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 中國ING
70年,中國大陸1小時「含金量」大不同
53歲的趙順華是湖南邵東一位普通農民。「以前『雙搶』,天不亮就下地,大太陽曬得暴皮。一刻不歇,1小時也就收一分左右的田。」 今年夏天,趙順華開著收割機,一個人收完了承包的200畝地,最快1小時收了近3畝稻。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70年,60多萬個小時,前後選取1小時,就可以從對比中窺見飛速變化的中國大陸。
「健康中國行動」必須遏制心理疾病患病率上升
近日,大陸提出《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等文件,計劃花10年的時間,在醫療上,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這項行動計畫還強調動員社會整體的力量,而不是只靠衛生健康系統的運作,希望通過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的一起行動,共擔健康責任,共用健康成果。
「健康中國行動」向四類慢性病發起「攻堅戰」
大陸的健康中國行動將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這四類重大慢性病展開防治行動。 資料顯示,目前大陸以這四類疾病為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8%,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
減鹽正當時:中國人食鹽攝入量偏高
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新發佈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成年人過去40年間平均每天食鹽攝入量在10克以上,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的兩倍。此前,大陸政府已鼓勵全社會參與減鹽。
健康中國的15個專項行動
大陸將在未來10年實施十年全民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行動,提出將展開控菸、癌症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心理健康促進等15個重大專項行動。 到2022年,基本建立健康促進政策體系,建立國家級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制度,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重點傳染病、嚴重精神障礙等有效防控;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水準大幅提升,因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明顯降低,健康公平基本實現。
2018年中國大陸工業機器人產量超全球三分之一
伴隨著全球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大陸機器人產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18年中國大陸工業機器人的產量達到了148000台套,占全球產量的比重超過38%。 預計中國大陸機器人密度將在2021年突破130台/萬人,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準。
巴基斯坦媒體人親訪新疆 反駁西方媒體宣傳形象
「我以前對新疆的了解都來自於西方媒體的報導。但這次去過新疆以後,我原有的認知被打破了,新疆完全不是西方媒體宣傳的那樣。」巴基斯坦國家電視台時政新聞主持人阿布拉爾·納西姆·瓦拉說道。 「巴基斯坦也有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問題。這和宗教沒有關係。如果這些人打著宗教的旗號實施恐怖主義,違反了法律,政府必須採取應對措施。」
大連港、遼寧港整合 打造東北亞重要港口樞紐
擁有大連港和營口港兩大港口的遼寧港口集團,是中國大陸資產規模與貨物輸送量最大的港口集團之一。隨著上周招商局集團對遼寧港口集團實現控股,中國大陸北方正在崛起新的港口航母。
中國大陸國務院發表「新疆職技教培工作」白皮書
中國大陸國務院新聞辦16日發表《新疆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白皮書。白皮書中寫道,新疆是中國反恐、去極端化鬥爭的主戰場,著力消除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條件,保障各族人民的生命權、健康權、發展權等基本權利。
70年來大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9.2倍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四》。報告顯示,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居民消費水準明顯提升。 1949年大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49.7元(文中皆為人民幣),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8元,名義增長566.6倍,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9.2倍,年均實際增長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