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川普為何急於從阿富汗撤軍

4 年前 / 0 comments

近日,美國總統川普通過社交媒體表示,目前駐紮在阿富汗的美軍部隊應於今年耶誕節前撤回美國。美國國防部對此回應稱,並未收到正式的撤軍計畫和命令。分析人士指出,儘管川普出於選舉考慮急於從阿富汗撤軍,但在塔利班襲擊阿富汗安全部隊事件仍時有發生的情況下,美軍短時間內從阿富汗完全撤離並不現實。如果失去美軍支援,阿富汗安全部隊將變得更加無力,而塔利班可能因此在一些問題上表現出更強硬的立場。

文化縱橫:即便民意偏向拜登,美國依舊危險

4 年前 / 0 comments

當前的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舊秩序解體,新秩序遠未建立。舊秩序解體過程是矛盾衝突集中爆發時期,同時也是特別危險的時期。今天的美國,內部矛盾催生了川普的民粹主義,這一潮流如果與軍工資本利益集團結合,很容易產生法西斯主義的軍事冒險行動。中美矛盾正日益上升為主要矛盾,中美矛盾的主要方面則無疑是美國。美國日益加劇的內外矛盾,導致今日美國特別危險,這一點,不會由於美國統治集團領導人的更迭而改變。

【犇報專題】美國種族問題的「至暗時刻」

4 年前 / 0 comments

美國種族問題的根源之一在於白人至上主義。本屆美國政府上台後,一些政客出於政治目的,非但無意彌合種族鴻溝,更是把身份政治、移民政策等當作政治角力的工具,導致美國社會白人至上主義越來越猖獗。排外主義和仇恨犯罪愈演愈烈,少數族裔處境更加艱難。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美國一些政客對移民的汙名化助長了仇外情緒,進一步加劇了民眾對外來移民的負面情緒。與此同時,美國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反種族歧視抗議席捲全美,而激進的白人至上主義者也走上街頭,種族矛盾日益激化。

中國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 美國稱對投票結果「很失望」

4 年前 / 0 comments

10月13日,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成功當選2021-2023年度人權理事會成員,中國此前曾四次擔任人權理事會成員,並積極推進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和雙重標準的錯誤做法。投票結果出爐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直接酸起了中俄和古巴當選,聲稱當年「退群」有理,美國務院發言人也煞有其事稱美國對此「很失望」。然而美國自稱「捍衛人權」,2020年剛剛因非裔男子弗洛伊德事件爆發一系列嚴重騷亂,政府抗疫不力更導致超過21萬美國人死於新冠,人權保護劣跡斑斑。

一場疫情戳破那些年大陸公知們懷抱的美國夢

4 年前 / 0 comments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西方國家抗疫不力。曾經大言不慚,對西方的民主、自由制度心神嚮往的大陸公知們以及其擁躉「美分」們被啪啪打臉。美國的遮羞布在疫情中徹底被扯下,而疫情期間非裔男子佛洛德的死亡,將美國帶向暴亂和動盪的不安之中。大多數大陸公知沒有體驗過美國普通人的生活,也沒有接受真正美國的教育。頭腦中的美國大抵是書中所見,想像中的價值觀。那些真正體會到了美國的人,才會懂得公知嘴裡炮製出的「美國夢」是何等的脆弱。只有認清現實,才能看得清未來。那些年,公知散佈有關美國的謠言,是時候停止了。

【海外通訊】讓美國民主蒙羞的2020總統選戰首場辯論

4 年前 / 0 comments

這場辯論會約有7千3百萬人觀看,如果觀眾認為既是總統選戰辯論,理應有一定的高度,雙方也將以翩翩的君子風度揖讓,那將大失所望。川普由於迄今民調仍落後於拜登,因此,急於想靠辯論扳回,他想以自己的強勢進攻,襯托出拜登的軟弱,結果卻適得其反。美國2020年總統選戰的首場辯論引起國內主流媒體的一片惡評,歐洲媒體和專家一片譁然,因為辯論做了最糟糕的示範,讓美國自詡為「民主燈塔」蒙羞。毫無章法的辯論只是開端,選舉開票日可能更加混亂危險,令人無法樂觀。

川普一回白宮就摘口罩 福奇警告美國疫情令人擔憂

4 年前 / 0 comments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5日晚,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745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1萬例。調查顯示,79%民主黨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對疫情現狀負主要責任,持這一觀點的共和黨受訪者為38%。就在美國媒體和社交媒體高度關注美國總統川普感染新冠之際,美國白宮冠狀病毒應對工作組重要成員安東尼·福奇5日警告說,目前美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保持在4萬例左右,令他感到非常憂慮。隨著秋冬季天氣轉冷,將有更多室外活動改為室內活動,這將進一步增加病毒傳播風險。

文化縱橫:美國,真有那麼危險嗎?

4 年前 / 0 comments

今天的美國,內部矛盾催生了川普的民粹主義,這一潮流如果與軍工資本利益集團結合,很容易產生法西斯主義的軍事冒險行動。美國挾其龐大的軍事力量,在缺乏外部力量制衡的情況下,也很容易選擇軍事冒險,通過軍事訛詐的形式,獲取更多經濟利益。今天的世界大變局中,中美矛盾正日益上升為主要矛盾,中美矛盾的主要方面則無疑是美國。美國日益加劇的內外矛盾,導致今日美國特別危險,這一點,不會由於美國統治集團領導人的更迭而改變。對此,中國人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犇報專題】中東新局,還是亂局?

4 年前 / 0 comments

近日,美國、以色列和巴林發表聯合聲明,以色列與巴林已同意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巴林由此成為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後,近期同意與以色列建交的第二個阿拉伯國家。分析人士認為,巴林加入以色列的「朋友圈」有沙烏地阿拉伯因素,更離不開美國的撮合。為提振選情,川普政府近期頻頻遊說阿拉伯國家,促使其轉變對以色列態度。隨著阿拉伯國家接連同意與以色列建交,巴勒斯坦問題重要性讓位於伊朗問題這一中東格局的變化趨勢越發明顯。

種族怒火再烤美國,川普和拜登還要「火上澆油」?

4 年前 / 0 comments

今年春天,美國白人警察在黑人女子布倫娜·泰勒的家中將其槍擊致死。時隔半年,美國司法機構日前決定,對兩名涉事警察不予起訴。消息一出,美國多地再度爆發反種族歧視和反警察暴力執法的示威抗議活動。從泰勒案到引發全球矚目的弗洛伊德案,怒火持續炙烤並撕裂著美國,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在全美延宕不止。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和拜登在這一問題上立場兩極化,互相攻擊白熱化。他們即將在全美聚光燈下辯論這一話題,會給當下的美國之「怒」火上澆油嗎?

第 43 頁,共 5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