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 中國ING

【犇報專題】全球181國參加 大陸進口博覽會的「進博效應」

4 年前 / 0

【編按】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10日在上海閉幕,此次進博會交易採購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比首屆增長23%。第二屆進博會共有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8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50萬名境內外專業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展覽面積達36萬平方公尺,累計進場超過90萬人次。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第二屆進博會才剛閉幕,已有230多家企業簽約報名第三屆進博會企業展。

【犇報專題】中國式養老怎麼做?不容小覷的2.5億老年人口

4 年前 / 0

【編按】截至2018年底,大陸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大約2.5億,占總人口的17.9%,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近1.8億,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超過4000萬,這些數字若是放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裡,都將是一個「不可承受的負荷」。為了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大陸國家衛健委10月25日公佈了《關於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建立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的「90+7+3」的中國式養老模式,並著力解決大陸目前存在的醫不懂養、養不懂醫,醫和養難以實現完全融合的問題。

【犇報專題】新中國70年的變遷

4 年前 / 0

【編按】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大陸社會興起一波70年前後變化的討論。包括GDP增長超過170倍、財政收入增長近3000倍、糧食年產量增長5倍、快遞從零到全球第一、工業產值增長超970倍、7億多人擺脫貧困、航太發射次數從零到300+、人均生活用電量增長700倍、文盲佔八成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從吃飽吃好到吃健康、人均預期壽命翻一倍多、農民佔比少五成等各種面向。本期當代中國為台灣讀者介紹新中國70年的巨大變遷。

【犇報專題】解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4 年前 / 0

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啟用,與此同時,有近代中國第一座機場之稱的南苑機場則走入歷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還親自出席了大興國際機場的啟用典禮。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從興建到落成啟用,無不成為各國媒體與大陸民眾關注的焦點?

【犇報專題】深圳如何超英趕美?從「經濟特區」到「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4 年前 / 0

如同30多年前被劃為中國大陸首個「經濟特區」一樣,深圳如今又有了「獨一無二」的新定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示範」兩字意義重大,意味著深圳的改革創新不僅僅要符合深圳的實際,還要推廣,以點帶面推動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整個中國大陸的現代化建設。

首艘陸產大型郵輪在上海開工建造

4 年前 / 0

10月18日,首艘陸產大型郵輪在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點火開工,全面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這意味著,中國人不僅是豪華郵輪的消費者、經營者,還將成為豪華郵輪的建造者。

一支原子筆寫出「中國製造」的大文章

4 年前 / 0

小小一支筆,內藏大乾坤。從筆尖用鋼的攻堅研發、制筆企業的反覆運算,到修筆師淡出歷史舞台、私人訂制筆方興未艾,這恰是中國大陸製造轉型升級的注腳。陸媒記者近日在山西、上海、甘肅等地圍繞「一支筆」採訪發現,小小一支筆的發展沿革書寫著中國製造的「大文章」。

中國大陸國慶連假消費驚人!折射中國經濟哪些信號?

5 年前 / 0

中國大陸剛剛結束7天非同以往的國慶長假,黃金周假日經濟效益凸現,消費升級亮點紛呈。在漫天煙花、人潮笑臉、如畫風景與燃情大片的交織中,映照出一幅幅歡樂祥和、富足興旺的畫面。

在歐洲檔案中見證中國的苦難輝煌

5 年前 / 0

歷史,以泛黃的故紙呈現於世,每個字都異常厚重。一張張照片,講述著一個經歷苦難的民族,對復興的深切渴望;一件件實物,記錄著一個國家歷經磨難而奮發圖強的輝煌…… 中國大陸慶祝國慶70周年之際,大陸記者走進歐洲的檔案館、偉人故居和百年企業,翻閱塵封文獻,採訪研究學者和歷史見證人,聆聽歷史的腳步聲,見證中華民族踏上波瀾壯闊的復興之路。

70年生產總量增長157.8倍 中國成為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5 年前 / 0

70年來,中國能源生產實現跨越式發展,基礎性保障作用持續增強。70年來能源生產總量增長157.8倍,已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第 31 頁,共 3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