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從戰場走向談判桌的條件和路徑|海外通訊

摘要:

【犇報編按】俄烏戰爭爆發迄今已逾一年,相持不下的態勢,讓戰爭走向消耗的持久戰。然而戰爭對全球經濟造成極大影響,俄羅斯、烏克蘭、歐洲與美國更是首當其衝,呼籲談判的呼聲越來越多,中國更是提出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對此,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整理西方世界的各方論調,提出各種俄烏戰爭走向談判桌的條件和路徑,反映現在局勢已來到戰爭將如何結束的較勁,提供讀者一個俄烏局勢與時俱進的視野。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xxx烏克蘭頓涅茨克市的衛星城馬林卡,在戰爭轟炸一年多後已變成廢墟。圖源:俄羅斯媒體

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迄今已逾一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原先預期將速戰速勝,但不期遭遇烏克蘭的頑強抵抗。烏克蘭民眾素以戰鬥意志旺盛著稱,過去沙俄帝國為患歐亞諸國的利器即哥薩克騎兵,而哥薩克騎兵的兵源主要來自烏克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蘇德戰爭中,橫掃西歐諸國的德軍裝甲突擊兵團,也是在烏克蘭諸次戰役中首次遭受二戰爆發以來最大的挫折。這次遭遇俄羅斯軍隊的攻擊,烏克蘭非但沒有棄甲曳兵,望風逃竄,而是奮起抵抗。烏克蘭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源源不斷的支援下,體現了堅韌、頑強的鬥志,擋住了俄羅斯的攻勢,使戰爭陷於膠著。

俄烏戰爭以來各方勢力的境況


這種相持不下的態勢,任何一方既無必勝把握,也輸不起。就俄羅斯而言,與烏克蘭單打獨鬥有明顯的優勢,但在烏克蘭有美國為首的北約作靠山下,便顯得形單影只,孤掌難鳴。俄羅斯最初的目標是占領整個頓巴斯地區,並使烏克蘭「去納粹化」和「去軍事化」,但進展並不順利。雖然俄軍占領了南部的扎波羅熱和赫爾松,但未能完全占領頓巴斯地區。根據美國與挪威國防部的分別情報,俄軍死傷人數在18萬至20萬之間,俄羅斯軍費開支已經增加到至少占GDP的5%,約900億美元。

在戰爭已經逐步走向持久消耗的韌性戰,且在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極限制裁下,俄羅斯經濟、財政資源及軍隊武器裝備是否還能支撐下來不無疑問。俄羅斯既打不贏也輸不起。烏東四州已經是法定領土,克里米亞則早已收入囊中。如果輸了,非但烏東四州保不住,克里米亞這塊吞到嘴裡的肥肉還得吐出來。俄國歷史上因為戰敗而失去領土的沙皇從來沒有好下場。在1853年到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中失敗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盡;日俄戰爭中敗給日本割去半個庫頁島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則慘遭滅門。這些往事會讓普京總統一想起來就不寒而栗。

對烏克蘭來說,一年激戰下來,烏克蘭軍隊已經遭受了超過10萬人的傷亡,並失去了許多最好的部隊。烏克蘭的經濟萎縮了約30%,貧困率飆升,烏克蘭過去引以為傲的大型重工業,大多集中在目前已被俄軍占領的東南部一帶,在戰爭之年已完全停擺;以小麥為主的農業,扣除戰爭損失與俄國掠奪,出口總量也只剩戰前規模的60%。俄羅斯繼續轟炸該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已讓烏克蘭蒙受1300億美元以上的損失。以攸關國家安全的能源與電力系統為例,破壞程度就高達50%。大約800萬烏克蘭人逃離該國,還有數百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

xxx2022年3月8日在波蘭華沙國際會展中心拍攝的為烏克蘭人搭建的簡易床鋪。圖源:新華社,華沙PTAK國際會展中心供圖

換言之,這場戰爭已經造成將近1400萬烏克蘭人、即烏國總人口的30%失去家園。戰爭打到現在,烏克蘭人可謂家破人亡、滿目瘡痍,但還得苦戰到底,因為它也輸不起。因為如果烏克蘭輸了,與俄羅斯結下的血海深仇不光報不了,還得失去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哪個執政者任內出現這種情況,將會結束的不光是其政治生命,其肉體生命也恐難保,日後在烏克蘭的史書上,更會遺臭萬年。

