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魯鄭:隨時可能從「棋子」變「棄子」,台灣如何選?
回顧歷史上台美關係經歷五個階段的發展,可得出兩個結論:美國並沒有所謂的對台政策或者戰略,它不過是美國對華政策或者戰略的組成部分。二是美國以自身利益為核心調整對台政策,既可以完全拋棄,也可以全力支持,就如同對待它一手扶持的阿富汗政府一樣。台灣隨時都可能從「棋子」變成「棄子」,或從「棄子」到「棋子」。
◎文章來源:觀察者網
◎作者:宋魯鄭/旅法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中美博弈已是決定當今世界和未來歷史走向的最具戰略性的事件。在這個背景下,美國各種手段頻出,其中最刺激中國人神經的莫過於「台灣牌」。
2021年11月,德國阿登納基金會在新加坡舉行了一場研討會,曾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三十餘年的資深外交官馬凱碩在會議上分析認為,中國幾乎在所有領域都是理性的,但有一個例外:在台灣問題上,中國是情緒化的。北京願意付出驚人的經濟與軍事代價來阻止台灣獨立。
這當然是一家之言,但也從中可以看出台灣議題對中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台美關係的五個階段
歷史上的台美關係經過了五個階段的發展。
二戰結束後,台灣回歸祖國。本以來自甲午之後出現的台灣問題至此得到歷史性解決,但隨後發生的內戰和外部因素,再次使台灣成為中國的一個歷史性問題。
1949年10月1日,在內戰中所向披靡的共產黨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政府則敗退到台灣。一直到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此為台美關係的第一階段。
當時的美國為了與蘇聯爭奪中國政府,同時極度厭惡國民黨的腐敗和無能,明確表示放棄台灣。
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聲明:美國對台灣或中國其他領土從無掠奪的野心,美國無意在台灣獲取特別權利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干預其現在的局勢。美國政府不採取任何足以把美國捲入中國內爭中的措施,也不對在台灣的中國軍隊提供軍事援助或指導。
杜魯門在自己的回憶錄中也這樣評論它的盟友國民黨政府:
「蔣軍從來不是良好的部隊。我們把大約三十億五千萬元的軍事裝備,送給了這些所謂自由中國人士,結果,從北京到南京的戰線上,蔣介石約五百萬軍隊,卻敗給了三十萬共軍,共產黨拿了這些軍事裝備,把蔣和他的手下,掃出中國大陸。說實話,他一直都不是個東西。他們曾要求我派出數百萬美國部隊去拯救他,被我一口回絕。蔣介石實在無可救藥,他們的腐敗是與生俱來的,我決心不虛耗哪怕是一個美國人的生命去挽救他。我不在乎他們怎麼說。他們繼續嘲罵與控訴,說我對共產主義軟化,又說我庸碌無知,但我不會屈服於這些指責。對於蔣和他的一夥人,我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的看法,這群混蛋一個個都該關進牢獄裡。」
更指責國民黨政府領導人「他們是賊,每一個人都是賊」、「他們從我們送給蔣政府的上十億美金裡,偷取了將近七億五千萬美金。他們偷了這筆錢,卻將這筆錢投資在巴西的聖保羅,以及我們眼皮底下的紐約房地產。」
儘管這時候冷戰已經拉開了帷幕,但美國卻決定完全拋棄敗退到台灣、毫無價值的國民黨政權。
只不過這個歷史階段極期短暫,不過八個月而已。一場朝鮮內戰改變了這一切。美台頓時成為盟友,並一直持續到1979年美台斷交。
