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穩穩落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

4 年前 / 0

經過約38萬公里、一周左右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12月1日晚間,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這一區域。後續,嫦娥五號將同時用「表取和鑽取」兩種方式採樣。

【犇報專題】開放中國:進口博覽會掃描

4 年前 / 0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全球疫情背景下的盛會,和過往兩屆有什麼不同,都有哪些亮點?中國大陸擁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其中中等收入群體約4億人,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之一。大陸的「雙循環」戰略,對世界又意味著什麼?請見犇報專題介紹。

馬首回家了 160年來首件回歸圓明園

4 年前 / 0

12月1日馬首銅像終於「回家」了,回到原屬地圓明園。成為圓明園慘遭焚掠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文物回歸不只是失而復得,更反省帝國霸權侵略殖民的歷史教訓。當前中國積極找回這些失去的文物,希望能讓它們「回家」。

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成果幾何?

4 年前 / 0

儘管遭到新冠疫情巨大衝擊,中國大陸和中亞地區的農業合作並未受到大影響。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強勁復甦,大陸市場不斷擴大中亞的農產品進口。同時,大陸農業科技也「出國」,幫助中亞農作物產量提高,保障當地糧食安全。

千年魯山花瓷:從繁華落盡到重獲新生

4 年前 / 0

「花瓷」全稱花釉瓷器,以花釉瓷鼓而聞名。遺憾的是,隨著歷史的演進和朝代的更替,魯山臨近國都的地理優勢不復存在,加之地處山區,水路運輸不暢,一代名瓷繁華落盡。魯山人沒有忘記千年技藝。2006年,魯山段店瓷窯遺址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中國首次挑戰從月球「挖土」回來

4 年前 / 0

11月24日4時30分,大陸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大陸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3次飛行。

相隔25年,68件流失英國的中國文物終於返還!

4 年前 / 0

11月18日上午,68件流失英國的文物成功回到中國。新追回的68件歷史文物橫跨春秋戰國到清代,包括唐三彩七星盤、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馬、一組四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等,具有重要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這批文物在1995年時,由英警方向中國駐英使館通報,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歷經多年努力,還剩下68件文物因故無法索回。直至今年,才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中國。

三峽電站又創一項世界紀錄!

4 年前 / 0

截至11月15日8時20分,三峽電站2020年已累計生產清潔電能1031億千瓦時,打破了此前南美洲伊泰普水電站於2016年創造並保持的1030.98億千瓦時的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

歷時23天!蒙古國3萬隻捐贈羊終於運完

4 年前 / 0

今年2月,蒙方為支持中方抗疫而表達捐贈3萬隻羊意願。10月22日,首批4000隻羊分乘17輛貨車,從二連浩特公路口岸貨運通道入境。13日上午,載運最後一批1800隻蒙古國捐贈羊的貨車在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口岸辦理完通關手續,歷時23天、共14批次的蒙古國3萬隻捐贈羊全部入境。

【犇報專題】2035年,中國長怎樣?

4 年前 / 0

據瞭解,「十四五」計畫提出之前,中共曾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並展開網上意見徵求活動,累計收到網民建言超過101.8萬條。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提出的報告認為,2021年後,中國大陸將從工業化過程中以「物質」效率供給為核心的發展階段,轉向深度城市化過程中以「人」為中心的發展階段。

第 67 頁,共 1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