就美國和北約方面來講,在過去一年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盟對俄發起制裁措施近1萬項。同時,西方還對俄羅斯進行外交打壓和政治孤立。俄羅斯的軍事行動雖然屢屢受挫,更遭國際經濟制裁與政治孤立,但官方公布的2022年經濟表現數據卻遠遠沒有「崩潰」的跡象,因為俄國GDP衰退幅度只有3.3%-3.4%,通膨也只有12%。這是因為俄國本土並沒有和烏克蘭一樣遭戰火破壞;再加上俄國央行還有足夠的外匯存底,天然氣與石油出口都因國際能源價格暴漲而能維持許多穩定的利潤,並可藉由中國、印度、土耳其與中亞諸國作為躲避西方制裁的貿易跳板。整體來說,俄國景氣雖然變差,大量專業技術人才出走(估計俄國資訊科技產業有30%技術人員出走),但卻尚未對社會造成動盪性衝擊。換句話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盟的種種措施並未打趴俄羅斯。

美國以及所屬的北約同樣陷入贏不得也輸不起的窘境。如果美國及西方聯盟輸了,它們將至少被俄國人視為紙老虎。經濟上俄國的GDP只有廣東省那麼多,2021年的時候為1.78兆美元,而當年北約總GDP為44.6兆美元。北約國家總人口9.2億加上烏克蘭4千多萬,近10億人口。俄國總人口僅1.4億。以這樣碾壓的優勢,竟然輸掉俄烏這個代理人戰爭,不僅將威信蕩然,還可能因此土崩瓦解。

xxx2022年9月3日,捷克首都布拉格約7萬人走上街頭,抗議能源價格飆升並反對歐盟和北約。圖源:牛彈琴

季辛吉提出三種俄烏戰爭結束的方案


在這種背景下,烏克蘭及其北約支持者都不能將西方團結視為理所當然。美國的決心對於歐洲的持久力至關重要,但隨著2024年總統大選的來臨,華盛頓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要求減少開支,重建美國的戰備狀態,並增強其在亞洲的能力。現在共和黨控制了眾議院,不少共和黨議員提出援助烏克蘭不能沒有底線,不能隨澤連斯基(Zelensky)予取予求,拜登政府將更難為烏克蘭獲得可觀的援助計劃。如果共和黨在2024年大選中贏得白宮,對烏克蘭將可能發生重大變化。是時候準備一個B計劃了。

去年,俄烏戰爭打到100多天的時候,季辛吉提出了三種俄烏戰爭結束方案。

第一種方案,俄羅斯強行控制烏克蘭20%的領土,基輔、北約無可奈何,只能接受現實。

季辛吉表示,俄軍控制的區域除了盧甘斯克、頓涅茨克等烏東地區之外,還可能拿下包括馬里烏波爾、赫爾松、敖德薩等地在內的烏南地區。季辛吉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認為若該局面最終形成,北約很難讓俄羅斯把吃下的地盤吐出來。

xxx烏克蘭行政區域圖。圖源:兩岸犇報,陳迅製圖

第二種方案,美西方強力支援烏克蘭,將俄羅斯趕出烏境內,甚至一鼓作氣奪回克里米亞,並以克里米亞為基點,反過來向俄羅斯施加壓力。季辛吉也認為,這種可能性比較小,比他這個百歲老人返老還童的可能性還要小。因為美國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的後果難以承受,德法等歐洲國家更是沒有這種能力,面對一個核大國,採取如此冒險手段勉強為之,後果不堪設想。

第三種方案,「對峙與平衡」局面,即戰線恢復到俄烏衝突爆發之前的位置,俄軍撤出烏克蘭,並與基輔、西方展開談判,烏克蘭則繼續通過西方的軍援武裝自己,但烏東等地在談判結束之前,將處於一種「真空狀態」……

戰爭打到100多天的時候,第3種方案貌似有實現的可能性,現在打到超過430天了,這種可能性已基本喪失。

2022年10月,美國國會中的進步派民主黨人發表了一封信,敦促拜登總統採取積極的外交努力與俄羅斯進行談判,尋求一個現實的停火框架,以結束烏克蘭衝突。這封信引發了軒然大波,無疾而終。但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萊(Mark Milley)上將再次呼籲烏克蘭「抓住時機」並進行談判。他稱基輔方面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太可能取得進一步的軍事進展。烏克蘭的支持者對此反應激烈,聲稱談判不可避免地意味著向俄羅斯妥協,從而使其獲得勝利。

俄烏戰爭該怎麼結束?


