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 > 北緯三十九度半
紀錄片《中國新疆 反恐前沿》首次公布大量恐怖攻擊畫面
新疆問題是近年來西方國家批評中國的一大熱點議題,尤其「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西方媒體稱「新疆再教育營」)更時常被西方媒體報導。12月5日,中國環球電視網(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簡稱CGTN)推出英文紀錄片《中國新疆 反恐前沿》(Fighting Terrorism in Xinjiang),首次透過影像向全球觀眾介紹新疆的恐怖主義問題。
【犇報專題】RCEP呼之欲出 東亞共同體「有影」?
【編按】11月4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與會領導人在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宣佈RCEP的15個成員國結束全部文本談判及實質上所有市場准入談判,並將致力於確保明年簽署協定。RCEP由東盟十國於2012年發起,原本邀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印度等6國共同參加,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統一的市場。不過,就在印度聲明退出後,RCEP是否能如期在2020年落地,引起各方關注。
【犇報專題】阿根廷大選分析:民眾求變促成親左翼總統大勝
【編按】阿根廷親左翼總統候選人費南德斯贏得總統大選後,許多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大選結果體現出阿根廷民眾迫切求變的心理,費南德斯的主張受到選民歡迎。目前阿根廷經濟深陷困境,費南德斯的執政之路將挑戰重重。
當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碰上「粵港澳大灣區」
泰國與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位置接近,得天獨厚的優勢為開展合作提供了便利條件。中國已連續6年成為泰國最大交易夥伴,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當「東部經濟走廊」遇上「粵港澳大灣區」,兩國合作的發展正如火如荼推進中。
聯合國新聞報導 阿桑奇恐面臨生命威脅
長期以來,在台灣普遍可見的人權問題或國際消息,大多來自西方媒體對他國的監督與報導,當西方國家自身出現人權問題時,則相對缺乏討論與關注、甚至監督。阿桑奇因創辦「維基解密」影響到西方國家利益,遭監禁後其合法權利和人身安全恐遇危機,值得台灣關注並檢視西方國家面對人權問題的處理方式。
美國政府正式啟動退出《巴黎協定》程序
美國政府4日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統計顯示,從2017年1月到今年9月初,川普政府已放鬆了128項環保法規。
【犇報專題】聯合國大會開了什麼?
【編按】每年的聯合國大會,台灣媒體最關心的是哪個邦交國為台灣發聲?哪個邦交國領錢不辦事?至於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各國到底說了什麼?哪些議題是各國關心的?哪些議題是國際爭議的焦點?反倒沒有成為台媒關心的焦點。本報國際瞭望為讀者呈現今年聯合國大會辯論的看點,並介紹中國大陸哪些舉措獲得聯合國表揚。
【犇報專題】土耳其入侵敘利亞的背後
長期以來,美國與土耳其在如何看待敘利亞庫德武裝上分歧巨大,美國視其為反恐作戰合作夥伴,土耳其則視其為恐怖組織。有美國媒體直言,此次美軍撤離相當於給土耳其攻入敘利亞打擊庫德武裝「開綠燈」。
國際社會認為ISIS首領之死不代表「伊斯蘭國」被消滅
美國總統川普27日宣佈,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最高頭目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已在美軍在敘利亞的一次軍事行動中自殺身亡。國際社會認為,巴格達迪之死雖是打擊「伊斯蘭國」的一大進展,但這一極端組織並未因此被消滅,全球反恐局勢依然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