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夢想建立新美利堅帝國的戰略思維|海外通訊
川普屢次宣稱要奪回巴拿馬運河、購買格陵蘭、併吞加拿大,實際上背後有一套完整的戰略思維,核心就是經濟利益豐厚、地緣政治重要。然而川普的「拓土論」茲事體大,根據美國憲法,川普不能連選續任,能否實現他的「三大宏願」是頗堪質疑的。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川普就任總統前後屢次宣稱,要奪回巴拿馬運河、購買格陵蘭、併吞加拿大,看起來像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實際上背後有一套完整的戰略思維,其中核心就是經濟利益豐厚、地緣政治重要。
加拿大的豐饒資源與川普的能源政策
加拿大總面積998萬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二大國,人口稀少僅有4000萬,但資源豐饒,森林資源在世界上排名第三,木材蓄積量達到446.5億立方米,而淡水資源占全球的7%。
在礦產方面,加拿大也名列前茅,是世界第三大礦業國家。其鉀礦儲量約為42億噸居於首位;鉑金屬排名第五;金和鎳是第九;鐵礦是第六;最出色的是位列全球第三的鈾礦,儲量達49億噸,無論建造核電廠還是製造核武器都不可或缺。
川普此次又盯上加拿大,與他的能源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在川普的施政計劃中很關鍵的一條就是取消「綠色新政」,釋放包括油氣在內的所有能源生產,讓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油氣生產國,一方面通過壓低油價來削減通脹,另一方面通過增加石油出口來彌補減稅帶來的財政損失。
不過,因為美國的石油產能多為頁岩油,開採成本先天更高,難以和俄羅斯和中東石油競爭,所以美國石油資本迫切需要一個離美國更近而且開採成本較低的石油產地。
看來看去,符合條件的,也只有加拿大了。
加拿大的土地資源極為豐饒,原油儲量達1677億桶,位居全球第三!此前,由於加拿大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實施「碳排放稅」政策,加拿大的石油開採受到了一定限制,事實上,已探明並投入開採的油田眾多,這裡簡直是一座石油寶庫。
只要掌握了加拿大的資源,石油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僅通過出售石油開採權,川普就可以輕鬆緩解財政收入困境。如果再將其他如水資源、森林、木材及其他礦產的勘探與開採權出售,或許能夠解決35萬億美元國債問題的大部分。
此外,加拿大人口僅有4000萬,且與美國的歷史文化相近,加之長期的經濟聯繫,使得美加之間非常緊密,加拿大幾乎是為美國量身打造的肥沃之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就像不停供電的電池,給美國經濟帶來持久活力,推動它不斷向前發展,成為增長的強勁動力。
想像一下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個全球面積排名第4和第2的國家合併,總面積將達到1951萬平方公里,遠超俄羅斯,變成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美國將統一北美,從阿拉斯加延伸到佛羅里達,橫跨加利福尼亞直至新斯科舍這片遼闊的土地,美加合併後,將控制北美幾乎所有戰略要地。更關鍵的是,美國突然就能控制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三大洋的出海口了,而北冰洋更成為美國的內湖。
加拿大的北極領土挺多的,這一來美國在北極的存在感就明顯提升了不少。北極地區一旦成為焦點,美國的地位立馬就能上一個台階,有能力和俄羅斯一較長短了。這樣的地理優勢,能徹底轉變北美的戰略形勢。美國的霸主地位將更加鞏固。
格陵蘭作為北極的門戶,未來國際航運的關鍵
格陵蘭的情況和加拿大類似,也是個基本未開發的寶地
格陵蘭資源豐富,石油儲量約有520億桶,深入勘探後潛在儲量超過800億桶,遠超美國的680億桶。而且,格陵蘭還有金、鉑、銅、鋅、鎳、鉬、鐵等礦產資源,其中最寶貴的是稀土,擁有3850噸稀土氧化物,儲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左右。
