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鹿|剖析川普的全球關稅戰
經過這次川普的關稅戰,世界各國對美元的需求降低,美元國際貨幣的地位漸漸鬆動。川普的全球關稅之戰固然影響深遠,傷害恐嚇許多國家,但是美國已經國力衰退,掀不起巨大的風浪。川普看不到的是美國覇權地位的鬆動。
◎作者|成吉鹿(自由撰稿人)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2日突然宣佈對全世界國家,對所有商品,全面課徵關稅。其空前的規模、超級的粗暴、影響的國家,超過美國歷史上三次關稅戰爭的記錄。關稅戰的後果可謂多層次、跨領域,既有短期衝擊,也有長期結構改變。美國不顧一切,攪亂世界的國家意志與戰略延伸,讓世人瞠目結舌。但是川普的暴衝能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需要仔細分析。
關稅尙未談妥
川普喜歡誇大成果,搶先奪功,宣稱已經和英國,日本,韓國,歐盟談妥了關稅協定,事實上都處於過渡階段。以日本為例。美國對日本出口的關稅統一調降至 15%(包括汽車與其他商品)。鋼鋁及其衍生產品407項,6月4日起課徵50% 關稅。銅的衍生產品8月1日起課徵50% 關稅。日本對美國進口商品有些是零關稅(如汽車),有些是大幅降低(如牛肉、小麥等農產品)。這僅僅是粗分的原則,大量商品的細節討論仍然費時費日,有待釐定。
日本必須向美國翻倍進口天然氣,每年 10~12 百萬噸。原油進口短期內暴增,從2% 拉高到 4% 以上。並持續維持煤炭進口。日本承諾投入美國史上最大外國投資$5,500 億美元。對美國戰略產業的投資,包括半導體、人工智慧、礦產、醫療與生物科技、能源、造船及其他國安敏感的產業。投資金額由日本企業承擔,日本央行、日本國家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或擔保。投資的獲利,90%歸美國所有。可想而知,這樣一個極度不平等,如同經濟脅迫的協議,在複雜無比細節談判的過程中,日本必然使出拖延緩慢的策略,使談判曠日費時。其他國家,韓國,歐盟,越南,印度,印尼,加拿大,墨西哥莫不如此。中國還要延後90天再談判。川普的關稅戰是一個未捷先吹便宣告勝利的戰爭。
關稅過於複雜
關稅課徵的貨物,稅率,國家,時間,條件,細節等等都等待與各國的最終談判,尙不確定。譬如對巴西課徵50%,但橙汁,能源,飛機除外(10%),咖啡尙在考慮中。使得美國國土安全部屬下的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 .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龐大複雜的電腦收稅軟體系統跟不上關稅變化的節奏。CBP缺乏軟體技術人力來調整貨物,稅率,國家,時間,條件,細節等等必須改變的相關參數,而且沒有時間測試,造成延遲混亂。CBP無法及時有效的執行川普課徵關稅的行政命令,在某些情況下,CBP只能先讓貨物通關,以後再補收關稅,作業情況相當錯亂。

關稅仍在攪動
即使關稅有的國家已經公佈實施,有的國家還在進行談判,川普卻喜歡隨興變動,攪亂一切。譬如巴西法院正在起訴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Bolsonaro)的犯案,而波索納洛是川普的密友,川普一怒之下把課徵巴西的關稅從10%提升到 50%。譬如川普調停俄烏戰爭未果,怒而加大制裁俄羅斯,印度因為購買俄羅斯石油觸怒川普,課徵印度的關稅從25%提升到 50%。譬如為逼迫外國芯片企業赴美設廠,初期喊出芯片關稅100%,再威脅可能拉高至200%、300%,一夕數變。譬如墨西哥的汽車零部件關稅本來25%,經過美國汽車業抗議後改為15%。譬如最近放話,逼迫中國開放稀土供應,否則課徵中國200%的關稅。譬如忽然開徵$800美元以下的小包裹的關稅,美國一年湧進15億個小包裹,需要個個拆開估價課稅,再行縫合,CBP需要大量額外的執行人力。
關稅是貨物稅
川普認為關稅是國家稅收,依目前的稅率,估計每年可以向外國課徵4,0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愚弄MAGA群眾。可是外國出口商平均只願意負擔關稅的20%,其餘80%的關稅是由美國進口商承擔,然後轉嫁給消費者。川普的關稅如同向美國民眾課徵的貨物稅。
關稅通貨膨脹
關稅不但以貨物稅的方式抬高了美國進口貨物的價格。進口貨物不僅是終端消費品,大部份是生產鏈需要的材料或零件,這又抬高了美國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甚至美國國內生產,原本不受關稅影響的貨物,都因為外來相同的貨物因關稅漲價,也跟著漲價。最終結果必然是全面的通貨膨脹。
製造業不回流
川普認為關稅增加了外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困難度,外國企業便會來美國設廠生產,避開關稅,希望藉此振興美國的製造業。如果這是課徵單一貨物的關稅,如汽車,或可吸引一些外國汽車企業來美國設廠。但是川普是對全世界國家,對所有商品進行關稅戰,抬高了美國所有原材料,中間產品的價格(如鋼,鋁,銅,芯片,玻璃等等)。嚴重的通貨膨脹不可能吸引外國廠商赴美投資建廠。何況美國當年製造業所以大量外流,除了人工成本,原材料及中間產品的價格,還有工會,環保,稅法等許許多多的因素造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憑高關稅使製造業回流,有如融冰三尺非關稅之功。