1950年6月27日,也就是朝鮮戰爭爆發兩天後,美國總統杜魯門一年內再次就台灣發表聲明:鑒於共產黨軍隊佔領台灣,將直接威脅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因此命令第七艦隊防止對台灣的任何攻擊。
這一階段,美國一方面竭力維持台灣在聯合國的地位,一方面給台灣提供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在獲得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台灣利用美國提供的援助,一躍躋身於亞洲四小龍。
第三階段從1979年到1991年蘇聯解體。這一時期,出於對抗蘇聯的需要,美國高度重視和大陸的關係,接受了陸方建交的三個要求,即斷交、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和撤軍。
美台關係不斷倒退,對台出售武器上也逐年減少,這被視為美國第二次拋棄和犧牲台灣。
第四階段從冷戰結束後至2010年,美台關係不斷升溫。冷戰結束,中美共同利益消失,大陸失去了戰略地位,同時中國大陸又是唯一主要的社會主義國家。
這一方面導致美國對大陸失去制衡手段,另一方面雙方制度和價值觀差異也成為新的主要矛盾。這時美國開始違背對中國大陸的承諾,再打「台灣牌」。這既有內部政治和經濟利益的考量,比如討好國內軍工集團,迎合國內反華勢力,也有利用「台灣牌」和中國進行較量的目的。
最新階段就是從2010年到現在。在中美戰略博弈的背景下,台灣地位上升為美國的戰略工具。2010年大陸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阻止大陸超越美國成為它的最高國家戰略。
台灣牌也從過去的戰術層次或者低戰略層次上升到美國國家戰略層面。美國不僅要阻止兩岸統一,更要台灣發揮消耗和干擾大陸發展的戰略目的。
在這個階段,美國將會在形式上和台灣保持非官方的溝通,更加注重實質支持。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經濟上的扶持。這已經有很多信號了,比如中斷了5年的「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在2020年6月30日也重新啟動了。美國也公開支持台灣參加其他經濟協定,比如日本主導的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二是軍事上打破慣例,給予台灣先進的武器和資訊技術,增強台灣的防守能力。目的當然是加大兩岸統一的成本,特別是一旦發生戰爭,力爭使之長期化。這樣既能給美國援助提供足夠的時間,也能增加大陸行動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當然,這種思路不僅僅限於台灣,美國給澳大利亞核潛艇也是如此。
三是所謂「外交」支持。美國國會和政府官員不但會「訪問」台灣,未來類似立陶宛的事件還會發生,美國也會要求盟友如歐盟提升對台灣的支持。這個階段能持續多長,既取決於中美博弈的結果,也取決於國際形勢的突變。
回顧這段歷史,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美國並沒有所謂的對台政策或者戰略,它不過是美國對華政策或者戰略的組成部分。
二是美國以自身利益為核心而調整對台政策,既可以完全拋棄,也可以全力支持,就如同對待它一手扶持的阿富汗政府一樣。台灣隨時都有可能從「棋子」變成「棄子」,或從「棄子」到「棋子」。
台灣成為美國「棋子」的代價和風險
美國為了和中國進行戰略競爭而把台灣塑造成隨時可以犧牲的「棋子」。
