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 科技 IN TOUCH

祝融號火星自拍成功!中國發佈首批科學影像圖

3 年前 / 0

6月11日,大陸國家航天局公佈由祝融號火星車拍攝的著陸點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國印跡」和「著巡合影」等影像圖。大陸發佈首批火星科學影像圖,意味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圓滿成功。

建設海洋強國!中國加速推動海洋工業裝備發展

3 年前 / 0

僅僅10年前,我們在油氣田水下核心設備領域幾乎看不到中國人的面孔;現在,製造者絕大部分都是中國人。近10年來,中國持續密集施行多項政策,支持海工裝備企業的發展。大陸在「十四五」期間,將海洋裝備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推進。讓中國海工裝備產業在世界上的分量越來越重。

鴻蒙並不重要,系統生態才是關鍵

3 年前 / 0

6 月 2 日,華為正式發佈鴻蒙作業系統 (HarmonyOS),但大眾的焦點已經落於鴻蒙系統的未來發展。畢竟 Palm 的 webOS、諾基亞的 MeeGo、微軟的 Windows Phone 等等手機作業系統,都是不遜於 Android 的優良系統,但同樣一一被 Android 斬於馬下。鴻蒙系統再強大也好,真的能在強勢的 Android 之下取得成功嗎?

「太空之吻」!中國空間站首單「快遞」派送成功!

3 年前 / 0

5月30日清晨5時01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在成功發射約8小時後,中國航天器的「浪漫之吻」再度在太空上演,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順利實現了快速交會對接,中國空間站時代的首單「快遞」也就此派送成功!

1.2億攝氏度「燃燒」101秒!中國「人造太陽」創新世界紀錄

3 年前 / 0

基於40多年努力,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創造新的世界紀錄,將1億攝氏度20秒的原紀錄延長了5倍。據悉,下一代「人造太陽」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已完成工程設計。根據中國磁約束核聚變路線圖,未來瞄準建設世界首個聚變示範電站。

千呼萬喚 華為將正式發佈鴻蒙手機操作系統

3 年前 / 0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5日對外公佈,計畫在6月2日正式舉辦鴻蒙產品發佈會, 預計此前只用於智慧螢幕、穿戴設備等產品的鴻蒙操作系統將在更多產品品類上使用。目前華為正在與全球排名前200的App廠商溝通合作,共同開發跨終端設備的應用。

中國成功登陸火星後,與美國差距還有多大?

3 年前 / 0

在火星探測領域,中國還是初次到訪者。現在進行的包括對於火星表面的岩石成分、土壤、地質和大氣構成等基礎研究,是探測火星必須要做的必修課。而美國已經是屢次到火星「串門」的行家,因此在火星上工作內容肯定比中國要深入和豐富。但總體而言,中美在火星探測技術的差距正在縮小。

八分鐘詳解天問一號登陸火星之秘辛

3 年前 / 0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中國大陸「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登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地區,是繼美國後全世界第二個將探測器成功送上火星的國家。大陸科普影音團隊「迴紋針PaperClip」受大陸頻道《東方時空》邀請,參與製作科普「天問一號」探測器登陸火星的過程與秘辛,用淺顯易懂的動畫解釋天問一號抵達火星並成功登陸得解決哪些問題?讓觀眾只需要花不到八分鐘,就能初步認識中國這次的火星探測計劃。

「天問一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於2021年2月10日完成火星捕獲後進入環火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在完成「環繞」火星任務後,成功帶著「祝融號」火星車登陸火星,正式開啟中國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中國人的「太空母港」 天和核心艙開啟中國航太新征途

4 年前 / 0

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圓滿發射成功,中國載人航太工程開啟新的征程。這是2019年7月19日天宮二號目標飛行器自太空返回地球家園後,中國人在太空建造的「新家」。作為空間站的核心艙段,核心艙是空間站的主要控制節點,是未來空間站的指揮控制中心,可說是中國人的「太空母港」。

龍芯發佈新一代指令系統「中國芯」自主化再進一步

4 年前 / 0

作為「中國芯」的代表之一,龍芯15日發佈新一代自主指令系統架構。基於新架構的完整操作系統已經在新款龍芯電腦上穩定運行。龍芯脫胎於中科院計算所,目前在航太、金融、能源等領域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

第 13 頁,共 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