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四):吳澍培自述

By 吳澍培 / 2022-04-26 13:13:07 /
白色恐怖
政治犯
歷史
摘要:

在此和平發展與反霸的世界局勢中,以及兩岸在和平發展中走上和平統一的時刻,台灣的統左團體由於力量薄弱,無法有所作為,只能經常性的舉行「和平發展論壇」、成立「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借以促進兩岸早日和平統一,共同建設富強的新中國,更希望能通過反帝國主義的霸權,進入和平互助合作的國際,以早日實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平理想世界。

◎作者|吳澍培/台灣五零年代白色恐怖政治犯
◎前篇|
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三):吳澍培自述

【犇報編按】


台灣五零年代白色恐怖政治犯吳澍培,於2022年4月24日中午過世,享耆壽90歲。吳澍培於1932年9月6日出生於日據時代,年幼時,因看到日本人對台灣人的差別待遇,見識到社會上的貧富差距,啟蒙民族意識與對社會底層弱勢的關懷。

台灣光復後,吳澍培就讀台中一中時,在學長彭沐興的邀請下,為了救國建國、救人民於水深火熱,於1948年10月加入中共地下黨,並於1950年4月8日被捕,以參加叛亂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在綠島服刑期間又遭遇「綠島再叛亂案」,一度被以死刑法條起訴,後因沒無證據判決無罪,維持原來刑期。

1962年,吳澍培刑期屆滿出獄,離開小牢房,回到社會的大牢房,面對台灣社會對白色恐怖政治犯的敵意與不友善,為生活辛苦奔波,在努力讓生活與工作穩定後,於1988年起,積極參與「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籌備與成立工作,先後曾任互助會總會第6屆、第7屆總會長,為宣揚台灣愛國主義思想,推進兩岸和平統一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吳澍培生前受訪時曾表示,中國的苦難跟台灣的苦難,是同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只要我們的苦難還沒結束,我們還是要一直往前走,直到有一天,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講的「天下為公、「大同世界」才能結束。也就是馬克思所講的國際觀:能夠真正的建立起一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世界。

吳澍培曾於兩岸犇報紙本132期~135期,連載自述自傳〈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犇報將於近日重新分享,向吳澍培以表敬意!也藉此向讀者介紹在台灣社會難以被理解的白色恐怖政治犯的生命故事與其理念。本篇為最後一篇。

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


xxx吳澍培夫婦與孩子們。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獨自經營亞都公司後,除了我與夫人洪美容兩人勞苦地不休工作外,幾個還在念國中及五專的兒子們在課後或假日也都協助工作,始能掙得基本的業務。真是難為孩子們,也對不起孩子們,沒能讓他們好好地去讀書。經過慘澹的經營後,有了積蓄,就打算在郊外購買較低價的房屋,一方面可以省掉住家及廠房的雙重租金,也可以更安定地工作與生活。終於在南港中央研究院附近的山坡上找到較適合的房屋,因為地屬偏僻,價錢又較便宜,總價在一百二十萬左右,又可以申請九十萬左右的銀行貸款,所以就輕鬆地買下了。但是,銀行貸款要有在南港地區有不動產的人擔任保證人,只有去請求難友周子良幫忙。周子良馬上答應擔任連帶保證人,真是很感謝他。

這是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我把新家做了一些防止噪音的措施,成為住家與廠房一體的工作場所,除了可以節省住家及廠房的租金外,還可以不必再住家與廠房兩頭跑的奔波,省錢又有效率。經過一段辛苦與努力之下,兩三年後便將房屋的銀行貸款還清,又有少許的儲蓄,可以讓孩子們去補習重考大學或插班大學,做為補償他們協助工作的辛苦。同時也有較多的時間與條件與難友們互吐心聲,互助合作和關懷國家社會,開始了重新投入社會運動的另一段人生。

走出白色恐怖陰影


xxx吳澍培向國際友人介紹六張犂五〇年代白色恐怖犧牲者英塚現場。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在生活與工作有了較安定的情況下,走出白色恐怖的陰影,從嚴峻的管控及苦難的生活中,有更多的時間與條件與白色恐怖政治受難的難友們加強聯繫、互助合作,並共同關懷國家社會。