台灣這種處境,在國民黨和民進黨的認知內是有區別的。國民黨不希望台灣成為中美博弈的「棋子」,而要從中美博弈之間謀利,或者說不能只是充當「棋子」,也要一定程度上當「下棋人」。簡單講就是「親美友日和中」。這樣台灣就能成為各方拉籠的對象。
國民黨的這種思路也取得明顯效果。馬英九執政期間,兩岸「外交休兵」,大陸也一直讓利,日本在漁業資源的談判上也少有地做了讓步。
2013年雙方簽訂了漁業協定,日方允許台灣漁船在「專屬經濟區」作業,美國對台灣也減少了壓力。不過2016年台灣大選結果一出,民進黨獲勝,日本就立即中斷正在和台灣舉行的經貿談判。美國也要求台灣開放,要求台灣買更多大而無當的武器。
民進黨則是希望借助美國實現台灣獨立,所以它積極參與大陸和美國的戰略博弈。
如果僅從台灣自身利益角度分析,國民黨的做法更好。因為不管中美攤牌還是和好,受損害的、被犧牲的一定是台灣。中美攤牌,台灣成為戰場,變成廢墟。即使贏得「獨立」,也喪失一切,而且沒有了大陸市場扶持,台灣經濟也很難再復甦。畢竟攤牌之後,台灣就失去價值了,受到重創的美國也很難再扶持台灣。
如果中美妥協,一定會犧牲台灣利益。對於美國來說,拿台灣利益和中國大陸交換是空手套白狼,一本萬利。也有學者認為,中美競爭是結構性的,美國不會做交易放棄台灣。其實中美進行交易的觀點,在美國學界和政界都有認同者。
2016年,現在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當年打開中美建交之路的基辛格就是這個身份)正幫助希拉蕊競選。《紐約時報》刊發了哈佛大學一位學者的文章,提出用一萬億美債換台灣。《紐約時報》和哈佛大學在美國都是標誌性的。
沙利文用郵件把這篇文章發給希拉蕊,希拉蕊回覆:這個主意不錯。後來希拉蕊郵箱被駭客攻擊,放到網上,世人才知道這一事件。可以說,私下的溝通更能反應真實的立場。
台灣成為「棋子」,最主要的代價和風險就是不管中美博弈結果如何,台灣都是被拋棄或者被犧牲的對象。
從當下民進黨執政的角度看,台灣付出最大的成本就是和大陸對立,陷入政治、經濟、外部事務高風險,對立代價可想而知。在沒有安全保障的環境下,不管是島內資本還是島外資本都無法安心,而會想各種辦法避險,人才和資源也一樣。
一個高明的玩家,不僅要看博弈當下自己的利益,也要看未來博弈結束後的局勢,特別是自己的地位。就如同二戰遠沒有結束時,英、美、蘇就已經把精力放到戰後世界的力量劃分。
台灣是否還有別的選擇?
從純粹利益角度、不涉及價值觀和統獨理念,台灣實在應該深刻反思。
一是「台獨」是否可能?如果不可能,就要考慮如何在統一過程中謀取台灣利益最大化。
這裡面的核心是對東西方發展趨勢如何判斷,大陸現代化是否最終能夠成功,西方是否能夠化解當前的各種挑戰。
至少從目前來看,東升西降是事實。我個人認為,從中國起起伏伏的歷史上看,一旦崛起往往持續數百年。而西方崛起後往往一蹶不振,無法持續,比如羅馬帝國。
另外人類歷史經歷過陸權、海權到陸權再復興的三大歷史階段,中國是陸權的代表,也是這個歷史趨勢的印證者。日本和英國的衰落並不僅僅是某個個人、某個事件因素所導致的,而是整個歷史大趨勢使然。
「台獨」不可能,過去的陳水扁也很清楚——儘管那個時候兩岸的實力差距遠沒有今天這麼大,現在的蔡英文當然更清楚。有人擔心2024年如果賴清德當選會踩兩岸紅線,這完全是杞人憂天。
美國想要維持台海現狀,因為這最符合它的利益,可以左右通吃,大打台灣牌。所以美國這一關賴清德就過不了。就如同陳水扁在法庭受審時說過的,他就是美國一條狗,美國讓他幹什麼就幹什麼。這其實是台美關係的寫照,賴清德怎麼敢忤逆?
此外,不僅美國要維持現狀,台灣多年民調也顯示,多數民眾也想要維持現狀,比例最高達到87%,超過一半以上的民眾認為台灣不具備「獨立」的實力。可以說賴清德外有美國反對,內有民眾不支持,他怎麼敢踩統獨紅線呢?
