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因閉關鎖國招致外國侵略」其實是一個謊言

By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 / 2022-11-18 19:06:14 /
歷史
摘要:

歐洲從中國榨取大量利潤後,才有錢投資工業,從而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只要理清了這段歷史的邏輯線索,我們就能明白,西方之所以能率先實現現代化,並不是因為其鼓吹的所謂「制度優勢」、「文化優勢」,而是因為西方通過掠奪其他國家實現了工業化。


◎來源|觀察者網

【出處編按】


今年8月,一篇名為《明清時期「閉關鎖國」問題新探》的文章在網絡上發酵。文章指出,明清政府所採取的「自主限關」政策固然有消極防禦、漠視科技的一面,但並未完全阻斷中外的貿易往來與文化互鑒,因此不應將「閉關鎖國」作為明清社會的標籤。該論文引發巨大爭議,有人指責該文鼓吹閉關鎖國,甚至將本文的學術觀點附會為某種政治立場,認為中國未來將趨於封閉自守。

在2022年的「思想者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圍繞「新時代中國道路及其世界文明意義」,對明清「閉關鎖國」問題做了進一步的論述和回應。丁一凡認為,所謂「中國閉關鎖國」的說辭實為西方殖民者為掠奪中國而炮製的藉口,如果不加反思地接受這一敘事,就會落入西方殖民主義的陷阱。拒絕將明清社會簡單地標籤化為「閉關鎖國」並不意味著拒斥開放、拒斥現代化,恰恰相反,澄清歷史真相是為了打破西方神話、樹立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自信。


◎作者|丁一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我想回應一下王紹光老師剛才的發言。王紹光老師指出,西方的現代化建立在殖民主義的基礎上,西方國家能夠發展起來,是因為它們掠奪了亞非拉國家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這一觀點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但是,我還想補充一點:除了掠奪廣大亞非拉國家之外,西方現代化的另一個重要基礎是掠奪中國。我們中國人被西方洗腦,不知不覺承認了西方的敘事,以為西方殖民主義與中國沒有太大關系。但事實上,中國恰恰是西方殖民主義最大的掠奪對像,中國遭受的損失超過了其他所有亞非拉國家。

歐洲人清楚地知道,比起其他亞非拉國家,中國才是最大的財富所有地。因此,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發現美洲、殖民美洲之後,立刻把眼光對準了中國,準備攻打、劫掠中國。不過,當時的明朝還有一定實力。在華傳教士利瑪竇聽聞西、葡兩國謀劃攻打中國後十分擔憂,致信教皇稱「明朝很強大,不僅國家有組織,城市有城牆,而且明朝還有大炮。」利瑪竇通過教皇向西、葡兩國的殖民主義者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如果你們打算攻打中國,很可能一敗塗地。西班牙和葡萄牙這才放棄了攻打中國的企圖。

然而,清朝建立後,中國又一次成為了歐洲殖民者的目標。英國之所以派馬戛爾尼來華,主要就是為了探查中國的情況,從而判斷是否能攻打中國。所謂「馬戛爾尼來訪是為了通商,清朝閉關鎖國不同意通商,所以英國只能用大炮打開中國的大門」無非是英國在鴉片戰爭之後採用的宣傳口徑,英國真正的目標並非通商,而是掠奪。

xxx馬戛爾尼來華。圖源:The British Library

事實上,早在當年西、葡兩國謀劃攻打中國時,類似的托詞就已經被泡製出來了。當時,兩國設計的說辭是「第一,中國人不願通商;第二,中國人禁止外國傳教士傳教」。由於兩國最終不敢進攻中國,這兩個藉口當年沒有用上,多年後被英國人「抄襲」。

所以,所謂「清朝因閉關鎖國而招致外國侵略」其實是一個謊言。我們錯把英國的宣傳口徑當作現實,多年以來一直在重複這種錯誤的敘事。要樹立文化自信,就必須澄清歷史真相、揭穿殖民主義者的謊言。

大量證據表明,清朝其實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閉關鎖國。首先,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你怎麼能說最大的貿易國是閉關鎖國的國家?這根本不合邏輯。

另外,清朝雖然製造業發達,但貨幣管理能力相對落後。中國當時的貨幣體系是白銀,而白銀的供給取決於市場而非國家。換言之,市場上有多少白銀流通,就有多少貨幣供給量。中國不是產銀大國,大理之外的其他地區幾乎沒有銀礦。因此,清朝統治者為了維持中國的貨幣體系、實現經濟增長,就必須不斷地、大量地進口白銀。而中國從外部市場獲得白銀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貿易盈餘,進口白銀。這種貨幣體系結構如何能「閉關鎖國」呢?西方國家說中國是重商主義,說中國人在對外貿易中「只認白銀」,其實他們沒弄明白中國人對白銀的渴求究竟從何而來。

