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

「耕耘春天」詩會: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一環

2 年前 / 0

看著台上詩人們,又是遙想過去在戒嚴時代集結在一起,把詩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一環,又是分享這些年來在不同議題裡,如何仍寫著詩,召喚著理想推動著台灣社會前進。那一瞬間,有一種感動在心中迸發。原來,人在,詩也還在,戰鬥也還在。原來,這是一場橫跨近40年的戰鬥。

朱亞夫:中國人為何棄刀叉而用筷子?

2 年前 / 0

飲食文化的進步推動了餐具的更新。商周之前,人們所吃的菜,基本上都放在一個大鍋裡煮熟,直到商周時期,中國的烹飪技術擺脫了原始狀態,進入到飲食的文明時期。廚師事先將食物加工成適合入口的形狀,所以,吃飯時不必用刀叉進行分割,只要用筷子夾住,送入嘴中就行。久而久之,筷子進入千家萬戶,成為古代中國飲食的主流餐具。

追憶春風——寫在《耕耘春天》詩會之前

2 年前 / 0

排灣族盲詩人莫那能是台灣第一個公開發表新詩的原住民詩人,他的第一首詩就發表在《春風》詩刊,而《春風》詩刊是台灣繼《詩潮》詩刊後被禁的第二本詩刊。莫那能發起了《耕耘春天》的詩會,除老友相聚,還得朗誦與春天相關的詩,再讀四十年前寫的詩,對照現在,又似曾相識。

二十四節氣:中國農耕文明的產物、古人形成時間規律的文化

2 年前 / 0

二十四節氣的形成,經歷了一個不斷豐富完善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深刻地體現了中國古人的時間觀念及對時間規律認知不斷深入的歷史。比如,在唐代逐漸成為重要節日的清明,至今都是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

清水出芙蓉,一花一世界!河南衛視元宵演繹絕美蓮花舞

2 年前 / 0

清水出芙蓉,一花一世界。繼去年「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的《洛神水賦》,河南衛視今年推出《元宵奇妙遊》絕美仙舞——《夢蓮》。在創意團隊看來,「中國節日」系列穿越歷史,也暢想當下。從古至今,雖然節日的習俗發生了演變,但承載的情感內核沒有變,留給今人哲思和啟迪。

今年元宵節比去年早11天,怎麼會這樣?

2 年前 / 0

中國古代使用的曆法叫作農曆,是一種陰陽曆,以月球圓缺和太陽的周年週期為依據。為補齊與回歸年相差的天數,調節的方法是在有的年份有兩個一樣的月份,稱為「置閏」。由於中國曆法中有「置閏」這樣的巧妙安排,每年元宵節對應的國曆日期,總是要麼提前11天左右,要麼推後19天左右。

蒼茫大地民為主──壬寅虎年誌感

2 年前 / 0

西曆二○二二年,中國干支紀年「壬寅」,肖虎。正月初一,與妻、子於自宅附近小道、公園走春。家戶居民各個更換上「福虎生風」、「虎年吉祥」等春聯,甚有迎新送舊之感。冬末春初,北部天候濕冷陰鬱,路風微雨,頗有寒意。閒步中,忽心感慨,賦詩一首。聊以賀歲。

故鄉的年味:為什麼我們總懷念小時候的過年?

2 年前 / 0

有時想,為什麼我們總懷念小時候的過年? 或許,是因為那時的貧瘠,過年才有新衣美食,感覺一年沒有白忙; 或許,是因為那時的純澈,快樂很簡單,撿到一把「啞炮」便如獲至寶; 或許,是因為那時的古樸,滿滿的儀式感,滌蕩一年的心塵。 或許,只是因為那是故鄉,當年自己也還是小孩!懷念那些年,那濃濃的年味兒!

被埋藏700年武則天抄寫的《金剛經》,而今在法國問世

2 年前 / 0

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了件唐代女皇武則天抄寫的小楷《金剛經》,這件作品寫得頗為華麗,貴氣十足,盡顯「女皇」風範,是真正「字如其人」的典範。武則天抄錄此篇的原因在《全唐書》中有記載乃是為了祭奠他亡故的雙親,並且最終被供奉在敦煌,後世北宋時期敦煌藏經洞封閉,直到1900年,才被伯希和偷到了法國。

恍然大悟!這才是《山海經》裡「怪物」的真面目……

2 年前 / 0

《山海經》也許是中國流傳至今最古老的一部書。其中的《山經》,其實是一部基於實地調查、旨在服務於國計民生的物產志或博物志。其實,《山經》中沒有怪物。那些所謂怪物,原本都是我們司空見慣的平常動物,書中那些如同異形般的怪獸,你在今天的動物園、水族館中大都能看到。

第 6 頁,共 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