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看好中國?看衰中國?

By 江英士 / 2019-05-06 12:05:04 /
貿易戰
中美關係
摘要:

2019年中美貿易表面停戰,但中美檯面下的角力卻繼續進行。現在,世界格局正在進行劇烈的調整與演化,其結果絕不會是逆全球化,而是在醞釀和推動新一輪更加深刻的全球化進程。 當前中美貿易爭端表面看是經貿摩擦,實際上是中西方兩種政治經濟模式之間的競爭和衝突。

xxx大陸成為最大天然氣進口國

2019年中美貿易表面停戰,但中美檯面下的角力卻繼續進行。陸媒《瞭望》新聞周刊2019年一月號以「2019蓄力中國」為主題,著眼於穩定、開放、創新、市場、改革等面向,探討並預測今年中國大陸的各項發展動能。2019年,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的背景下,看好中國?還是看衰中國?以下為《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王建軍的觀察與報導:

中美貿易爭端是體制之爭

大陸中央財經委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用一組數據給出中國大陸經濟的靚麗答案:2018年,大陸經濟總量有望超過90兆元人民幣;人均GDP約9900美元;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上升至約16%,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接近30%;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農村貧困人口有望繼續減少1000萬人以上。中國大陸由此已成為世界經濟的「常量」。

xxx大陸GDP增速放緩至6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這個過程非常戲劇化。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2012年,在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大陸快速發展,帶動全球南北關係發生巨大變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迅猛發展。尤其是中國大陸選擇的符合自身國情的道路,使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看到了通過奮鬥可以加速發展的希望,燃起了追求國家夢想的嚮往、激情與行動。

從2012年到當下,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的全球貢獻率連續十年一直穩定在30%左右,成為世界經濟政治外交格局中最大的穩定力量和發展常量。與此相伴,國際金融危機後美國難以通過深刻改革消除經濟金融化趨勢,導致產業空心化和社會貧富差距日趨加重,進而引起民粹主義和保守主義崛起,特別是2017年上台的川普政府強推「美國優先」政策並在國際社會不斷「退群」,美國現在已成為影響全球格局變化的最大變量和最不確定性因素。

是什麽力量在短短40年間內讓中美兩國發生了如此難以想像的態勢轉換?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當前中美貿易爭端表面看是經貿摩擦,實際上是中西方兩種政治經濟模式之間的競爭和衝突,「中美貿易爭端的根源來自美國內部體制消化和應付不了其體制本身所引發的問題,而執政者將此『外化』為貿易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就不難理解今天西方盛行的反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經濟民族主義思潮和民粹社會運動。所有這些都是難以適應外部競爭加劇引發西方社會內部政治、經濟和社會失衡的產物。」在他看來,世界全球化進程已成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發展現實,任何國家除了通過不斷改革塑造積累體制優勢,別無他途。

共同開放取代以鄰為壑

1982年8月25日,當時的義烏縣下發《關於加強義烏小百貨市場管理的通告》,宣布正式開放「小商品市場」。這是全大陸第一份明確認可農民商販和專業市場合法化的政府文件。誰能想到,這個縣級市如今出口219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出口額佔浙江省1/8、全大陸1/66。改革開放初期,大陸市場只有不到12萬種商品,現在義烏小商品市場就有180萬種不同規格和品種的商品,佔聯合國貿發會議工業品品種品類的90%以上。

即使在當前中美經貿摩擦壓力下,2018年1~10月義烏市進出口總額仍達到了217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3%。其中對美國出口10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4%。尤其近年來在電商革命背景下,2018年義烏電商快遞業務量28億件,相當於全大陸人均兩件,一縣之量超過北京、杭州,僅次於廣州、深圳、上海,排名第四。

今天的中國大陸,開放的基因已經深深融入國民經濟的血脈和肌體,與世界的聯繫水乳交融難以剝離。2018年9月,《紐約時報》調查報導的結論是,中國大陸製造能力無可匹敵,「中國仍然是做生意的高效之地,其物流網絡規模龐大,流通迅速。中國修建了470萬公里的公路,擁有全世界50個最大港口中的13個,以及排名前五港口中的三個。」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堅定地告訴世界,「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

只有創新才有未來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發現中國大陸的基層創新,已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而且許多創新已經從單兵突進的技術創新和項目創新,深入到制度和系統層面的體系創新。6年前,通過一場打破城鄉壁壘、結束二元戶籍制度的深層次系統改革,浙江省德清縣263萬居民邁入城鄉戶口一元制時代。由於城鄉政策差別被抹平,承擔了21項大陸國家級改革試點和44項省級改革試點的德清縣,發展和創新「勢如破竹」,2017年人均GDP增長到10.9萬元人民幣,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66:1。德清改革創新的系統集成,讓縣委書記王琴英充分體會到現代服務型政府的要義,就是為「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創造社會經濟條件,為「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搭建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平台。

2017年4月,在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鄉鎮黨委書記培訓班上,區委書記吳宏飛提出了三個問題:一是新時期土地誰來種、怎麽種?二是農村集體經濟怎麽發展、怎麽增收?三是鄉村誰來治理、怎麽治理?一年多來,文登區這個大陸百強區縣沒有把目光束縛於一域,通過改革創新來激活新動能,自主創新「普適性」鄉村振興路線圖: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龍頭,以強化基層黨建為保障,十大工程有機銜接、互為支撐,構成了一整套較為完整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治理體系,實現了面上既可推廣複製又能針對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的管用好用的鄉村振興路徑模式。

