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川普內閣充斥反華強硬鷹派,中國已做好準備(上)|海外通訊
川普關鍵內閣有一共通點,都是對川普絕對忠誠的反華強硬鷹派,只有馬斯克形成鮮明對比。然而根據川普第一任期的經驗,無論最終由誰出任,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國防部長和國務卿都是他自己。
犇報編按
川普強勢重返白宮,全球目光聚焦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在本文指出,川普關鍵內閣有一共通點,都是對川普絕對忠誠的反華強硬鷹派,只有馬斯克形成鮮明對比。然而根據川普第一任期的經驗,川普有兩種對華政策:「競爭」和「交易」,前者由幕僚團隊推動,後者由他本人主導。也就是說,對華鷹派人只是執行者,最後都要聽命於川普。無論最終由誰出任,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國防部長和國務卿都是他自己。
然而,與八年前相比,美國霸權的內外整合力量急劇衰退,美國遏制中國所產生的衝擊在急劇下降,美國在中國全球戰略版圖上的重要性也急劇下降。中國歷經川普第一任期和拜登政府截然不同的考驗,美國的出口限制加速中國的自給自足。中國已不是八年前的中國,如今握有更多籌碼。
可以預測,今後4年的中美競爭不再是誰能打倒誰,而是誰能把自身發展得更好的競賽。「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制」,面對川普重返白宮的第二任期,中國已經準備好應對已知的挑戰和未知的風險。全文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上篇。
面對川普內閣充斥反華強硬鷹派,中國已做好準備(上)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2024年美國大選,共和黨大勝,民主黨慘敗。在總統選舉方面,被彈劾兩次、官司纏身的共和黨候選人川普,不僅在選舉人票以312對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226票大幅勝出,在普選票也以近7千5百萬超越賀錦麗7千1百萬,打破20年來共和黨未曾在普選票方面勝過民主黨的紀錄,強勢重返白宮。川普還全部拿下7個搖擺州,其中包括民主黨的「藍牆」(賓夕法尼亞、密西根和威斯康辛)以及北卡羅萊納、喬治亞、亞利桑那和內華達。
此外,參眾兩院也全歸共和黨掌控,參議院共和黨以53席對46席;眾議員共和黨以220席對215席勝出。至此,行政權和立法權全落入共和黨手中,加上最高法院也是共和黨總統任命的保守派居多,因此,司法權也掌握在共和黨手裡,「三權分立」已轉為「三權合一」。
共和黨還在全國50個州的31個贏得了多數,與2020年相比,2024年共和黨在每個州都贏得了更大比例的選票,可謂全國「翻紅」。
大選結局向共和黨一邊倒,顯示民眾對共和黨充分授權,這讓川普在組建團隊和推行其內政與外交政策方面更加自信也可能更為專擅。川普自認,他的第一任期是成功的,因此,可以預見川普第二任期將會延續第一任期的特徵,但會更為激進。川普的回歸自然在全球引發一場涉及內政與外交方面的揣測,並且鑒於川普第一任期為政的難以預測和不可確定性,也讓全世界產生了焦慮與恐慌。
在外交方面,全球目光都聚焦在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未來4年中美關係走向何方,引人關注。
川普關鍵內閣:絕對忠誠、對華強硬鷹派
川普提名的幾位關鍵人物,特別是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邁克·沃爾茲(Mike Waltz)、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中央情報局局長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以及駐聯合國大使史蒂芬尼克(Elise Stefanik),預計會在未來4年擔任外交政策主要負責人。他們具備不同的身份背景和程度各異的保守主義傾向,但存在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川普絕對忠誠,對華都持強硬的鷹派立場,並曾對中國發出過攻擊和威脅。
盧比奧是參議院出了名的反華急先鋒,在國會14年任職期間,屢次以人權問題為藉口,就涉疆和涉港問題,猛烈攻擊中國,因此受到兩次制裁。2021年,他領導其他參議員聯名提出《維吾爾強迫勞動防止法案》(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禁止美國進口任何使用來自新疆生產的材料或勞動力製造的產品。盧比奧主張取消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他還呼籲關閉所有在美的「孔子學院」,並推動對TikTok的調查等。盧比奧強調美中關係是自由對集權的鬥爭,美國必須以全社會的努力進行重建,來對付中國的挑戰,自由的火炬必須傳承下去。今年9月9日,盧比奧發表了一份報告,題目是《中國造就的世界:2025中國製造,9年之後》(The World China Made: Made in China 2025- Nine Years Later),詳細描述了中國主導十大戰略產業的努力。他寫道,公布報告的目標是「敲響警鐘,讓我們認識到我們面臨的威脅已經變得多麼嚴重。我們不能再靠舊的教條和陳腐的講話要點了」。
沃爾茲是眾議院「中國工作組」(China Task Force)成員,這一工作組專門研究如何同中國展開戰略競爭。他曾稱美中處於「冷戰狀態」,並呼籲美國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他主張加快武裝台灣,重新確保太平洋盟友的信心。他呼籲美國應盡早結束在歐洲和中東地區的戰事,以便將戰略重點放在更應該關注的地方,即中國。沃爾茲認為美國需要提高軍事準備,以應對可能與北京發生衝突。他還公開呼籲台灣增加國防開支,而美國應該在為時已晚之前立即武裝台灣。他要求國務院和國防部官員提供時間表和具體細節,說明美國計劃如何增強台灣的自衛能力。
赫格塞斯在YouTube的《肖恩·瑞安秀》中指責中國,稱中國「正在建立一支專門致力於擊敗美國的軍隊」,並利用其在科技和製造業領域的主導地位來積累全球影響力。赫格塞斯說,中國的目的是統一台灣,以控制其半導體產業,該產業生產了全球大部分先進晶片。「他們不僅擁有地區影響力,而且對全球有著全方位的長遠眼光……他們實施應該能為他們服務的結構的唯一方法就是打敗我們,」他說,「他們有足夠的野心制定計劃來實現這一點。」
