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通訊】三十而立話「浦東奇跡」(下)
美國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曼(Milton Friedman)曾在1993年到訪上海。他稱浦東開發計劃不過是表面文章,並將其比喻為俄羅斯的「波特金村莊」(泛指專門用來給人虛假印象的建設和舉措)。浦東的現狀雄辯地證明了弗里曼錯了。
◎上篇:三十而立話「浦東奇跡」(上)
上海自貿區:中國規則試驗田
由於國際上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先後發起《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協議》(TTIP)和《服務貿易協議》(TISA)等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力圖形成新一代高規格的全球貿易和服務規則,來取代目前的世貿組織(WTO)規則。為了因應國際經貿新局勢,醞釀已久的上海自貿區,於2013年8月正式成立。自貿區位於浦東境內,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港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面積28.78平方公里。2014年12月將面積擴展到120.72平方公里,擴展區域包括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片區和張江高科技片區。大陸建立上海自貿區,就是要先行試驗經貿新規則、新標準,積累新形勢下參與雙邊、多邊、區域合作的經驗,進而為中國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撐。
上海自貿區在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在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大膽探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有力推動了中國營商環境改善。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1位,較上年的第46位大幅提升。2019年1月至11月,全中國新設立的外商企業3.67萬家,實際使用外資8459.4億元,同比增長6%。以上海自貿試驗區建立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為例,通過金融改革和創新,構成了一個金融領域的「特殊監管區」,關外資金可以自由流動,而境內資金又有隔離。截至2019年底,浦東開立的自由貿易賬戶達13.1萬個,人民幣跨境結算總額累計38112億元。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吸引外資總量較上年同期增長4%,繼續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和外資流入最多的發展中經濟體。
臨港新片區的前沿產業
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臨港新片區(先行面積119.5平方公里)北臨浦東國際航空港,南接洋山國際樞紐港,背靠長三角廣闊腹地,高速公路、鐵路縱橫,擁有發展前沿產業的優良基礎。包括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都是臨港新片區的明星行業,其中特斯拉是王冠上的明珠之一。2019年,在上海市與特斯拉團隊的合作下,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目標,讓全世界見證了「上海速度」和「特斯拉速度」。
2020年10月下旬,臨港新片區「東方芯港」集成電路綜合性產業基地揭牌並投入運營。中微半導體設備產業化等14個重點項目簽約,覆蓋芯片製造、設備製造、關鍵材料、芯片設計等集成電路產業鏈各個環節,投資額總計達225億元。預計到2025年,「東方芯港」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到2035年,將構建起高水平產業生態,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綜合性產業基地。為全力支持產業發展,新片區參與設立或引入上海人工智能基金、上海集成電路二期基金、上海集成電路裝備材料產業基金等11個基金,總規模達上千億元。
上海「矽谷」:張江科學城
開發開放30年,張江科學城是浦東的另一位「優等生」。浦東開發初期,國外高科技產業不願來投資,怕知識產權受損,擔心缺少高科技產業人才,導致張江發展腳步有些遲緩。歲月更替,如今張江日漸崛起。今天的張江科學城已成上海科技創新的重要窗口和國家級科技高地,正如矽谷之於舊金山、中關村之於北京,張江科學城正在打造世界領先的科技創新增長極。在95平方公里區域內,集聚著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人工智能島、細胞產業園,還有2.2萬餘家企業、58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以及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等一批大科學裝置,更聚集了約38萬各類科技人才,其中不乏諾貝爾獎獲獎者、海外院士和中國兩院院士。
上海創新「中國綠卡」的綠色通道,讓世界一流科學家紛至沓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伯納德•費林加(Bernard L. Feringa)和庫爾特•維特里希(Kurt Wuthrich)通過綠色通道,入滬工作。包括4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也已經永久落戶浦東。