稀土一直被稱為「工業味精」,從智能手機到激光雷達,再到電動汽車和軍用飛機、導彈衛星等都缺它不可。
格陵蘭島(Greenland)面積216.6萬平方公里,是丹麥本土的50倍,是美國德克薩斯州的3倍;2023年末人口數量為5.66萬,僅為丹麥本土人口數量的百分之一。如果按照國家面積排名,格陵蘭島超過沙烏地阿拉伯,排名世界第12位。格陵蘭高度自治,除國防、外交與部分財政權由丹麥管轄外,其他事務均由當地自治政府管理。
格陵蘭島位於北大西洋和北極地區的交界處,地理位置極為重要。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航道逐漸開放,格陵蘭將成為未來國際航運的關鍵節點。格陵蘭作為北極的門戶,擁有巨大的戰略價值。美國希望通過控制格陵蘭,進一步遏制俄羅斯和中國在北極的影響力。近年來,中國與格陵蘭的經濟合作(如投資礦業和基礎設施)引起了美國的警惕。
美國在格陵蘭島的北部已經擁有圖勒空軍基地,這是美國在北極地區的重要軍事設施,包括導彈預警系統和衛星監測站。如果完全控制格陵蘭,美國可以進一步強化其北極軍事存在。格陵蘭島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監控北極地區活動以及北大西洋軍事行動的理想基地。如果格陵蘭成為美國領土,可能引發北極地區的地緣政治衝突,俄羅斯和中國等更加可能會加強在北極的活動。
2024年,川普再次提出收購主張,其背後反映出美國對北極地區日益增長的戰略關注。隨著中國、俄羅斯等國家加大對北極事務的參與度,美國試圖通過控制格陵蘭島來鞏固其在北極地區的主導地位。然而,根據《華盛頓郵報》的估算,如今收購格陵蘭島的成本可能高達1.7萬億美元,這個天文數字加上丹麥方面的堅決反對,使得收購計劃幾乎不可能實現。
展望未來,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和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格陵蘭島的戰略價值將繼續上升。雖然直接收購的可能性極低,但美國很可能會繼續通過加強軍事合作、增加經濟投資等方式擴大在格陵蘭島的影響力。這個被冰雪覆蓋的巨大島嶼,將繼續在全球地緣政治博弈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奪回巴拿馬運河是為提升東西海岸的運輸效率
吞併加拿大和購買格陵蘭的目的是為了獲取資源,而奪回巴拿馬運河則是為了資源的運輸,這三個方面看似沒有聯繫,實際上它們之間有著一致的發展思路。
美洲的形狀像個葫蘆,南北部較寬,中間較窄。因此,對於美國而言,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的陸路運輸成本相當高。如果想要低成本地進行東西向的運輸,就必須使用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起初確實是由美國人修建,且一直對其擁有主權和運營權限。經過漫長的談判後,卡特總統終於同意廢除與巴拿馬的條約,於1999年將運河歸還給巴拿馬。
巴拿馬運河的運輸能力是有限的,年均通行船只約為一萬艘。有時船隻過多需要排隊,如果想要優先通過,則需支付百萬美元的插隊費用。
若美國能夠控制巴拿馬運河,自然可以以「美國優先」為理由。確保美方船只優先通行,從而顯著提升東西海岸之間的資源運輸效率。
川普的「拓土論」並沒有獲得有關方面的積極回應,而無論是併吞加拿大為美國第51州,還是強購格陵蘭島以及奪回巴拿馬運河,都是茲事體大、錯綜複雜、耗時費事的難題。根據美國憲法,川普不能連選續任,而川普在短短的4年間,能否實現他的「三大宏願」是頗堪質疑的。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 川普驅逐2000萬非法移民,真的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嗎?
‧ 成吉鹿|當今世界的風雲人物:拜登、澤倫斯基、川普
‧ 川普二度入主白宮後的強硬移民政策令世界不安|對話空間
‧《中國製造2025》讓美國迎來新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 面對川普內閣充斥反華強硬鷹派,中國已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