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海外通訊】兩岸的最大公約數:孫中山和辛亥革命
今日要達成兩岸的和平統一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中國國民黨回歸孫中山,謹記孫中山革命的初心。中國國民黨回歸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兩黨實現國共第三次合作的基礎,希望新任的中國國民黨主席,能夠真誠回到孫中山的革命理想。
藍博洲:打開台灣文學的兩岸視野,兩岸文學工作者的歷史責任
如何在這樣的關鍵歷史時期重新打開台灣文學在創作與理論上的兩岸視野,重建日據以來台灣新文學運動的主流價值,於是也就成為兩岸文學工作者不可迴避的歷史責任。
不論疫情或人為阻礙 都沒能阻止兩岸民間持續交流
在剛剛結束的暑假,無論是新冠疫情還是台灣政治的人為阻礙,都沒能阻擋兩岸民間交流持續推進。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關鍵來自民間和基層,兩岸各界不斷擴大深化交流,將促進兩岸人民相互理解、增進互信。
【方遠觀點】張鈞甯事件,是誰讓「我國」變成「台獨」?
如果張鈞甯的「我國」事件確確實實是「小粉紅」的無理取鬧,是他們的「無差別攻擊」,是他們開的「台獨地圖砲」。但又能說明什麼呢?台灣很多人很生氣、很不爽,沒有錯,但請問問自己,你的「我國」還是「中國」嗎?是不是開口閉口就「中國」長「中國」短的?
上海開放12至17歲「小台胞」打疫苗
上海自9月1日20時起啟動12至17歲在滬港澳台同胞新冠疫苗登記預約接種。根據「知情、自願、風險自擔」原則,不少持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小台胞」通過健康雲平台完成了疫苗接種的線上預約登記。
練舞、實習、探親、做研究 四位台灣學生在大陸求學的暑假故事
1980年代中期,大陸大專院校開始招收台灣學生,吸引一批又一批年輕的台灣學子。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台生報考大陸大學的熱情依然不減。統計顯示,目前在大陸大學就讀的台生約有1.2萬人。暑假剛結束,有4位就讀於北京大學的台台灣學生卻感觸良多。
高舉統一大旗的白色恐怖死刑犯:中新社專訪台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
台灣民間的愛國統一力量歷史悠久,台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作為這股力量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吳榮元接受陸媒中新社專訪,吳榮元在受訪中表示:台灣勞動黨自許能在台灣充當黑暗中的燈塔,也是對台灣社會最大的正義和最大的善。
金門戰役中毛澤東與蔣介石的默契
八二三砲戰是兩岸間最後一場戰役,也奠定了兩岸至今的分斷局面。相較台灣方面強調八二三砲戰讓國民政府守住台灣的觀點,大陸方面則強調金門戰役留下兩岸同屬一中的框架與戰略。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變化加劇,許多歷史事件仍深深影響當前局勢的發展,犇報特轉載此篇在大陸網上廣傳已久的文章,供台灣民眾溫故新知。
廈門銀行推「薪速匯」服務 在陸台人把錢匯回台灣更方便
廈門銀行推出「薪速匯」惠台金融服務,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無須臨櫃,通過手機銀行即可在第一時間將在大陸的完稅薪資匯給在台灣的家人,為兩岸往來交流更添一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