所以,中國從來不是拒絕通商、閉關鎖國的國家。我們過去被殖民主義國家洗了腦還渾然不覺,反而附和殖民主義者的說辭。

西方殖民者打敗清朝後,就開始掠奪中國。西方國家強迫中國簽訂了各種賠款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西方要求中國以白銀支付戰爭賠款。白銀是當時中國的貨幣基礎,所以中國在賠償白銀後陷入了通貨緊縮,農民不種田,商戶不開鋪,經濟狀況一落千丈。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特別是1900年之後,西方轉而強迫中國以英鎊等外國貨幣支付戰爭賠款。起初,英鎊和白銀之間的匯率是固定的;但隨著英國人學會了「玩金融」,國際市場上英鎊不斷升值、白銀不斷貶值。由此,英國就以金融手段「套」住了清朝——清朝政府被迫用英鎊還債時,償還的白銀越來越多,最終無力支付賠款。隨後,英國以此為由「幫助」中國建立海關,向中國商人收取關稅,再用源於中國人的關稅來向英國支付賠款。

這分明是西方殖民者壓迫、掠奪中國人的手段,卻反被一些「自由知識分子」大加讚揚。在這些「自由知識分子」看來,英國人幫助我們建立了現代海關、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可見英國人是多麼善良。他們不明白,西方「幫助」中國建立海關的真實目的是榨干中國人的血汗、掠奪中國人的財富。

如果沒有對中國的掠奪和壓榨,西方國家不可能那麼迅速地發展起來。我們往往陷入「機械決定論」,認為機器生產必定強於手工業,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歐洲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發明了蒸汽機和紡織機,但當時英國工業並不比中國手工業更有競爭力。19世紀的英國商人拿著中國土紡織機生產的紡織品,詢問英國工業紡織業的老闆,能否以同樣的成本生產出同等質量的產品,答案是否定的。由此可見,歐洲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並沒有取得相對於中國的顯著優勢。

歐洲工業真正打敗中國手工業的時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礎正是歐洲對中國的掠奪。歐洲從中國榨取大量利潤後,才有錢投資工業,從而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只要理清了這段歷史的邏輯線索,我們就能明白,西方之所以能率先實現現代化,並不是因為其鼓吹的所謂「制度優勢」、「文化優勢」,而是因為西方通過掠奪其他國家實現了工業化。

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再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一度相信現代化等同於西方化、相信中國必須向西方學習,但是,今天,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西方的現代化進程並不像我們曾經想像的那樣遙遙領先,西方的現代化道路也不是唯一的現代化道路。如今,中國已經實現了工業化,具備了自身的現代化基礎;同時,西方工業的衰落導致西方在文化和制度上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比如利潤問題、福利問題、財稅問題等。如張維為老師所言,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中國的工業附加值現在已經超過了西方七國工業附加值的總和。

為什麼西方國家如此恐懼中國、仇視中國?為什麼剛剛上台的英國首相蘇納克視中國為「英國最大的威脅」?這正是因為中國實現了工業化,並且不是遵循西方的邏輯實現工業化,而是沿著中國自身的軌道實現工業化的。西方將西方式的現代化道路吹噓為「歷史的終結」,而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卻表明,西方的模式不適用於中國,也不適用於其他很多發展中國家,這將導致整套西方神話的崩塌。

總之,我想強調的是,我們必須認識到,西方是靠掠奪中國才崛起的。如果忽視這一點,就無法看清這段歷史的內在邏輯與真相。

謝謝大家!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兩岸從過去的隔絕對峙,逐漸走向和平往來,然而兩岸資訊因傳播媒介、傳播文化等差異,讓兩岸社會的資訊並不如想像中流通。犇報「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將微信上新奇有趣的公眾號資訊,以轉載的方式分享給台灣民眾,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相關公眾號,持續追蹤最新資訊。

◎轉載|「清朝因闭关锁国招致外国侵略」其实是一个谎言
◎作者|丁一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觀察者網

【您可能有興趣】
溫鐵軍:蘇聯道路、西方道路都走不通,中國只能走自己的路
子政:西方自由主義是人類自由之敵
溫鐵軍:中國的人民的現代化
李玲:從全球抗疫看中國現代化道路
葉榮鐘:漢語書寫與台灣主體性誕生的三個時刻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