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家園
「欲救台灣,先救祖國」 台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跡攝影展線上開幕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75周年,「綠水青山待我還——台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跡攝影展」線上展覽開通儀式25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散落在台灣各地及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大量與台灣同胞抗日相關的遺址、遺跡,既是台灣同胞抗日歷史的重要載體和見證,也是歷史上日本對台灣進行侵略和殖民統治罪行的鐵證,為今人及後代瞭解那段歷史提供了最直觀的實物資料。
越來越多台灣青年跨海奔陸打拚
有一群台灣年輕人,跨過淺淺的台灣海峽,在大陸踩下奮鬥足跡,展開火熱青春。有人在大陸實現靠音樂工作的夢想、有人從「愣頭青」變成「過來人」、有人赴武漢求學,現在希望畢業後留在大陸就業。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大陸20個省市已批准設立76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累計逾萬名台灣青年在基地和示範點實習就業創業。
【犇報專題】第十二屆海峽論壇追蹤報導
【犇報專題】第十二屆海峽論壇追蹤報導
‧ 兩位台灣人的海峽論壇「心語」
‧ 福建:台人登陸第一家園
‧ 兩岸民間交流邁入「雲時代」
‧ 台灣青年暢談大陸創業機遇
‧ 兩岸公益人的「跨海守望」
「登陸」讓青春更精彩——台青廖劭桓
來自台灣桃園的廖劭桓畢業於台北大學,2018年大學畢業後毅然走出「小確幸」,自加壓力到大陸「闖天下」。來之前還有點緊張的廖劭桓,到昆山後發現這裡「非常熟悉」:台資工廠、台灣菜館、台資銀行,甚至問個路都能碰到台灣老鄉,一切都讓他有種回家的感覺。
麻糬夫婦的海峽情緣
林發偉將做好的一盤麻糬遞過來,妻子魏金燕分裝好,擺入櫥窗。這家福州鬧市裡的「兩岸夫妻店」生意紅火。多年前,福州女孩魏金燕去台灣探親,與在糕點店工作的台灣青年林發偉相識相戀。魏金燕返榕後,兩人開始了跨越海峽的七年「異地戀」。每年,林發偉都來大陸三四趟,看望魏金燕和她的家人,每次總會帶台灣小吃作伴手禮,麻糬必在其中。
台企提供職缺助力扶貧
蘇現佳是廣西人,曾常年在外地打零工。4年前,經扶貧幹部介紹,他來到平果超能電子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上班。為照顧貧困員工,該公司給每位貧困戶的月工資額外增加300元人民幣,並積極為單身員工申請廉租房,組織相親聯誼活動。近年來,廣西台企立足自身特點,主動融入大陸扶貧事業。目前有6家台資企業被授予「就業扶貧車間」稱號,共吸納近千名貧困勞動力就業。
楊惠姍的「上海琉璃工房」 為世界玻璃藝術「走近」中國搭座橋
《楊惠姍的蘭花》由台灣琉璃藝術家楊惠姍和英國玻璃藝術家科林•里德連袂創作,分別在上海和倫敦完成。9 月5日,這件作品「合體」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成為《玻璃時代的一縷光》英倫窯鑄玻璃藝術聯合展的點睛之作。借助這件作品和這個展覽,台灣文化界知名人士楊惠姍、張毅再次表達了為世界玻璃藝術「走近」中國搭橋的意願。
台商甘肅扶貧記:火龍果大棚
張碩元來自台灣桃園。1997年,三十出頭的他來到大陸從事速食業,抓住機遇很快站穩腳跟,用20多年時間打拼出一片天地。但去年底,張碩元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和藍贊登、謝文盛等台商來到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種植火龍果。當時,他們在古浪縣進行投資考察,第一次瞭解到八步沙林場三代人接力與風沙搏鬥的故事。「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治沙精神讓他們感動,並回想起早年創業的光景。
台商看好大陸「服貿市場」潛力 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根據台灣經濟部統計數據顯示,1至8月,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938.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100.7億美元,增幅達12.0%,出口規模創歷年同期新高。服務貿易日益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各國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大陸舉辦服貿會代表將繼續在服務貿易領域開放,許多參展台商殷切期盼台灣能加速與大陸進行服務貿易的合作和談判。
台灣棒球大叔的「登陸」之旅
江蘇省儀征市實驗中學運動場上,一位戴黑色帽子、墨鏡,穿黑色運動服,皮膚黝黑的「大叔」,每天都帶領十多名國中生進行8小時的棒球訓練,不時用一口台灣腔喊話。這位「黑大叔」叫曾駿安,其實今年才40歲,來自台灣屏東一個「棒球世家」。「大陸各地對發展體育運動很重視,台灣在棒球等專案上有不少優秀教練員、運動員以及具備一定基礎的職業運動體系,兩岸體育交流有很大空間。」曾駿安認為,只要共同努力,兩岸體育交流機遇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