如果從大陸角度說,更是早就做好了「反獨」的法理和實力準備。2005年就制訂了《反分裂國家法》,隨時可以依法進行打擊。還有一點,各方也很清楚,假如是台灣主動挑釁,美國干預的正當性就沒有了。
美國社會和民眾連台灣和泰國都不分清楚,在台灣主動挑釁的情況下,支援美國捲入一場戰爭是不可能的。其實對於大陸而言,台灣主動挑釁恰是最低成本統一的機會。
從全球國際關係的角度,遠比台灣重要的事情太多了:疫情、2022年法國大選、2024年美國大選。如果疫情持續到2024年,西方會傷到元氣。
如果2022年得到越來越多支持的極右上台,歐盟就面臨解體危險,全球國際秩序陷入混亂,第一個被拖下水的就是歐洲的盟友美國。
如果2024年川普再度當選,全球將完全陷入徹底的不確定性。這三個有一個成真,世界特別是西方就難以承受,如果全部成真,西方這個概念可能會成為歷史名詞。
二是台灣應該借鑒朝鮮經驗。朝鮮長期生活在大國夾縫中,形成了高超的生存智慧。台灣顯然有嚴重不足。
從戰略角度講,台灣和最強大的一峽之隔的大陸對立非常不智。朝鮮是立足身邊的中國,對抗遠在天邊的美國。台灣則是立足遠在天邊的美國,對抗近在身邊的大陸。
朝鮮雖然弱小,經濟根本無法和台灣比,但它能以自身利益為最高目標,使得大國為其所用,而不是成為大國的附庸,有完全的獨立性。台灣則完全依賴於美國,甘心也好,不甘心也好,都只能充當美國的「棋子」。
三是政黨利益和個人利益雖然重要,但不應該高於台灣整體利益。當然這也是學者的邏輯,與政治邏輯是完全不同的。
這次疫情,如果民進黨真的把台灣民眾的健康和生命高於一切,完全可以向大陸求助疫苗或者在疫情之初接受大陸代理的德國疫苗。但民進黨和蔡英文為了自己利益,選擇犧牲台灣和台灣民眾的利益。
四是台灣無法依靠美國。朝鮮戰爭時,中國和美國都派兵進入朝鮮半島。但戰爭結束後,中國從朝鮮撤軍,美國卻仍然在韓國駐軍。外國駐軍對任何國家都是一種欺辱。
不僅如此,美國還要讓被佔領國承擔軍費。朝鮮能享有完全的獨立權力,韓國就沒有。中國從不干涉朝鮮走什麼道路,也不會強迫朝鮮移植中國模式。美國則會強迫韓國採用自己的制度。
美國幫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前提條件是要允許它駐軍。朝鮮戰爭爆發,美國軍隊就進入台灣,所謂的「外交辭令」是保護,實質就是佔領。
美國只會把盟友當成謀取利益的工具,它多次拋棄過台灣,也多次改變對華政策。具體到台灣,美國不在乎台灣是否會被毀滅,它只關心台灣是否能消耗中國大陸,能否阻擋中國的崛起。
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什麼都幹的出來。在2020年歐美爆發疫情時,口罩短缺的美國竟然搶奪法國等歐洲盟國的口罩。法國媒體報導說,當時法國訂購的口罩都運到貨運飛機的下面了,結果美國用兩倍的現金把貨劫走。這實質就是害命。
中國和印度關係不好,印度是美國拉籠的盟友。當印度爆發疫情時,第一時間向美國求救卻被拒絕,中國卻主動伸手幫助。
中國文明的底線和西方不同,中華文明講究底線思維,會考慮在最壞情況下應該怎麼辦。
假設一個最極端的情況,如果台灣發生超級地震或者其他自然災害,需要向外疏散兩千多萬人。台灣民眾想一想,民進黨也想一想,是美國會接納還是大陸會接納?
當台灣有難能伸出手來幫一把的才是真正靠的住的。當台灣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美國還會在乎台灣嗎?且不說從中華民族利益最大化,僅就台灣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台灣也應該早做決斷,擺脫自己被動充當「棋子」的命運,聯手大陸共同面向激烈競爭而又是無政府狀態、利己至上的國際社會。
◎來源|觀察者網,作者:宋魯鄭(旅法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您可能有興趣】
‧「寫在人間」的呂正惠和台灣統一之思
‧ 花俊雄:和平統一的希望未到盡頭
‧【犇報社評】海峽無中線,戰場在台灣
‧ 馬臻:薦讀戴國煇的《台灣與台灣人》,從中求索真正的台灣「主體性」
‧「九二共識」過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