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宣布「美國製造業回來了」 台積電變「美積電」?
台積電作為台灣的支柱產業,如今卻成為拜登口中的「美國製造業」,有美國官員表示,這可以「在與中國的競爭升溫之際,為美國軍事和經濟帶來決定性優勢」,可視為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根本原因,引發台灣社會對台積電赴美設廠可能面臨「慢性失血」的擔憂。
當地時間12月6日,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的新工廠舉辦首批機台設備到廠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與眾多重量級政商人士都出席了典禮,拜登在演講中宣稱「美國製造業回來了」。典禮當天更有美國官員表示,這可以「在與中國的競爭升溫之際,為美國軍事和經濟帶來決定性優勢」,可視為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根本原因。
台積電在全球晶片製造領域占據主導與領先的地位,其工廠遍布全球。此次台積電在美設廠引起全球關注,更在兩岸興起台積電是否變「美積電」的熱論。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在今年4月公開表示,在美國設晶圓廠「昂貴浪費又白忙一場」,因為缺乏人才且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卻步。如今他卻改口表示,多年前來美國設廠是一個噩夢,但現在我們已經準備得更充足。而在典禮當天,面對拜登宣稱「美國製造業回來了」,張忠謀卻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台積電6日還宣布,其亞利桑那州工廠開始興建第二期工程,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製程技術,該廠目前興建中的第一期工程預計於2024年開始生產4奈米製程技術,兩期工程總投資金額約為400億美元。兩期工程完工後將合計年產超過60萬片晶圓,終端產品市場價值預估超過400億美元。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賴恩·迪斯對記者表示,這項「重大里程碑」是「亞利桑那州史上最大規模的境外直接投資,也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資之一」。白宮宣稱的「重大里程碑」,卻給台灣社會帶來更多疑慮與擔憂。
《中國時報》對此發表評論哀嘆,台積電要被美國搶走了。文章稱,台積電此次可說是在美國的壓力下決定赴美設廠,當時說的是5奈米廠,更先進的製程仍留在台灣,不過在設備到廠典禮前夕則傳出將升級為4奈米廠,而且不久後還要設3奈米廠了。文章指出,美國把台積電的技術、人才、智財全部撈過去,有如公然搶劫。更糟糕的是民進黨當局百依百順、配合行事,簡直是「被賣了還幫忙數鈔票」。
《聯合報》也發表社論稱,近幾年台積電屢在美中科技戰中被民進黨當局推上火線,眼前發展令人不安。民進黨當局對經濟缺乏長期發展策略,卻不斷將台積電當成對外交往及戰略籌碼,又無心滿足它必要的水電和人力等需求,這豈非在刨台灣經濟的根?
陸媒《環球時報》社論則直言表示,不管美國和民進黨當局怎麼修飾,都掩飾不了從頭到尾只有「美國利益」這一關鍵。因為台積電赴美設廠完全不是市場自然形成的結果,而是華盛頓的政治施壓以及補貼利誘。美國不僅僅只針對台積電,它還能將此當作吸引製造業回流的成功案例,向其他國家猶豫不決的晶片公司繼續施壓。
對此,韓國媒體就曾指出韓國的半導體、汽車等多個韓國支柱產業正被美國掏空。《韓聯社》曾報導指出美國陸續推出《2022年降低通膨法》、《晶片與科學法案》強調「美國優先」,韓國作為美國經濟盟友之一,投資、人才、企業卻紛紛外流至美國,其中包括半導體、汽車、能源、生物製藥等多個韓國支柱產業。《韓民族新聞》更在報導中稱,韓國製造業流向美國引發韓國「製造業空洞化」的憂慮。
相比之下,民進黨當局對台積電赴美設廠一事積極主動,面對台積電上千名最頂尖的工程師遷到美國,導致「台灣半導體史上最大人才遷移」,經濟部、外交部相繼駁斥赴美設廠造成台灣人才、技術外流,引發「去台化」、「掏空台灣」的疑慮。民進黨當局對台積電赴美設廠,美方卻宣稱「美國製造業『回歸』」毫無任何反應。
此次台積電在美國建廠的總投資高達400億美元,對美國是史上規模最大的海外投資之一,與此同時,在民進黨的施政下,台積電還切斷對中國大陸的晶片供應,導致其營收下滑。台積電作為台灣的支柱產業,如今卻成為拜登口中的「美國製造業」,引發台灣社會和經濟可能面臨「慢性失血」的擔憂。
◎兩岸犇報綜合中國時報、聯合報、環球時報、韓聯社、韓民族新聞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 唐新華|「晶片四方聯盟」:供應鏈聯盟的戰略支柱
‧ 美媒:發動對華「晶片戰爭」,這是晚期資本主義的病態
‧ 美簽署《晶片和科學法案》,為維繫霸權不遺餘力
‧ 美國勒索189家企業資料,真正目標其實只有台積電和三星?
‧ 新型的反中冷戰:當發生在全球最大的兩個貿易夥伴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