2020年12月3日,時任國家情報總監的拉特克利夫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篇題為〈China Is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 No.1〉的專欄文章中將中國描述為「當今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也是二戰以來全世界民主和自由面臨的最大威脅。」他寫道,雖然蘇聯和反恐在過去占據了美國情報機構的注意力,但當前的情況「清楚地表明,中國應該成為美國未來的主要國家安全焦點」。
史蒂芬尼克在國會任職期間曾積極推動針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立法,並與盧比奧合作提出《外國公司問責法案》(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旨在嚴格限制美國對華資金的流出。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認為,她將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一個響亮的聲音,並樂於與中國代表團針鋒相對。
馬斯克與反華鷹派形成鮮明對比
在這些鷹派人士中,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是川普圈內中為數不多的對華友好人士之一。作為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的科技大亨馬斯克不僅是川普最大的金主,而且是川普勝選的大功臣之一,因此他成為川普整頓「深層政府」新設立的「政府效率部」的部長人選並不令人訝異。
馬斯克長期以來深耕中國市場,同中國建立了緊密的公共關係和商業聯繫。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之際,馬斯克仍前往中國簽署協議,在上海投資500億美元建設超級工廠,使中國成為特斯拉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市場。此後他也多次赴華,扮演起民間外交官的角色,包括2023年會見時任外交部長秦剛,2024年4月會見中國總理李強。
馬斯克對中國的一些言論與川普核心圈子其他成員的鷹派反華觀點形成鮮明對比。他對北京對待維吾爾族人持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他在2022年決定在新疆開設展廳。馬斯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也符合「一個中國」原則,他曾強調,就像夏威夷是美國聯邦一個州那樣,台灣也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2022年10月7日接受《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採訪時,馬斯克因建議台灣成為像香港和澳門一樣的中國「特別行政區」而引發爭議。他說,「我的建議……是為台灣找出一個合理可接受的特別行政區,可能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而且有可能,事實上我認為很可能,他們可以有一個比香港更寬鬆的安排。」當年晚些時候,他在洛杉磯舉行的All-In Tech峰會上重申了這一言論,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協助,台灣就不會存在。
對於馬斯克能否在一眾鷹派中調適川普的對華政策,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過去幾個月,人們普遍對馬斯克能否成為新一代的『季辛吉』,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斡旋並促成交易,充滿了好奇。」甘思德說:「川普是真心喜歡關稅,也是真心討厭戰爭。他希望維持美國的力量,他會確保這一點,但他不想和中國打仗。」從這個意義上說,外交政策專家正密切關注,川普的盟友馬斯克將扮演何種角色,以及這位在中國擁有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億萬富豪,是否會因為其與中國的關係,而試圖緩和川普的對華政策。
川普將是自己的國務卿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10月14日刊登了曾在拜登政府中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的杜如松(Rush Doshi)的一篇文章,題為〈川普贏得又一個任期將使中國再次偉大〉(Another Trump Term Would Make China Great Again)指出,川普在其第一個任期內有兩種對華政策,「競爭」和「交易」,前者由幕僚團隊推動,後者由他本人主導。也就是說,盧比奧、沃爾茲、赫格塞斯、拉特克利夫和斯特凡尼克等對華鷹派人士是執行者,他們最後都要聽命於川普。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網站11月21日,刊載了東英吉利大學現代史教授大衛·米爾恩(David Milne)的一篇文章,題為〈川普是他自己的國務卿──下一任美國總統的外交政策任命最終不會有太大影響〉(Trump Is His Own Secretary of State—The Next U.S. President's Foreign-Policy Appointees Ultimately Won't Matter Much)指出,川普上一任期沒有受到重大諮詢的影響,他的第二任期可能也不太有任何不同。如果說川普第一任期任命的人物其回憶錄中有一條共同令人痛心的主線,那就是遭到一位根本不聽取意見的總統的蔑視,並因此感到沮喪。無論最終由誰出任,川普最終挑選的國家安全顧問、國防部長和國務卿人選都將是他自己。不會有智者迪安‧艾奇遜(Dean Acheson)或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來指引他,抑制他最壞的本能。他第一任期內發生的一切都表明情況將會如此。
(未完)
◎下篇|面對川普內閣充斥反華強硬鷹派,中國已做好準備(下)|海外通訊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 中國的和平崛起是文明復興而非取代美國霸權
‧「霸道」的美國無法向奉行「王道」的中國學到什麼
‧ 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科技快速崛起令美國擔憂
‧ 中國在沙烏地發行20億美債 重擊美元霸權收割全球的要害
‧ 川普當選,孤立主義中只有「以台制華」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