50年代白色恐怖,自1949年國民黨軍隊在大陸戰場全面潰敗,黨政軍機構全面撤退到台灣,為了保持剩餘政權的安全,求一隅之安,國民黨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非常措施,包括:宣布戒嚴令實施軍事管制,全面進入戡亂時期,頒布「懲治叛亂條例」與「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等等,集合所有黨、政、軍、警、特務等機關,以國家暴力來肅清、摧毀所有對剩餘政權的安全不利的因素和人士。據估計,當時被判死刑者數以千計,被判徒刑者也有萬計。在這些被判徒刑者中,有參與革命的共產黨員、有共產黨同情者、有對政權不滿的人士,更有國民黨黨、政、軍各機關中被認定為不可靠,安全有問題的官員、將兵等,更多的是在「寧可錯殺一百,亦不可放過一個」的嚴厲政策下,被殺、被關的善良人民。

導致這場白色恐怖肅殺的因素,除了國民黨政府在大陸內戰失敗退據台灣求一隅之安,而採取非常體制進行軍事管制,實施恐怖統治之外,在東西冷戰的兩極對峙中,以美國為首的強烈反共戰略浪潮,亦使台灣的白色恐怖更加嚴峻。尤其是在韓戰爆發後,美國的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國民黨政府與美國簽訂協防條例,更助長國民黨政府放心地、大膽地大量捕殺政治犯。

1960年前後,被判徒刑的政治犯陸續刑滿出獄。在戒嚴體制下,出獄的政治犯除了至親的家族外,一般的親戚朋友都敬而遠之,不敢來往,連要找個維持生活的職業都相當困難。軍、警、特務等嚴密的管制不只對出獄的政治犯,對政治犯的家族,包括死刑犯的家族都一直受到監控。在這樣嚴厲的社會環境下,出獄後的政治犯為了生活,除了至親家族的協助外,只得靠政治犯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關懷。由三、四個人到十多個人,由幾個地方到整個台灣地區,形成了一個無形亦無組織的政治犯團體,除了互助,還可以互相談心訴苦,關心國事,關心社會。

這群無形亦無組織的政治犯團體,到了1987年解除戒嚴前,因為有少數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犯成立了「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並在其章程明文主張台灣獨立。為了要表明絕大多數政治犯反對台灣獨立,主張中國和平統一,原本無形、無組織的政治犯團體在1987年解嚴前後便著手籌備,並在1988年初正式成立「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變成有形、有組織的政治犯組織。

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xxx吳澍培在「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上作報告。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成立後,在章程上明文規定,本會以「促進中國統一,台灣自治,實現民主自由」為基本認識。但因為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是政治犯的團體,有鮮明的紅色背景,在嚴峻受控的情況下不方便正式登記為人民團體,亦不願受政府的監督,更不能直接從事各種社會運動。因此,互助會鼓勵會員積極加入解嚴後陸續成立的各種團體或政黨,如:夏潮聯合會、中國統一聯盟、勞動黨等,並以此為平台推動各種社會運動,進行初步的分工:在夏潮聯合會進行文化及思想的啟蒙運動及青年學生團結工作;在中國統一聯盟進行反帝反獨及民族復興的國家統一運動;在勞動黨進行勞工服務,協助勞工組織工會爭取權益,及為農民爭取權益之運動。此外,相關團體也經常以座談會、發表會或在報刊雜誌發表50年代白色恐怖的真相,從政治、歷史、人權上去探討白色恐怖的本質,並希望在人類社會不再有白色恐怖政治的出現,訴求白色恐怖受難者能得應有的尊嚴與權益,結束陰暗的痛苦傷痕。

從70年代到80年代,兩岸的情勢有很大的變化。在大陸方面,經過文化大革命及四人幫的「十年動亂」,為了收拾爛攤,只得提出改革開放的政策來提升生產力,振興經濟。在堅持四個基本原則之下,也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領導、堅持馬列毛思想的原則下,開放投資、開放市場經濟、並設經濟特區,同時進行農村改革及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建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由於社會生產力不斷提升,經濟起飛,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也由於國力的提升,國際關係也改善許多。

在此之前,聯合國於1971年26屆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聯合國會員國,亦是安全理事會的常務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代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後來便有許多在「一中原則」下建交的國家,包括: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以及與歐洲、紐澳和亞非拉國家等建交並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在有關台灣問題方面,1979年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的方針,呼籲兩岸就結束軍事對峙狀態進行商談,和平解決統一問題。接著又提出「三通四流」,就是通郵、通商、通航及旅遊、學術、文化、體育等交流,更又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於是兩岸關係出現了和緩的局面,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台灣方面,這一段時間,發生了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將原來台灣當局所推動十大建設的經濟發展延遲多年,後來又推出十二項建設及十四項建設,經濟開始有顯著的發展,經濟建設有成就社會亦較穩定,於是宣布將實施長達四十年的戒嚴令解除,開放黨禁、報禁,並在兩岸關係和緩下開放探親、投資、經商,兩岸關係正和緩的改善進步中。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大陸的經濟起了大的積極性,從沿海地區的發展到西部大開發,從特區經濟到全面開放,引起海內外的大量投資與建設。大陸的經濟迅速地起飛,不但成為世界工廠,更成為世界市場。在此期間,兩岸的交流迅速地發展,在台灣方面湧起了通商投資的熱度,使兩岸關係得到了和平穩定的局面,於是有了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對口單位,進行深入的交流,更在辜汪會談上建立了「九二共識,一中原則」。香港回歸與澳門回歸,更使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有更多的可行性。

