍購、要民生」 ●請特休被記曠職 兩廳院員工赴勞動局申訴

【社運一周】 7/27-8/2

5 年前 / 0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態。 上周社運資訊有: 【社運一周】7/27-8/2 ● 生產獎金被砍 元晶工會闖總公司抗議 ●3M員工請育嬰假遭惡意資遣 怒控違反性別工作平等法 ●減聘僱名額 美堤移工反失工作 勞動部挨批裁罰不合理

赴陸求學夯不夯? 陸委會沒告訴你的事

5 年前 / 0

近日,陸委會製作了一支提醒台生赴陸求學風險的影片,表示到大陸念書的人數不如大家想像中熱門。然而根據中國大陸教育部的統計,不包括港澳台三地,2018年共有將近50萬外國留學生在大陸各省市就讀。 反觀留在台灣就學,大專院校教師不穩定、缺乏職位保障,與此同時也嚴重損及台灣學生的受教品質,這或許是為什麼陸委會在影片的結語,語重心長的跟台灣人說:「全世界都可以是你的選擇」的原因吧。

【犇報社評】去殖民才是防止香港問題糜爛化的根本

5 年前 / 0

香港在回歸之後,北京當局恢復對香港的「主權行使」,不可避免地要經歷「去殖民化」的陣痛,將認同問題從歷史文化的建構上升到法律主權的建構。再加上,香港本來就是上個世紀許多反共知識份子和流亡人士的避難所,根深蒂固的「反共、恐共」思想,迄今為止都還是解決香港國家認同問題尚未能跨過去的一道坎。 香港回歸以來接連不斷的政治紛爭,無論人大釋法、二十三條立法,還是特首普選問題,都是由於觸及了香港的「去殖民化」問題,觸及香港的國家主權建構,觸及香港靈魂深處的政治認同而成為香港社會動盪的根源,提供西方反華勢力可以見縫插針的施力點。

【社運一周】 7/13-7/19

5 年前 / 0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態。 上周社運資訊有: 【社運一周】 7/6-7/12 ● 憂國安五法成「新白色恐怖」 政治受難者團體籲廢除 ● 兼任教師納勞基法議題 工會檢舉教育部放假消息 ● 颱風季來襲 防災假沒一撇 工會轟勞動部推託

解嚴32週年 高金素梅拍攝影片紀念解嚴歷史

5 年前 / 0

7月15日是解嚴紀念日,立法委員高金素梅特別製作影片紀念台灣解除戒嚴32週年紀念日,緩緩道來當年抗爭戒嚴,以及解嚴後抗議國安法的歷史記憶。在當前民進黨政府惡修國安法下,理解這段歷史變得特別重要,犇報也在此分享這部影片:《還記得嗎?今天是解嚴32週年》

【犇報社評】「國安五法」,民主的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5 年前 / 0

民進黨強行通過「國安五法」的戰略思維,是利用中美大國關係從「戰略合作夥伴」到「戰略競爭對手」的動態過程,將中國大陸形塑為「敵國外患」,並將國民黨的兩岸和解路線與「親中賣台」劃上等號,在台灣內部營造「恐共、反共」的政治氛圍,讓台灣人民與媒體人人自危,形成「寒蟬效應」,使兩岸關係走回堅壁清野、互不往來的「冷戰」局面。 7月15日,數十名五〇年代白色恐怖倖存者在耄耋之年,冒著酷暑坐著輪椅走上凱道「抗議重返戒嚴」、要求「廢除國安五法」。歷史似乎跟他們開了個巨大的玩笑,「我曾經坐牢,將再次坐牢」,剛剛從蔡政府手中接獲白色恐怖的除罪的通知,就隨時等著再一次被整肅。七十年的時間彷彿只是空間的置換,「白色恐怖」換了顏色還是恐怖,從馬場町到凱達格蘭大道,「反共國家安全」的永夜是民主的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坐牢算什麼!台灣政治受難人抗議民進黨新白色恐怖

5 年前 / 0

7月15日解嚴32周年紀念日上午,曾遭遇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人連同家屬,齊聚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前,把「重返戒嚴」大字貼上紀念碑,抗議民進黨政府打造綠色恐怖,要求廢除國安五法。一整排坐在輪椅上白髮蒼蒼的老政治犯,頂著大太陽全程參與抗議,跟著隊伍一同到總統府遞交聲明書,呼籲民進黨政府勿倒行逆施、重回戒嚴。老政治犯見總統府方態度消極,對民進黨政府一意孤行,憤怒大喊我們不怕坐牢!我們將繼續做「叛亂犯」!

第 33 頁,共 3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