儘管從2023年初起,拜登政府突然擴大軍援規模與速度,並施壓歐洲盟邦支援烏克蘭。但在僵持整個冬季的消耗戰後,國際輿論確實對於「戰爭該怎麼結束」出現了更加分歧的異音。著名的國際關係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再次提出自己的現實主義分析:「很難想像烏克蘭能贏得這場戰爭,並奪回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所有失土。相比之下,我們更容易想像俄國人能強行鞏固他們現在已攻略的領土,甚至繼續擴張。」、「我不是說上述的情況必定會發生,但考量現實因素,這場戰爭的最終解決方案,似乎難以避免地涉及烏克蘭放棄一定程度的領土主權。當然,也存在『沒有解決方案』的選項,長期凍結但並不真的結束軍事衝突──就和朝鮮半島一樣。」

事實上,過去一年已陸續可見與米爾斯海默類似的分析主張。值得注意的,反而是在戰爭周年前夕,澤連斯基與烏克蘭政府上下數度主動重申「烏克蘭絕不考慮割地求和」──這雖是烏國政府的公開立場,但數周內多次大動作的重復強調,卻也間接表明:來自國際社會的姑息主義施壓,此時此刻確實對苦戰中的烏克蘭,造成巨大政治壓力。

xxx2022年3月13日,在烏克蘭哈爾科夫,消防員在建築附近工作。圖片來源:新華社,迭戈·埃雷拉攝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和喬治城大學國際事務教授查爾斯·庫普乾(Charles Kupchan)於4月13日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網站發表了題為《西方需要在烏克蘭採取新戰略:從戰場走向談判桌的計劃》(The West Needs a New Strategy in Ukraine: A Plan for Getting From the Battlefield to the Negotiating Table)的文章。他們認為,最好的前進道路是採取雙管齊下的戰略,旨在首先加強烏克蘭的軍事能力,然後在今年晚些時候戰鬥季節結束時,將莫斯科和基輔從戰場帶到談判桌上。西方戰略的第二個方面應該是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一項旨在永久結束衝突的停火和後續和平進程的計劃。隨著戰爭代價的增加和軍事僵局的前景迫在眉睫,值得推動持久休戰,這種休戰可以防止衝突的死灰復燃,甚至更好地為持久和平奠定基礎。

鑒於戰爭的可能軌跡,美國及其伙伴現在需要開始制定外交殘局。即使北約成員國加大軍事援助以支持烏克蘭即將到來的攻勢,華盛頓也應該開始與其歐洲盟國和基輔就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啟動的外交倡議進行磋商。

在這種設想下,烏克蘭的西方支持者將在烏克蘭即將到來的攻勢達到極限時提議停火。理想情況下,烏克蘭和俄羅斯都將從新的接觸線撤出軍隊和重型武器,有效地建立一個非軍事區。一個中立的組織——無論是聯合國還是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將派遣觀察員來監督和執行停火和撤軍。西方應該與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其他有影響力的國家接觸,以支持停火提案。這樣做會使外交複雜化,但獲得北京和新德里的支持將增加克里姆林宮的壓力。

假設停火得以維持,和平談判應該隨之而來。這種會談應沿著兩條平行軌道進行。一條軌道是烏克蘭和俄羅斯在國際調解人的推動下就和平條款進行直接會談。在第二軌道上,北約盟國將與俄羅斯就軍備控制和更廣泛的歐洲安全架構展開戰略對話。幫助結束冷戰的「2加4」會談為這種做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先例。東德和西德直接談判統一,而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則談判了更廣泛的冷戰後安全架構。

xxx這是2016年12月24日在通往烏克蘭頓涅茨克市的路上拍攝的從前線撤回的烏政府軍重型火炮和坦克。 圖片來源:新華社,攝影:陳俊鋒

說服俄烏停火 不管哪方都具挑戰性


如果烏克蘭今年夏天在戰場上取得進展,普京至少有可能將停火與和平計劃視為挽回顏面的機會。為了使這種做法更具吸引力,西方還可以提供一些有限的制裁減免,以換取俄羅斯願意遵守停火協議,同意非軍事區,並有意義地參與和平談判。當然可以想像,普京會拒絕停火——或者只是為了重建他的軍隊並在以後征服烏克蘭時接受停火。但是,測試莫斯科的妥協準備程度不會有任何損失。無論俄羅斯的反應如何,西方將繼續提供烏克蘭長期自衛所需的武器,並確保戰鬥的任何暫停都不會對俄羅斯有利。如果俄羅斯拒絕停火,其頑固立場將加深其外交孤立,加強制裁制度,並加強美國和歐洲對烏克蘭的支持。