可是,從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有李登輝的「兩國論」及陳水扁的「一邊一國」政策,使得好不容易改善了的兩岸關係受到破壞與衝擊。李登輝的親美、友日、反中及陳水扁親美、友日、台獨相互呼應,以台灣意識、台灣優先、台灣第一…等民粹思維製造反中台獨的陰謀,使兩岸關係發展停滯甚至倒退。可是,客觀形勢還是有利於兩岸關係緩慢地往前改善,尤其是反中與台獨的執政者貪腐引起人民反感,於是國民黨馬英九的清新形象再度得到執政。

馬英九執政後,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主,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以維持兩岸和平發展。馬英九的不獨、不武是為兩岸和平,可以理解,但是他的不統就無法使人理解。這與他原來的親美性格,以及為緩和台獨人士的挑戰有關。此性格決定了他不但在兩岸和平談判不敢進行,連經濟上的「服貿」及「貨貿條例」都不敢全力推動,最後無疾而終。因此,他的執政能力受到強烈的挑戰,不只民進黨與時代力量及各公民團體聯合反對他,連過去曾與國民黨合作過的親民黨也都一起聯合起來反對國民黨,最終導致國民黨不僅在期中的地方選舉大敗,失去了許多縣市的執政權,連縣市議員都大敗。2016年台灣領導人大選,國民黨不但失去了政權,連立院都在過去的絕對多數變成不到三分之一的席次。這對在兩岸關係及中美在國際上的競合都會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大陸自從改革開放後,經濟的發展很迅速,尤其深化改革後更開放台商的經商投資與貿易往來,還讓利給台灣,使得台灣的經濟幾年來穩定地發展,每年實現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達千億美元之鉅。民進黨執政後,有鑒於台灣在經濟上對大陸的依賴度很高,於是蔡英文當局便提出「維持現狀」的兩岸空洞政策,卻不承認「九二共識」與「兩岸同是一個中國」的原則,這對兩岸關係衝擊很大,導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穩定局面面臨新的轉折。美國放棄傳統「重歐輕亞」的政策,採取積極「重返亞洲」的戰略轉移,更引起民進黨的親美、友日、反中、台獨的主流意識向美日靠攏。不管是在東北亞的朝鮮問題,還是在東海釣魚台群島與琉球諸列島的中日對峙,以及在南海問題上中國與美國、越南和菲律賓之間的爭議,民進黨都站在美日的一邊,成為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

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主要是看到中國和平崛起、綜合國力不斷在增強,擔心美國在全世界的霸權地位會受到威脅。冷戰時期,美國的軍事霸權到處建盟並設軍事基地,經濟霸權將美元與黃金脫鉤,大量發行美元以控制貨幣經濟。然而,由於中國的崛起,美國的霸權主義受到挑戰。中國不以霸制霸,以早期在「萬隆會議」提出的「和平共處五原則」為基礎,以和平發展的政策在國內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國際上提出建立「亞投行」以及「一帶一路」的和平發展戰略與世界各國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霸權。在此和平發展與反霸的世界局勢中,以及兩岸在和平發展中走上和平統一的時刻,台灣的統左團體由於力量薄弱,無法有所作為,只能經常性的舉行「和平發展論壇」、成立「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借以促進兩岸早日和平統一,共同建設富強的新中國,更希望能通過反帝國主義的霸權,進入和平互助合作的國際,以早日實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平理想世界。

(全文完)

◎本文為兩岸犇報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圖文不得轉載。

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一):吳澍培自述
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二):吳澍培自述
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三):吳澍培自述
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吳澍培自述

【您可能有興趣】
為了台灣統左派不被忘記,我必須出版《陳映真全集》
一個日據時期長大的台灣人,怎樣成為參加革命的統左派?
高舉統一大旗的白色恐怖死刑犯:中新社專訪台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
1960年代陳映真統左思想的形成
以革命為志業:陳明忠的人格與風範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