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鹿|從經貿軍事外交姿態看中美的國勢

摘要:

經過七年的博弈,中國已成為全球無可撼動的世界工廠,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中美的外交語言悄悄轉變,中美的外交姿態也逐漸發生變化。美國作為世界領袖,在工業發展上裹足不前,只知依賴制裁來限制中國。美國的所作所為正在向世界宣告,其全球領袖地位的滑坡。


◎作者|成吉鹿(自由撰稿人)

xxx從經貿軍事外交姿態看中美的國勢。圖源:兩岸犇報,AI生圖

自2018年川普突然對中國發動關稅戰後,隨即加強對中國晶片產業的打壓,扣押華為CFO孟晚舟,並限制華為的5G技術。此時,中國副總理劉鶴多次往返中美兩國,進行談判與折衝。這場經濟戰一路延續至2025年,川普再度對中國發起一波商品10%加10%、再加34%,汽車100%的關稅戰,至今已有超過1,200個中國科技公司、研究機構、大學及個人被制裁。然而,隨著博弈的深入,中國迅速反制,對美國產品對等加徴34%關稅,擴大限制稀土出口,增加制裁27家美國企業,並未再有高層官員出面斡旋。經過七年的博弈,中國已成為全球無可撼動的世界工廠,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且日常用品難以取代。目前,中國對美國出口佔比僅11%。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態度淡定,不以為意,外交部長王毅甚至指出:「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xxx2021年9月25日晚,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包機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圖源:新華社

在1990年代,江澤民曾多次表示,當中國的條件成熟時,將自然而然地走向民主選舉。美國日裔政治學家福山(Fukuyama)在1992年出版的《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之人》中,提出美國的自由民主制度(華盛頓模式)可能是人類政治體制的歷史終結。然而,近年來,美國的民主選舉制度接連選出了川普、拜登、蕭茲、安倍、岸田、尹錫悅、小馬可仕、澤倫斯基等一系列無能,甚至傷害自身國家利益的領袖,顯示出華盛頓模式的嚴重缺陷。

相較之下,中國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軍工產業及國計民生等領域取得的成功,以及在應對金融危機、社會問題和自然災害中的高效表現,已吸引了大量學者的關注與研究。2004年,英國學者拉莫(Ramo)發表了《北京模式》,指出中國的「北京模式」與美國的「華盛頓模式」各具優勢。江澤民所提的「當中國的條件成熟時,自然會走向民主選舉」已不再是中國的發展路徑。中國應該自信地走自己的道路,無需追隨西方模式。

xxx2025年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源:新華社,鄭煥松 攝

自1996年成立瓦森納協議(Wassenaar Arrangement)以來,西方國家開始限制中國在技術和軍事領域的發展。2012年,歐巴馬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進一步加強了對中國的軍事制約。然而,中國依然保持快速發展,到了2018年,川普和拜登對中國的恐懼與日俱增,聯合西方盟國對中國展開更加激烈的打壓。

例如,近年來,美國及其盟國的多艘航母頻繁現身南海,對中國進行示威。義大利的加富爾號航母、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都曾前來,最近英國的威爾斯親王號航母也計畫赴南海示威。此外,西方也組建了印太框架、印太聯盟、美日印澳同盟、美日澳同盟、美日菲同盟、美日韓同盟、AUKUS等多個軍事組織,甚至日韓兩國也意圖加入北約。儘管這些聯盟明顯無法有效對抗中國,但西方卻依然依賴這些重疊且無力的組織來壯膽,在恐懼中尋求自我安慰。

xxx2022年環太平洋軍演中,智利海軍、哥倫比亞海軍、韓國海軍、韓國海軍陸戰隊、新加坡海軍、美國陸軍、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海軍的軍人們在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埃塞克斯號」的飛行甲板上合影。圖源:臉書「RIMPAC」

1996年警告李登輝的飛彈演習,因為美國派遣兩支航母戰鬥群來到台灣海峽,並且干擾GPS系統,致使中國的飛彈演習失敗。這一事件讓中國深切體驗軍事力量是國力的基礎。卅年後,如今中國的軍事實力已能夠有效阻止美國航母戰鬥群進入第一島鏈,並威脅美軍在第二島鏈的活動。到了2024年9月,中國向南太平洋發射了東風31AG飛彈,成功飛行12,000公里並精確落入目標海域。今年初,中國海軍遵義艦隊進行了對澳洲的巡航,並在此過程中進行了實彈演習,顯示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影響力和勢力範圍正在顯著擴展。

隨著中國成飛和瀋飛相繼試飛六代機,殲36和殲50的出現,川普急急忙忙將原本於2024年7月因困難已經擱置的六代機計劃(NGAD)重新啟動,並交由波音公司承包。新一代的F47戰機將具備更強的隱形性能、更長的航程和更卓越的協同作戰能力,預計建造至少200架,併計劃於2029年投入使用。這款戰機尚在圖紙階段,不過是川普不認輸的驚慌誇大。

xxx成飛和瀋飛相繼試飛六代機。圖源:網路圖片

中國造船業目前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新接訂單量達到全球74.1%。正因為造船業的強大,促使中國海軍的新型軍艦不斷下水,這一勢頭引發美國的憂慮,因為美國造船業已經落後,僅佔全球1.5%,可謂微不足道。為此,川普在白宮設立了造船辦公室,專門研究如何振興美國造船業。與此同時,美國國會正在制定新法案,旨在打擊中國的造船業訂單,並試圖將造船業帶回美國。具體內容包括:

中國航運公司營運的中國建造的船:每次進入美國港口時,徵收最高100萬美元的靠港費。

非中國航運公司營運的中國建造的船:每次進入美國港口時,徵收最高150萬美元的靠港費。

目前世界的商船估計40%是中國建造的,這除了嚴重攪亂全球航運生態,而且中國也可以對美國建造的波音飛機徵收機場起降費,每架次100萬美元。

xxx圖為新時代造船公司。其所在的江蘇省泰州在2018年曾經是全中國造船第一大市。圖源:泰州日報

xxx中國大陸自主研發製造的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圖源:央視新聞

中國的DeepSeek AI大模型以其高效能算法、低算力、低成本以及開源免費的特點震撼登場,迅速引發了美國AI大模型企業的恐慌,尤其是在其鼓譟的高投資、高算力的AI泡沫瀕臨破裂之際。七大科技巨頭的股價在一天之內蒸發了7,800億美元。為此,美國國會正在擬定新法案,計劃對下載DeepSeek的行為進行打擊,理由是「國家安全」。根據該法案,下載DeepSeek的最高罰款可達100萬美元,且最高可判處20年監禁。制裁中國產品幾近瘋狂。

隨著中國國防科技的快速進步,無論是航太、航空、戰機、戰艦、半導體、無人機、機器人或AI大模型等領域,都已逐步領先世界。這些突破性的發展離不開中國高等教育體系提供的豐富人才支持。為了打擊中國的教育優勢,美國商務部於2017年對15所國防、航空、航太及資訊科技領域的知名高校進行制裁,涵蓋了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天津大學、洛陽理工學院、中國科技學術大學、四川大學和湖南大學等。這些學校的學生禁止赴美留學,美國的大學及研究機構也禁止與他們進行研究交流合作。

xxx圖為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在畢業典禮上揮舞中國國旗。圖源:新華社

近期,美國國會正在制定新法案,計劃全面禁止中國學生來美國留學。然而,國會議員似乎忽略了一個事實:美國的高校作為教育產業,每年吸引30萬中國留學生,佔國際學生總數的25%,為美國高校貢獻了約140億美元的經濟收益,並支持了美國高校科研實驗室的科技人力。這樣的決策可能對美國高等教育造成負面影響。

隨著國勢的變化,中美的外交語言也悄悄轉變。過去,中國在中美關係的常用語是「合則兩利,鬥則俱傷」。2017年,習近平曾表示,太平洋足夠大,可以容納中美兩國,川普對此表示認同,但並未明確表態。到了2021年,在中美高層的阿拉斯加會談中,布林肯(Blinken)強調他是以實力向中國表達立場,然而楊潔篪直言反駁,中國「不吃這一套」。而到了2025年,面對川普無理加徵關稅及各種威脅,王毅則表態:「放馬過來,奉陪到底。」

xxx2021年阿拉斯加會談時,中方代表楊潔篪回應美方:「你們美國沒有資格說以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對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圖源:新華社

中美的外交姿態逐漸發生變化。川普上任後宣稱與習近平是好朋友,並在100天內安排會面,但習近平並未做出回應,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輕描淡寫地表示「無可奉告」。面對川普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和封鎖,中國迅速執行反外國制裁法,並召開了2025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Cook)、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等80多家跨國企業的高層代表出席。李強在會上宣佈,中國將堅持經貿開放政策,反對政治干預。

在此背景下,受到中國制裁的美國國務卿魯比奧(Rubio)無法來華洽公。為此,川普派遣其親密盟友、共和黨參議員戴恩斯(Daines)於3月20日抵達北京,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會面,交換意見討論中美關係等問題。然而,中國並未取消對魯比奧的制裁,反而王毅在與魯比奧的電話中提醒他「好自為之」。

xxx大陸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3月21日會見了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戴恩斯。圖源:大陸外交部

川普的執政風格粗獷隨意,缺乏詳細規劃,常常朝令夕改、出爾反爾,完全不具備應有的君無戲言的領袖風範。美國國會議員的品質更差,隨波逐流,為討好民粹主義而反華,推出如兒戲般的惡質立法。作為世界領袖的美國,已經失去了自強不息的鬥志。在工業發展上裹足不前,面對中國的競爭,只知依賴制裁、禁售、加徵關稅來保護自己,以惡質立法來限制中國。這樣的行為必將使其失去他國的尊敬。美國的所作所為正在向世界宣告,其全球領袖地位的滑坡。

◎作者|成吉鹿(自由撰稿人)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成吉鹿|中國美國的國力比較
成吉鹿|2025年中國國力攀上分水嶺的稜線
從美元霸權論中美博弈的根本原因|海外通訊
川普全球關稅風暴:既要貿易順差,又要工業回流,還要美元霸權
川普、澤倫斯基與俄烏戰爭背後的美元博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