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
【人間書訊】《重新認識台灣話――閩南語讀書筆記》
作者鄭鴻生以台灣閩南語的歷史與現狀為主軸,寫出一系列的文章,藉以追尋閩南語和中華文明的歷史關係。作者想正本清源的告訴大家,閩南語是漢語方言中歷史積澱最深的一種,從閩南語最能夠看出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本書是一位台灣的閩南人追尋自己文化根源的書。
繼「關羽」後,「張飛」也過世了
1994年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張飛的扮演者李靖飛,24日晚因病醫治無效離開人世,享年65歲。此前,關羽的扮演者陸樹銘於11月1日亦因病去世,享年66歲。在一個月內,「關羽」陸樹銘、「張飛」李靖飛相繼撒手人寰。
中國桂林七旬奶奶火爆全網!景區賣水自學十多種外語|影片
近日,一則老奶奶在桂林陽朔月亮山景區,流利運用多國語言和外國遊客交流的視頻,在大陸網上引起關注與熱論。這位老奶奶名叫徐秀珍,在視頻中她講述了自己如何在賣水的過程中學習英語。她還會主動詢問遊客從哪國來的,遇到德國、以色列等國的遊客,徐奶奶立刻無縫切換至德語、希伯來語,向這些遊客問好。
詹澈|遠行──敬悼陳映真兄
【犇報編按】台灣知名文學作家陳映真於2016年11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9歲。陳映真被譽為「海峽兩岸第一人」,創辦《人間》雜誌,為台灣報導文學先驅,更是台灣左翼社會主義統一運動參與者、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台灣社會運動參與者。本詩文為台灣知名農運詩人詹澈於陳映真忌日當天,分享所作新詩〈遠行──敬悼陳映真兄〉,並分享陳映真2004年為他出版詩集《小蘭嶼和小藍鯨》所撰推薦序文〈燔祭〉。兩岸犇報經作者授權轉載詩文,以饗讀者。
《少年吔,安啦》《戀戀風塵》《童年往事》在大陸杭州兩岸影展放映
11月11日晚,第三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兩岸影視文化專場在杭州橙天嘉禾影城來福士廣場店拉開帷幕,本次影展展出《少年吔,安啦》《戀戀風塵》《童年往事》3部台灣電影和《春江水暖》等5部大陸電影。活動旨在為兩地電影人和觀眾搭建一個優秀電影作品觀摩和交流的平台。
為什麼福建的神明總坐飛機出差?
一條關於廈航的「段子」,近日在大陸網上獲得大量關注:當你打電話給航空公司稱「要給神明訂票」,其他航空公司可能會不明所以,但唯有福建的廈門航空會立刻明悟。由於太常出行,誕生於莆田的神靈「媽祖」甚至還有自己訂票用的身份證號碼。
寰宇共涼熱──壬寅中秋懷毛主席
2022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46周年的紀念日。翌日(9月10日)恰逢民間極為重視的中秋節。因人因節,特重捧讀毛主席詩詞選集,並或錄其詩句,或取其詩意,拼湊七言歌行十二句,以資追懷並應節景。
大陸清華一篇超讚的開學演講:在琳琅滿目中做出選擇
【犇報編按】8月18日晚上,大陸清華新雅書院舉辦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在典禮上,新雅書院院長梅賜琪老師做了題為《迎接挑戰 在琳琅滿目中做出選擇》的致詞演講,後來該篇演講也分享在大陸清華新雅書院的微信公眾號上,儘管是對新生開學的演講,但分享讓人深受啟發,適用於不同年齡層的群體,在大陸網上廣為流傳。兩岸犇報特轉載全文,以饗讀者。
【人間書訊】《黃春明小說研究》
德國文論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認為「說故事的人」(Storyteller)的漸趨消逝,乃在於科技文明所形成的傳播方式的改變,使得「經驗」變得無法傳遞,「歷史」失去了意義。而現代小說往往是個人情境的展現,只能在破碎的人生中尋求意義。我們可藉由班雅明的理論來突顯黃春明所追憶的鄉土,如何展現在故事體的小說中,以及鄉土文學的「現代性」如何體現在黃春明作品中等等問題。
「卓別林是同路人!」在台灣鮮為人知的卓別林故事
【犇報編按】卓別林是世界知名的演員、導演,其電影作品《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廣為人知,然而在台灣因國共內戰、冷戰等反共影響,卓別林其人生中的許多際遇卻鮮為人知。例如卓別林曾在美國被視為「共匪同路人」,被要求趕出美國。又或卓別林曾跟周恩來在瑞士日內瓦見面聚餐,周恩來還在與卓別林的合照上簽名留念,見證兩人情誼。本文介紹卓別林電影之外的人生故事,兩岸犇報特轉載全文,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