儘管張江科學城從一開始便已經把集成電路當做核心的產業規劃方向,不過,張江真正在全球半導體圈聞名,還是要歸功於2000年落戶的中芯國際。2000年,日後被稱為大陸晶圓代工「教父」級人物的張汝京決然在張江落戶,投資近15億美元建廠,取名「中芯國際」,希望能夠成為「中國第一芯」。一般來說,建立一座半導體製造廠需要花費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中芯國際僅僅用了13個月就完成建廠。浦東也利用半導體產業的一個規律—芯片工廠在哪裡,與芯片設計、製造、生產等相關的上中下游企業就必須很快跟進,在張江大力引進高端的芯片公司同時,也打造了一條晶圓製造、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材料、配套服務等上百家企業組成的上下游產業鏈。如今這片區域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矽谷」,2018年,以張江為核心的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總值達到1450億元,已經占全中國五分之一。
目前,張江已形成新藥研發、藥物篩選、臨床研究、中試放大、注冊認證、量產上市的完備創新鏈,聚集了400餘家生物醫藥企業、20餘家大型醫藥生產企業、300餘家研發型中小企業,還有40多家專業服務機構、100多家各類研發機構。張江有超過35家已上市或掛牌的醫藥企業,張江企業申報的新藥臨床獲批率,達全大陸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張江,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藥谷」。
張江科學園區有個俯瞰外形像鸚鵡螺的建築叫上海光源,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和大科學平台。在上海光源助力下,研究團隊發現了隱藏80多年的外爾費米子,實現了甲烷的綠色、高效轉化,揭示出了伊波拉等流行病的感染機制。以上海光源為代表的一批大科學裝置項目在浦東迅速崛起。浦東雲集了1萬多家創新企業,成為創新創業的樂園,得益於濃厚的科技氛圍。截至2019年底,浦東共有研發機構574家,其中包括霍尼韋爾研發中心、陶氏研發中心等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及總部293家;還包括北京大學上海微電子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所等多家重點院校的專業研究機構。未來幾年內,張江約2平方公里的大科學設施群如上海光源二期、活細胞、軟X射線、自由電子機關等設施落成後,有望容納幾萬名一流科研工作者。
人民城市為人民
30年浦東開發開放,由阡陌農田、蘆葦荒灘華麗轉身為一座璀璨的現代化新城,這其中既有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形態、面貌品質的外在表現,也有呼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不斷探索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的內化支撐。浦東開發不僅是經濟的開發,也是社會的開發,是爭取社會的全面進步,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自浦東開發開放後,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1993年的15平方米提高到42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996年的2.85平方米提高到12.9平方米。
2018年7月,在22公里的上海黃浦江東岸沿江綠道上,22個「望江驛」建成並投入使用。驛站裡有衛生間、圖書室,還有可臨時借用的雨傘、充電寶等。這是浦東濱江改造的一項重要工程。在每個驛站,人們看到的風景都不一樣,連起來便是一條「網紅打卡風景線」。在改造過程中,拆掉老舊建築,把堵點和斷點打通,還岸線於民,還景於民。沿江的一些有歷史價值的廠房、遺址,也都保留了下來,並進行重新設計和開發。始建於1862年的上海造船廠舊址上,一座嶄新的,集綜合商業、住宅、藝術、酒店、辦公等於一體的陸家嘴濱江金融城已初見雛形。如今,黃浦江東岸正承載著城市公共空間品質提升、生態環境優化和文化功能集聚等諸多功能。
浦東證明弗里曼錯了
美國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曼(Milton Friedman)曾在1993年到訪上海。他稱浦東開發計劃不過是表面文章,並將其比喻為俄羅斯的「波特金村莊」(泛指專門用來給人虛假印象的建設和舉措)。浦東的現狀雄辯地證明了弗里曼錯了。浦東用短短的30年完成了西方用兩個世紀才完成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它發展的磅礴氣勢和取得的恢弘成就,給世界帶來了持續的震撼。
浦東新區已確定今後發展的中期目標,是到 2025年,再造一個新浦東。任務非常艱巨,但只要浦東未來繼續發揮它的勇氣、朝氣、銳氣,有更好的動力來發揮新的魅力,這個目標是能夠達成的。未來浦東的突破口,可以從5個角度出發:一是規模角度,體量是基礎,浦東要力爭在2025年實現經濟總量倍增,達到2萬億(兆)規模。二是功能角度,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門戶樞紐這四大功能將是核心方向。三是產業角度,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智能造、數據港等6個「千億元級」規模的硬核產業將是浦東長期競爭力的關鍵。四是空間角度,在發揮原有核心園區、片區作用的基礎上,南部新片區、北部地區,以及中環沿線,都可以成為重要的發展空間。五是模式角度,在全球化面臨重大轉折關口,浦東有能力在未來中國參與塑造的全球化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成為新型全球化模式的引領者。
【延伸閱讀】
‧ 深圳奇跡:從邊陲小漁村到現代化國際大城市
‧ 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可能的中國道路
‧ 中國沒有民主嗎?她只是長得跟你想的不一樣
‧《兩岸犇報》第243期:毒蘋果札記
‧【犇報專題】易地搬遷式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