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編輯部

李永樂老師告訴你,空氣怎麼變饅頭!

3 年前 / 0 comments

日前,中國科學家成功實現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全人工合成。相比於光合作用,這種人工方式的能量利用率到3.5倍,固碳效率提高到8.5倍,一立方公尺反應容器相當於五畝玉米地的澱粉產量。這對未來實現糧食保障、星際航行都開展了可能性。然而,能夠人工合成的原理是什麽?為什麼辦得到?大陸知名科普網紅李永樂老師解釋給你聽。

中國究竟從何而來?一個地理視角的解答|犇報看影音

3 年前 / 0 comments

566萬平方公里的山地和高原、長度超過150萬公里的江河、48,571條冰川和24,880個湖泊。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高山峽谷區,世界上最大最連續的黃土覆蓋,這就是祖祖輩輩中國人的家園。但中國究竟從何而來?此部影片以一個行星尺度的視角,用地理學家的答案來回答這個問題,並向所有為中國科學事業奮鬥的人們致敬。

《長津湖》票房破17億!這本台灣小說也寫到台灣人參與這段歷史

3 年前 / 0 comments

電影《長津湖》講述某中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上映五天創下17億人民幣的票房佳績。而在台灣,有位台灣作家藍博洲費時九年醞釀出的小說《台北戀人》,也寫到了這段歷史。

這個角度的台灣你一定沒見過!

3 年前 / 0 comments

日前,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官方發佈神舟十二號太空人第三批在軌拍攝的高清圖片。在這組圖片中,台灣的「萬家燈火」格外引人注目。

國台辦公布「有害生物」照 反駁民進黨「政治打壓」操作

3 年前 / 0 comments

大陸暫停進口台灣的釋迦和蓮霧,對此民進黨政府指責大陸「政治打壓」,「損害台灣農民的利益」。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拿出相關資料反駁指控,並呼籲民進黨當局應切實負起監管責任,從源頭上解決相關問題,不要再搞政治操弄。

台灣女孩陳竹音:「逢中必反」讓台灣人看不到大陸的為人民服務

3 年前 / 0 comments

台灣女孩陳竹音,在台灣土生土長,受台灣教育長大,身處「親美反中」的思想框架中。長大出國後的人生閱歷,以及到香港、大陸工作的親身經驗,讓她反思從小到大接受的思想教育。西方的普世價值:自由、民主、人權,到底是不是真理?大陸真的就是獨裁、專制、壓迫人民嗎?陳竹音娓娓道來她對大陸的認識與思考,她認為兩岸之間的對立與仇恨是被刻意製造出來,只要願意敞開心胸,便能看到大陸的為人民服務,相信兩岸在歷史進程中,會找到一條最適合統一的道路。

楊振寧百歲生日演講:緬懷老友,〈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同途〉

3 年前 / 0 comments

楊振寧作為知識份子,不埋首於學術象牙塔中,而將自身科學專業與影響力貢獻國家、奉獻社會,體現出愛國愛民愛鄉愛土的情懷。犇報特刊登楊振寧致詞全文,以饗讀者,見識中國一代知識分子的風骨與典範。

漢服為什麼這麼火?來去漢服復興地西塘古鎮找答案

3 年前 / 0 comments

漢服穿著並不簡單,行動並不便捷,是怎麼流行起來並能持續火爆,在年輕人群體中引領風騷呢?中國短視頻工作室「當下頻道」為探究漢服流行的原因,前往舉辦漢服文化周的浙江省嘉善縣西塘古鎮,尋找答案。

不論疫情或人為阻礙 都沒能阻止兩岸民間持續交流

3 年前 / 0 comments

在剛剛結束的暑假,無論是新冠疫情還是台灣政治的人為阻礙,都沒能阻擋兩岸民間交流持續推進。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關鍵來自民間和基層,兩岸各界不斷擴大深化交流,將促進兩岸人民相互理解、增進互信。

第一視角體驗太空之旅!神舟十二號航天員發布Vlog與攝影作品

3 年前 / 0 comments

從400公里高的太空遙望地球,會是怎樣的迷人景象?9月7日,神舟十二號航天員湯洪波變身網紅,發布第一支Vlog!此外,中國載人航太辦官方也發布兩批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軌拍攝的高清照片,航天員視角望出的地球之美,震撼人心!

第 41 頁,共 14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