2013年2月,長沙、武漢、合肥、南昌四個省會城市跨省自發組織了長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會商機制。五年來,形成了長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協調會制度,不斷強化跨省全方位協調發展。現在,機制日益壯大,已吸納了九江、黃石、岳陽等8個觀察員城市和湘潭、益陽等3個特邀城市。長江中游在發展機遇上自主創新,已從過去的塌陷中躍然隆起。這種體系創新的效應還在持續放大。在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創辦只有4年時間的江鈴新能源汽車,充分借助長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機制,將新能源車定位於類似蘋果手機的終端平台,以產業聯盟的組織形式整合武漢東風充電裝備、合肥陽光電機電控、長沙時代新材等專業領域頂尖技術資源,迅猛成長為大陸國內第五大純電乘用車製造商。

xxx中國年度車

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2018年剛剛結束,中國大陸與「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的距離無限接近並有很大的觸及可能。最新統計數據仍未出來,但按照目前增長趨勢,2019年中國大陸市場規模很有可能超越美國。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2019年,大陸消費市場有望跨入6兆美元,並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大陸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田應奎說,上世紀後半葉以來,美國能夠對世界各國和全球企業發號施令,原因之一就在於作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財富創造力量。圍繞自己這個全球第一大市場,美國制定國際貿易規則,建構了全球壟斷的金融體系,主導了全球化進程。在他看來,一手掌握全球最主要的科技和創新,另一手擁有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過去100多年來,美國持之以恆地建構出了一個「它對外界依賴小於外界對它依賴」的「自循環經濟體」。

大陸中央財經委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說,「市場也是一種稀缺資源。大陸市場規模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今後潛力更大。我們既要擴大物質上的消費,也要擴大服務消費,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他強調新階段大陸投資需求同樣潛力巨大,要進一步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比如「加快5G商用的步伐。」2019年,將是大陸5G商用元年,其巨大規模應用可能引發的市場變革,將超越人類想像。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解釋說,「如果說1G到4G是面向個人的,5G則面向產業互聯網和智慧城市服務,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將帶動我們進入一個智能社會。」據他介紹,到2035年,5G將促使全世界GDP增加7%,約35000億美元,新增就業2200萬個。對中國大陸來講,到2035年5G將會增加GDP近1兆美元,增加就業機會近1000萬個。值得關注的是,在5G時代TDD技術將起重要作用,對於TDD技術和TDD組網技術有著深刻理解的陸企,在5G技術應用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擁有9.2億用戶的中國移動,5G技術成熟度領先全球競爭對手的華為,以及華為、OPPO、vivo、小米等全球前十位的手機生產商和騰訊、百度、阿里等世界級的業務開發商。

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張捷說,最基礎最強大的仍然是中國大陸近14億人口的市場規模,「任何一項技術和產品要想發展起來,足夠大的市場,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是資本願意持續投資的關鍵因素。」目前,大陸中等收入群體已經超過4億,幾乎等於美國和日本人口總和。這個仍然在持續快速增長的數字所蘊集的能量,爆發力空前。從這個意義上,他認為,無論是5G、高鐵還是新能源、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每一項革命性技術在中國大陸的大規模商用都同時意味著世界性影響。」

「刀刃向內」的改革

中國大陸的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這給中華民族復興帶來重大機遇。對此,韓文秀認為,「新機遇不是『天上掉餡餅』,很多機遇其實是逆水行舟、滾石上山。」比如,關鍵核心技術面臨「卡脖子」情況,短期很難受,但也不完全是壞事,逼著下決心自主創新。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提出五方面改革:

一是加快打破行政性壟斷,著力降低土地、能源、通信、物流、融資五大基礎性成本。「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從降成本開始,這一關過不了,高質量發展無從談起。」在劉世錦看來,行政性壟斷行業的改革,「是一項最大的降成本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發展實體經濟、提高國民經濟效率至關重要。」

二是減稅與稅改結合推進。中國大陸企業稅率與國際比較並不算高,但加上各種收費,企業綜合負擔就比較重了。他建議,大陸稅制改革的方向,應以間接稅為主逐步轉向直接稅為主,減稅與稅改相結合。一方面,徵收環境稅、消費稅,降低企業生產環節稅費;另一方面,加大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力度,降低企業上繳「五險一金」

等的負擔。三是以管資本為切入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劉世錦認為,國有經濟必須實現戰略性調整,發揮國有資本規模大、直接體現國家和各級政府意志、對政府要求執行力強等獨特優勢,更多地集中到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的領域,包括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如社保基金、保障性住房等;戰略性大型項目,如大飛機等;創新基礎設施,如國家實驗室等;國防建設、生態保護等。

四是加快農村土地改革。他呼籲,全面推動人員、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市場化配置,「把中國城市化下半程的土地紅利更多地分給農民,保護和增進農民利益,使他們更多地加入中等收入群體。」

xxx扶貧工作仍將繼續

五是加快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開放。大陸建設現代化強國,發展空間最大的是服務業,其中差距最大的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包括研發、金融、咨詢、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和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服務業。劉世錦認為,「在這方面應推出一些大力度的開放舉措。在對外開放的同時,更要對內開放,把最具創造力的資源聚集到這些領域。」

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結束,許多關鍵領域改革就已迅速行動: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商務部將進一步擴大對外資的市場準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對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支持,要求更大力度減稅降費,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人身財產安全;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

xxx大陸某地招聘市場

現在,世界格局正在進行劇烈的調整與演化,其結果絕不會是逆全球化,而是在醞釀和推動新一輪更加深刻的全球化進程。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看來,「這就需要大陸,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的重構中,加快從價值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對於原始創新、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基礎性關鍵服務能力,對於代表新經濟、新動能、新商業模式的變革,必須加大戰略支持力度,必須深化改革,激發企業及其創造者『知不足而後追』的自強精神和創造精神。」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