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島經貿文化旅遊圈」:福建東山見證兩岸交流

By 犇報編輯部 / 2020-08-07 17:19:06 /
兩岸
摘要:

碼頭喧鬧,漁港繁忙,30多年歷史的東山港興碼頭,在海風吹拂下略顯滄桑卻不掩其活力。在距其3公里處,面積5萬平方米的5000噸級新碼頭正逐漸成形,今年年底竣工後,它將對接大型船舶和對台直航的需求。位於東山銅陵鎮的台輪停泊點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末,是大陸最早設立的停泊點之一。

xxx福建東山島(圖/頭條@大地理館)

海波蕩漾,從台灣來的貨輪停靠在福建漳州東山港,貨櫃從船上一一卸下。碼頭喧鬧,漁港繁忙,30多年歷史的東山港興碼頭,在海風吹拂下略顯滄桑卻不掩其活力。在距其3公里處,面積5萬平方米的5000噸級新碼頭正逐漸成形,今年年底竣工後,它將對接大型船舶和對台直航的需求。

東山港舊稱「銅山港」,月牙形的港灣和小島嶼形成一個天然良港,與98海浬外的台灣澎湖列島隔海相望。東山是大陸距離台灣南部最近的縣,自宋元以來,這裡不僅是海防前沿、重要軍港,也是繁忙的商港、外貿口岸,在閩台通航通商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位於東山銅陵鎮的台輪停泊點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末,是大陸最早設立的停泊點之一。1975年,福建省頒佈《關於接待台灣漁民工作的暫行規定》,幫助渡海而來的台灣漁民解決求援、治病、避風、探親等問題,東山港因台輪停泊而興旺,逐漸成為對台交流的口岸。

「早期大陸設立的台輪停泊點不多,台灣漁民停靠東山港時,會自發與當地漁民進行物物交換。」東山縣新發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林水春介紹,這種民間貿易的興起也推動了港口的建設和發展,讓東山從偏遠的海島成為大陸最早開放對台小額貿易的口岸之一。

具備了對台貿易的港口優勢,不少台灣人前來東山尋找商機。上世紀90年代初來此經營水產業的翁啟鏡便是其中一位。「1949年前,祖父開三桅船經常往來兩岸,那時澎湖和東山間經貿往來很密切。」他說,選擇回到祖籍地發展,是希望繼承祖輩事業。如今,澎湖還有兩萬多東山籍鄉親,在台灣的東山同鄉會成員逾20萬人。翁啟鏡說,東山很適合發展水產業,而且對台小額貿易的口岸提供很多便利。「讓台灣小工廠的產品有管道進來,十箱八箱湊起來,這是一個好政策。」

xxx東山、廈門、金門與澎湖組成「四島經貿文化旅遊圈」。(圖/頭條@大地理館)

運營對台小額貿易的港興碼頭建於1985年。林水春從事港口貿易行業30年,見證了港口發展變化。他說,十幾年前,東山九成以上水產品都對外出口,台灣餐桌上的海鮮很多來自東山,「現在大陸購買力和消費水準提升,小額貿易中進口占比不斷提高,台灣遠洋捕撈的水產品也運到大陸來賣」。如今東山已成為兩岸水產品集散地。

東山對台口岸運輸以台雜貨為主,如水產凍品凍食等,主要通過金門轉運至東山,2009年開始直接從台灣進口活魚,到東山後再銷往大陸各地。台雜貨和鮮活魚年貿易量最高峰時可達2.3萬標箱。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進出口業務減少,不過4月後,台雜貨進口量逐漸恢復。目前,每週都有1班台雜貨和鮮活魚進口到東山。

東山還是閩台共同的民間信仰發祥地。東山關帝廟是台灣大多數關帝廟的香緣祖廟,1991年起東山每年舉辦海峽兩岸關帝文化旅遊節,吸引大批台灣信眾前來東山關帝廟謁祖祭拜。

xxx東山島港興碼頭。(圖/頭條@大地理館)

小小的海島漁港因兩岸交流融通而興,現代化的新港口即將竣工。2017年東山5000噸級對台客貨碼頭投入建設,福建漳州港務有限公司東山港專案技術負責人莫先紅介紹,新碼頭年底竣工,主要有貨運和客運兩方面功能,建成後可滿足年13萬噸貨物、26萬人次、12.8萬輛車次航運需求。

據了解,新碼頭建成後,將與台灣南部地區對接。在對台雜貨、活魚進口主要業務外,開拓新業務,發展跨境電商,進一步發揮海峽兩岸(福建東山)水產品加工集散基地作用。此外,將在先前基礎上,繼續推動東山、廈門、金門、澎湖旅遊聯盟,構築四島經貿文化旅遊圈。

「東山水產加工廠200多家,或多或少都有經營對台業務。從親緣、地緣以及經貿基礎來看,東山港具有天然的對台優勢,應當進一步放大。」翁啟鏡說,很期待新碼頭投入使用,借助貿易往來加強兩岸民間交流的活絡度。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3期上線囉!
【犇報社評】蓬佩奧的「新冷戰檄文」,回到過去並不能改變未來
「世界經濟大事件」: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保育意識提高 秦嶺深處能巧遇野生大熊貓、金絲猴
《柳葉刀》主編:中國抗疫貢獻突出,西方反華掩飾失敗
跳出來拯救抖音的美國年輕人們
美國左派:拒絕新冷戰!美政府的利益不是我們的利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