另一個合理的結果是,俄羅斯會同意停火,以將其剩餘的領土收益收入囊中,但實際上無意真誠地進行談判以確保持久的和平解決。據推測,烏克蘭會通過要求其首要任務來進入此類談判:恢復其1991年的邊界,巨額賠償和對戰爭罪的問責。但是,由於普京肯定會立即拒絕這些要求,因此會出現長期的外交僵局,從而有效地產生新的凍結衝突。理想情況下,停火將持續下去,導致像朝鮮半島那樣的現狀,70年來,朝鮮半島在沒有正式和平協議的情況下基本保持穩定。塞浦路斯同樣分裂,但幾十年來一直穩定。這不是一個理想的結果,但比持續多年的高強度戰爭更可取。

說服基輔同意停火和不確定的外交努力,可能不亞於讓莫斯科這樣做的挑戰性。許多烏克蘭人會認為這一提議是出賣,並擔心停火線只會成為新的事實上的邊界。澤連斯基在自戰爭初期幾個月以來就承諾取得勝利之後,需要大幅縮減他的戰爭目標——即使是最有才華的政治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使停火和外交進程開始,北約國家也應該繼續武裝烏克蘭,消除基輔的任何疑慮,即其遵守外交路線圖將意味著軍事支持的結束。此外,美國可以向基輔明確表示,如果普京在烏克蘭遵守停火協議的同時違反停火協議,華盛頓將進一步加強武器流動,並放棄對烏克蘭瞄准俄羅斯境內發動襲擊的軍事陣地的能力的限制。如果普京放棄結束戰爭的明確機會,西方政府將重新贏得公眾的青睞,向烏克蘭提供這種額外的支持。

xxx北約旗幟。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西方須提供可取且可行的安全協議


作為對烏克蘭的另一個激勵,西方應該向它提供正式的安全協議。儘管北約不太可能向烏克蘭提供成員資格——目前聯盟內部的共識似乎遙不可及——但包括美國在內的一部分北約成員國可能會與烏克蘭締結一項安全協議,承諾提供足夠的自衛手段。這項安全條約雖然達不到鐵定的安全保障,但可能類似於以色列與美國的防務關係,或者芬蘭和瑞典在決定加入北約之前與北約的關係。該協議還可能包括類似於北約條約第4條的條款,該條款要求在任何一方認為其領土完整,政治獨立或安全受到威脅時進行磋商。

除了這項安全協議外,歐盟還應制定一項長期經濟支持協議,並提出加入歐盟的時間表,向烏克蘭保證它正在完全融入歐盟的道路上。在最好的情況下,烏克蘭人面臨著艱難的日子;歐盟成員國資格將為他們提供隧道盡頭的曙光,這是他們理應看到的。

即使有這些誘因,烏克蘭仍可能拒絕停火的呼籲。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幾乎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依賴美國支持的伙伴願意接受縮減其目標的壓力。但如果基輔確實猶豫不決,政治現實是,美國和歐洲無法維持對烏克蘭的支持,特別是如果俄羅斯接受停火。烏克蘭別無選擇,只能接受一項政策,給予它所需的經濟和軍事支持,以確保其控制下的領土——該國絕大多數地區——同時取消以武力解放那些仍被俄羅斯占領的領土。此外,西方將繼續利用制裁和外交手段來恢復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但在談判桌上,而不是在戰場上。

xxx2022年4月10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在頓巴斯地區挖掘戰壕。圖片來源:新華社

一年多來,西方允許烏克蘭定義成功並設定西方的戰爭目標。這項政策,無論它在戰爭開始時是否有意義,現在已經走到了盡頭。這是不明智的,因為烏克蘭的目標正在與其他西方利益發生衝突。這是不可持續的,因為戰爭的成本正在增加,西方公眾和他們的政府越來越厭倦提供持續的支持。作為一個全球大國,美國必須承認,對戰爭中利害攸關的利益進行最大程度的定義已經產生了一種與美國其他優先事項日益衝突的政策。