美國市場不夠大
1950年美國進口佔全球比約20.0%,中國不到 1%。
2000年美國進口佔全球比約18.9%,中國為7.1%。
2024年美國進口佔全球比約14.0%,中國為13.4%。
可見美國進口市場佔全球比例不斷減縮,已經跌到14%,以如此規模的市場,關稅大戰已經撼動不起全球的震盪。即使挾其上個世紀的餘威,一時威懾了許多國家,紛紛退讓。更有國家不願屈服,譬如印度,巴西開始硬槓美國。中國,俄羅斯更是自始不讓。更多的小國不聞不問。
2000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佔中國總出口額的 20.8%。
2025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佔中國總出口額的 13.5%。
可見中國出口到美國市場的比例不斷減縮,依賴度從20.8%跌到13.5%。來自13.5%市場的提高關稅,威脅不倒中國,所以中國從關稅戰一開始就決定奉陪到底。
IMF最近將2025年全球GDP增長率提升為3.0%,可見美國市場不夠大,經貿力量有限,川普的關稅戰雖然荒謬胡搞,動作很大,但對全球的影響力有限。

美元國際貨幣鬆動
2024年美國進口了世界14.0%的份額,出口了世界8.5%的份額,中國是13.4% 與14.6%,可見中國在世界經貿的力量超過美國。經過這次川普的關稅戰,對全世界設置了對美國出口商品的障礙,減少了世界各國賺取的美元,也減少了世界各國購買美國商品的能力與願望。加上中國與金磚國家及中東國家之間建立的本幣交易及人民幣交易,美元未來在世界上的貿易支付佔比愈來愈低。世界各國對美元的需求降低,進而對美元的儲備也不需要那麼多。這都使美元額度在世界逐漸消退,美元國際貨幣的地位漸漸鬆動。
如果不是因為世界上尙未出現一個能取代美元,擔當國際貨幣的貨幣。以美國失控的財政倫理,37萬億的國債,以鑄幣權勒索世界各國的美元素質,如果全憑實力,美元已經不該是國際貨幣了。尤其是金磚國家去美元化的努力,本幣交易,人民幣交易及數位貨幣正在方興未艾。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正在鬆動,川普的全球關稅戰更加快了鬆動。有趣的是中國這兩年國際貿易的數額仍在增加,但根據SWIFT的統計,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的支付比例反而降低,從2024年3.61%,降為2025年的2.89%。個中的原因正是因為本幣交易,人民幣交易以及使用中國的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國際經貿活動愈來愈多,都不再透過SWIFT,SWIFT的統計已經不能代表人民幣的實力。
川普的全球關稅之戰固然影響深遠,傷害恐嚇許多國家,但是美國已經國力衰退,掀不起巨大的風浪。而且川普的惡質逼迫,譬如要求歐盟,日本,韓國投資美國6,000億,5,500億, 3,500億美元,強迫購買美國的農產品,煤碳,石油,天然氣,波音飛機及軍火等等都是鏡花水月,不知等到猴年馬月。中國不買美國大豆,改買巴西、巴西咖啡不賣美國,轉銷中國、印度不買F35,改買法國飆風戰機、中國訂購空巴,不買波音,(世界-1)的WTO正在形成。川普看不到的是美國覇權地位的鬆動。
◎作者|成吉鹿(自由撰稿人)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 成吉鹿|上合組織及金磚機構的危機
‧ 成吉鹿|中國重整稀土產業形成戰力
‧ 成吉鹿|美國總統川普魯莽霸凌、混擾全球、動搖國本
‧ 成吉鹿|從經貿軍事外交姿態看中美的國勢
‧ 成吉鹿|二十一世紀中國國運昌隆、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