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海峽論壇 兩岸民間交流邁入「雲時代」
為讓更多兩岸青年能參與論壇交流,主辦方精心設計安排,採取線下線上結合方式,既考慮疫情防控實際情況,「雲端相會」也令人耳目一新,讓兩岸各界互動突破空間限制。互聯網技術正不斷催生兩岸民間往來的新空間和新管道。有專家分析指出,邁入「雲時代」,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更無礙、更即時、更多元,為兩岸和平交流發展提供新的動力與方式。
「我發現提問的好多是男士,你們都對品質生活有追求對不對?」3月底,台灣青年曾於庭從台灣返回廈門,在酒店進行醫學觀察之餘,嘗試用小紅書、微博、抖音等平台,以直播方式推銷自己開發的「香氛禮盒」。
在第十二屆海峽論壇上,來自台灣的曾於庭第三次參加兩岸盛會。2016年,剛從台灣來大陸尋覓工作機會的曾於庭不會想到,4年後自己創立的廈門曦莛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透過網路直播,讓帶有個人IP的文創產品走入兩岸消費者視野。
直播帶貨,當下登陸台青和不少台企關注的熱詞,正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新亮點。
「今年疫情暴發後,我們原計畫參加的很多線下展會停辦了,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用網路直播讓業者先動起來。」台灣兩岸情經貿交流協會副秘書長王乃仙在論壇現場受訪時介紹,疫情期間協會幫助16家在廈台灣食品企業直播帶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在商品銷售方面的燃眉之急。
為了讓更多兩岸青年能參與論壇交流,主辦方精心設計安排,採取線下線上結合方式,既考慮了疫情防控實際情況,「雲端相會」也令人耳目一新,讓兩岸各界互動突破空間限制。
「4年前,我們在北京創立台灣少數民族音樂主題餐飲店,現在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的融合,用共同的熱情交織出無數快樂時光。」論壇大會上,台灣少數民族青年代表楊品驊繪聲繪色分享築夢之旅。
今年疫情突如其來時,身在北京的楊品驊用手機拍攝短視頻,將大陸有效抗疫的真實情況通過互聯網平台不斷傳達到台灣,用第一手真相刺破島內一些歪曲報導和不實傳言。「我們還發起『心手相連傳遞信心』短視頻接龍行動,得到大陸各地同胞回應,甚至有佤族學生也拍來視頻展現村莊防疫工作。」他說。
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傳遞公益溫暖,也是此次論壇上屢被提及的話題。80歲的黃天中來自台灣中華文化推廣協會,自嘲「數位難民」的他為了更好地影響台灣年輕一代,學習上網,籌建「閩南文化線上博物館」公益網站。
「用『線上』的閩南文化,『再現』兩岸情緣。」黃天中說,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台灣民眾約七成是閩南人後裔,希望通過互聯網平台讓更多台灣青少年看見「根在哪裡」。
借助雲端平台增進瞭解、促進交流,是兩岸青年共同關注的新課題。台灣網友「瀟雨」在知乎個人主頁上與大陸青年探討熱點話題,分享生活經驗,擁有逾2.6萬名粉絲,已然成為「大V」。
知乎數據顯示,其平台上有關「台灣」的話題已超過10萬個,關注人數逾30萬。
互聯網技術正不斷催生兩岸民間往來的新空間和新管道。有專家分析指出,邁入「雲時代」,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更無礙、更即時、更多元,為兩岸和平交流發展提供新的動力與方式。
◎新華社廈門訊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6期上線囉!
‧【犇報社評】開放美豬進口,蔡英文反對蔡英文
‧ 開放美豬如開放鴉片 民團抗議黑箱獨裁 要求陳時中先吃試毒
‧ 陳映真的真,是什麼真
‧ 挖掘被掩蓋的台灣人故事 陸媒獨家專訪台灣報導文學作家藍博洲
‧ 民進黨對陸資下手究竟傷到誰?
‧【犇報專題】大陸「勤儉節約」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