好消息是,有一條擺脫這種僵局的可行途徑。西方現在應該做更多的事情來幫助烏克蘭保衛自己並在戰場上前進,使其在今年晚些時候的談判桌上處於最佳位置。與此同時,華盛頓應該制定外交路線,確保烏克蘭在其事實上的邊界內的安全和生存能力,同時努力恢復該國的長期領土完整。這種方法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太多了,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則不夠。但與替代方案不同的是,它的優點是將可取的東西與可行的東西混合在一起。

xxx2022年12月21日,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和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展示帶有烏士兵簽名的烏克蘭國旗。圖源:美媒

如何與俄羅斯維持長期的和平


喬治城大學政府和外交服務系教授、聯合國維和與衝突解決專家麗絲·莫爾傑·霍華德(Lise Morje Howard)和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奧漢隆(Michael O’Hanlon)於3月20日,在《外交事務》網站發表了題為《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案例:如何在沒有加入北約的情況下保護烏克蘭》(The Case for a Security Guarantee for Ukraine: How to Protect the Country-Without NATO Membership)的文章。他們認為,所有的戰爭最後都會停止,俄烏戰爭也不例外。在戰爭方酣之際就必須為和平做出準備。在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之前,同盟國領導人就開始思考未來和平的態勢。在德黑蘭、雅爾塔和波茨坦會議上,他們討論了各項提案,並且計劃創建一個國際機構防止另一次大戰。當前西方領導人必須效仿他們,制訂安全機制,並考慮到如何協助烏克蘭和處理未來與俄羅斯的關係的戰略。西方決策者不僅應該考慮到如何保護烏克蘭,同時還要斟酌如何與俄羅斯維持長期的和平。如果戰爭結束後,將俄羅斯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憤怒的俄羅斯將仍然是一種威脅。

他們建議創建一個新的安全共同體,姑且稱之為「大西洋-亞洲安全共同體」,成員包括北約以及烏克蘭及其盟友與願意加入的中立國,一旦普京政府倒台,民主的俄羅斯也可以加入。

「大西洋-亞洲安全共同體」的長期目標可以仿效北約,但其短期任務是監督西方軍隊在烏克蘭領土的不定期存在。這支部隊將來自北約和非北約國家,指揮官由非北約的軍官,比如印度或其他中立國軍官擔任,但這支部隊必須有美國軍隊,否則無法確保烏克蘭的民主未來。

xxx2022年3月8日,在烏克蘭伊爾平,當地居民走在撤離途中。圖片來源:新華社

就西方決策者正在討論結束戰爭的戰略而言,他們主要關注北約的擴張,以及通過經濟孤立來遏制俄羅斯。前者錯誤,後者不足。北約的進一步擴大實際上將保證不僅與普京,而且與所有可能的未來俄羅斯領導人處於敵對關係。

親北約的外交家喬治·凱南(George Kennan)和親西方的蘇聯總理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在1990年代新國家開始加入時,都警告不要擴大聯盟。中情局局長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曾在2008年,時任美國駐俄羅斯大使時,發出過類似的警告,他在外交電報中寫道:「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俄羅斯精英中(不僅僅是普京)的所有紅線中最亮的一條。我還沒有找到任何人認為烏克蘭加入北約除了直接挑戰俄羅斯利益以外,還有別的意涵。」

為了明確區分北約和「大西洋-亞洲安全共同體」,不能稱後者為條約組織,並且不應規定任何一個安全共同體的成員受到攻擊時其他的成員有義務共同捍衛。然而,只要俄羅斯仍然敵對,它仍應努力通過向烏克蘭部署國際軍事人員來阻止俄羅斯的侵略。

霍華德和奧漢隆認為可以考慮兩種組建這種部隊的方法。其中一個,就是建立一支由聯合國大會而非聯合國安理會批准的和平執行部隊,莫斯科既不能否決也不能阻止。這支部隊可能會被授予多年任務,協助復員,在俄烏邊境巡邏,也許還會監督烏克蘭土地上對俄羅斯人的公平待遇,以安撫莫斯科並防止衝突。

另一種方法是將國際部隊直接置於「大西洋-亞洲安全共同體」之下。這支部隊只有在烏克蘭政府批准的情況下才會部署,其日常任務是訓練軍隊和警察。它應該部署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以阻止俄羅斯侵占烏克蘭領土。

