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領域的戰爭沒有硝煙:新華社智庫揭露美國認知作戰手段
思想領域的戰爭沒有硝煙。9月7日,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在2025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上發布《思想殖民——美國認知戰的手段、根源及國際危害》報告,系統性揭露美國在全球開展認知作戰的歷史和手段,揭示美國對全球和平與發展的嚴重危害。

思想領域的戰爭沒有硝煙。9月7日,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在2025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上發布《思想殖民——美國認知戰的手段、根源及國際危害》報告,系統性揭露美國在全球開展認知作戰的歷史和手段,揭示美國對全球和平與發展的嚴重危害。
據新華社報導,今年以來,隨著美國政府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大幅縮編美國國際媒體署,這些機構長期以來輸出意識形態、推動思想滲透、操縱國際輿論、塑造他國認知,甚至陰謀顛覆他國政權的活動不斷曝光,成為輿論關注焦點。不過,美方「自曝家醜」讓世界看到的,只是美國全球認知戰的冰山一角。
,這一決定由馬斯克宣布,並獲得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圖源:Alexander Dugin官網.1cb11c81db57c4ef.jpg)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報告指出,美國施行思想殖民,旨在鞏固文化強權、強化政治霸權、維護經濟特權,從而構築霸權體系的深層基石。今天,隨著全球南方加速覺醒,美國霸權走向衰落,世界進一步看清美國思想價值體系背後的自私、偽善與「雙標」。歷史一再證明,任何強加於人的思想模板都終將破產,任何操弄他人認知的圖謀都注定失敗。

揭開思想殖民的灰暗歷史
美國政治學者漢斯·摩根索認為,「成功的帝國主義政策,不是征服和掌握經濟,而是控制人的頭腦」。有別於思想文化交流,思想殖民是基於不平等的頭腦控制,具有強制改造、惡意操縱、隱蔽滲透、長期侵蝕等特點。
報告指出,美國思想殖民的種子,早在獨立之初就已埋下。18世紀末至19世紀末,美國以「天定命運」為幌子,發起西進運動、美墨戰爭等一系列行動,領土在百年間擴張十餘倍;發表「門羅宣言」,打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旗號,將拉丁美洲納入勢力範圍。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國力快速增強,向世界輸出諸多具有廣泛影響的政治經濟思想,為日後全面推行思想殖民奠定基礎。二戰後,美國借「馬歇爾計劃」將經濟援助與意識形態捆綁,鞏固資本主義國家陣營,對抗蘇聯。冷戰期間,美國之音、自由歐洲電台等媒體的「報導」如洪水般湧向社會主義國家,灌輸「自由世界」的「神話」。
冷戰結束後,美國變本加厲,以所謂擴展「民主」和「自由」等名義,顛覆多國政權。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後,美國將「反恐」塑造成全球議題,藉機輸出價值觀和發動戰爭。近年來,在霸權焦慮驅使下,美國更是升級認知戰,利用人工智能操控信息流動,謀求塑造於美有利的全球認知。
美國一方面向世界輸出美式價值觀,一方面有目的、有意識地解構非美國思想、壓制他國本土文化,著力營造對美國的精神依附和服從意識。一邊擴張性「建構」,一邊毀滅性「解構」,美國兩手花樣不斷,思想殖民的「成效」也遠超之前的任何殖民帝國。

盤根錯節、隱蔽操縱:拆解思想殖民的實踐體系
報告指出,美國的思想殖民戰略並非一成不變,以推廣「普世價值」為核心的「思想戰」,隨著時代和技術的發展不斷演進,戰略不斷深化,手段也愈加隱蔽。如今,這一戰略已升級為旨在改變目標群體思維方式和價值判斷的「認知戰」,攻擊範圍更加廣泛。而操縱這張思想殖民大網的是一個多層次的行動網絡,呈現出「政府主導、社會聯動、盟友協作」的合謀特點。
美國思想殖民通過創造流行文化「吸引大眾」、主導學術教育「培育精英」、操控話語敘事「自我美化」等方式,進行潛移默化的隱性傳播。好萊塢電影、電子遊戲、流行文化品牌打造「美式生活」,通過全球化擴張消解本土文化認同。而美國過去壟斷的技術霸權,為美國思想殖民提供了基礎和保障,包括對社交平台的挾制,能夠通過演算法推薦、內容審查和帳號封禁等手段,對全球信息流進行「微觀調控」。
美國思想殖民的核心是推銷一套精心包裝但充滿偽善與「雙標」的價值體系。它將美式民主、自由、人權等觀念美化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價值」,並以此為旗號干涉他國內政。如今,這些價值觀因美國自身嚴重的金錢政治、種族歧視和社會撕裂而褪色,曾吸引全球無數人才的「美國夢」,也被更多人認清是「裹著糖衣的認知操控工具」。

思想殖民的國際危害:製造動蕩、摧毀文明
不可否認,美國的思想文化與意識形態曾對人類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縱觀美國歷史、美國言行,始終無法擺脫醜陋而腐朽的「殖民主義」內核,給世界各國帶來無法計數的災難,包括侵蝕意識形態,顛覆他國政權,美國作家威廉·布魯姆在《民主:美國最致命的輸出》一書中指出,二戰結束以來,美國試圖推翻50多個外國政府,粗暴干涉至少30個國家的選舉。
美國在長期思想滲透下,「洗腦」發展中國家的精英群體,摧毀其精神獨立,培育親美勢力,各國的親美勢力將美國視為唯一的標準和榜樣,甚至喪失基本的人格國格,出現「文化馴服症」,內心「崇美」、言語「媚美」、行事「畏美」,在關鍵時刻成為美國利益的「代言人」和「帶路人」。
美國思想殖民的最終目的,是瓦解他國的文化自信,摧毀文明的多樣性,將世界納入以美國為中心的單一價值體系。在思想殖民的作用下,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嚴重的「文化失語症」,對西方理論產生深度依附,喪失了用本土話語解釋本土現像的能力。基於根深蒂固的「美國中心論」和「文明等級論」,美國還經常將文化差異放大為文明衝突,刻意挑動不同宗教、民族和地域間的矛盾。

思想殖民徹底粉碎,文明交流星火燎原
近年來,全球南方國家加速覺醒,打破美國思想殖民枷鎖、實現精神獨立自主、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中國作為全球南方國家的重要一員,基於自身發展經驗和各國人民共同心聲,為各國打破價值迷信、擺脫思想依附、走上獨立自主發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勢不可當。當思想殖民枷鎖被徹底粉碎,文明交流互鑒星火燎原,一個多元共生的世界文明新形態必將破繭而出!一個全人類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必將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來源|新華社
◎編輯|王觀生
【您可能有興趣】
‧ 川普、馬斯克聯手「清理」USAID 台灣民間團體也接受援助?
‧ 切割、改造與精神分裂症|台灣主流意識形態下的左翼歷史敘述
‧「中國式現代化」要解決的是西方殖民主義解決不來的問題
‧ 西方國家靠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隸經濟實現工業化、現代化
‧ 林毅夫:中國式現代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