辯論必須現在開始,以便在談判開始之前可以討論和制定各種概念。否則它們成功的機會很小。結束這場戰爭需要對該地區的新安全架構有一個清晰而有說服力的願景。當結束射擊的機會出現時,它必須做好準備。

xxx2022年2月21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安理會舉行審議烏克蘭問題緊急會議。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


2月24日,在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一周年之際,中國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提出了標本兼治的危機解決方案,展現了始終立足是非曲直、恪守客觀公正的中國立場,更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為應對全球挑戰積極貢獻智慧和力量的責任擔當。

文件共有十二項,而開宗明義的就是尊重各國主權。公認的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應該得到嚴格遵守,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確實保障。其次便是停火止戰,衝突戰爭沒有贏家,各方應保持理性和克制,不拱火澆油,不激化矛盾,避免烏克蘭危機進一步惡化甚至失控,支持俄烏相向而行,盡快恢復直接對話,逐步推動局勢降級緩和,最終達成全面停火。

xxx中國外交部網站截圖

在全面停火的基礎上,啟動和談,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得到鼓勵和支持。國際社會應堅持勸和促談正確方向,幫助衝突各方盡快打開政治解決危機的大門,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和提供平台。中方願繼續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為了給停火止戰和啟動和談創造條件,應停止單邊制裁。單邊制裁、極限施壓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制造出新的問題。反對任何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有關國家應停止對他國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為烏克蘭危機降溫發揮作用,也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創造條件。最後,為恢復兵燹所造成的破壞,必須推動戰後重建。國際社會應採取措施支持衝突地區戰後重建,中方願為此提供協助並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3月20日至22日,應俄羅斯總統普京邀請,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就烏克蘭危機進行了坦誠、深入的交流。習近平主席指出,從歷史上看,衝突最後都需要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越是困難重重,越要為和平留下空間;越是矛盾尖銳,越不能放棄對話努力。俄方高度評價中方秉持客觀、公正和平衡立場,表示俄方認真研究了中方立場文件,對和談持開放態度,歡迎中方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xxx中俄元首達成新的重要共識,強調通過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圖源:新華社

習近平主席訪俄後曾對歐盟執委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願意在條件和時機成熟時,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對話。4月26日,中烏兩國元首在俄烏衝突爆發後首度通話。在長達一個小時的互動中,習近平主席展示了積極推動俄烏止戰和談的意願,並表示將派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赴烏克蘭等國訪問,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同各方進行深入溝通。澤連斯基評價這是一場「長時間且有意義的通話」,歡迎中方為恢復和平、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危機發揮重要作用。

中烏元首這通電話,發生在俄烏衝突持續了14個多月、雙方傷亡巨大、五輪和談無功而返、美西方仍在拱火澆油而不是澆水降溫的總體背景下。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中國的好朋友,互釋友好、互相認可、富有建設性的交流對話,為中方充當中間調停人角色、推動俄烏衝突轉向停火和談軌道帶來了新的希望。

中方立場文件強調,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著眼於世界長治久安,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防止形成陣營對抗,共同維護亞歐大陸和平穩定。中國方案的公正性與建設性廣獲認同。國際社會廣泛認為,中國方案的主要內容可能成為討論烏克蘭局勢和解問題的基礎,希望盡快把中國的和平方案提上議程。

要使俄烏戰爭從戰場走向談判桌,聯合國責無旁貸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可以仿效「伊核協議」那樣,由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加上烏克蘭、德國、印度、土耳其等國組成G9委員會,就停火達成協議並監督協議的執行,然後由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實際落實停火協議。維和部隊人員由中立國派遣組成。鑒於中國維和部隊在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方面卓有成效,聲譽卓著,屢次獲得聯合國和平勛章,且中國是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第一大出兵國,因此中國派遣維和部隊順理成章、不可或缺。

俄烏衝突最後到底會以哈斯、庫普乾或霍華德、奧漢隆的模式,亦或中國方案解決,不得而知,我們只能等著瞧。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向世界傳遞和平的呼聲:中國在2023年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獨樹一幟
為台灣而戰?中國對和平統一有信心,不會隨西方媒體起哄而動搖
面對窮兵黷武的美國,中國越強大,世界人民越少挨打
美智庫兵推給台灣最重要的啟示:盡一切民間力量推動兩岸和平運動!
美國正落入的並非「中國陷阱」而是「霸權陷阱」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