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台灣解嚴後首本禁書:《等爸爸回家》搶先看
【編按】日前文化部發函要求圖書業者、電商通路不得發行與販售大陸繪本《等爸爸回家》一書,隨後全台各級圖書館陸續下架該書,多數網路平台也看不見相關內容。自1987年台灣解嚴以來,已逐漸不再查禁書籍刊物,此次文化部不得出版、販售、要求全面下架之命令,形同實質禁止出版,讓《等爸爸回家》一書成為台灣解嚴後第一本禁書。犇報特轉載微信公眾號分享的《等爸爸回家》一書內容,供讀者鑑賞這本遭民進黨立委、議員「憂心入侵台灣、『洗紅』台灣學童思想」的禁書。
重大的歷史性變化!西藏農牧民就業結構從農轉工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現代化進程加快,西藏農牧區就業結構日趨多元化,勞動力流動性不斷提高,非公經濟吸納大量農村勞動力,促進了有就業吸納能力城鎮的經濟活力,由此帶動周邊農牧區的發展。同時,醫療衛生、教育培訓以及養老社保等一系列制度,為轉移就業的農牧民提供良好的保障,消除生活改變可能面臨的後顧之憂,增強收入和提升生活品質。
5000年歷史的農業大國 中國新增4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12月8日,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公布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中國大陸申報四項水利工程全部入選。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量已達到105項,遍布五大洲的16個國家。中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已達23項。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水利建設的國家之一,是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
8848.86公尺!中尼共同宣佈「地球之巔」最新高度
「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度為8848.86公尺。中國與尼泊爾兩國團隊首次聯合構建了珠峰地區全球高度基準,最終確定了珠峰雪面高度。這座世界最高峰是中尼兩國界峰,也被視作「中尼友誼峰」。珠峰處於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邊緣的碰撞擠壓帶上,地殼運動活躍,其顯著變化對全球地學、生態等領域研究具有重要指示意義。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邁向實際應用還有多遠?
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核聚變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啟動並實現首次放電。在科幻電影中,無論是流浪地球中行星發動機,還是鋼鐵人胸口的方舟反應爐,亦或是星際迷航中的曲速引擎,都讓人們對於強大能量、能源的充滿想像,而可控核聚變技術則是科學家眼中的能量聖杯,且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照進現實。
中國960萬易地搬遷人口脫貧,為什麼可說是人類兩大世界壯舉?
這是「人類遷徙史和世界減貧史上的偉大壯舉」。世界上超過千萬人口的國家也只有80多個,近1000萬人易地搬遷就相當於搬遷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為什麼要搬遷?無非就是原先的地方不適合生存和發展,看不到未來。
中國實現「量子霸權」 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12月4日,中國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成功達到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里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國外稱「量子霸權」)。「九章」命名由來,取自紀念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從3歲到18歲 西藏百萬學子學前至高中教育免費
實行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費用的「三包」政策,是西藏實施的一項特殊教育政策,受益對象是西藏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階段所有農牧民學生和城鎮困難學生。73歲的維沙拉姆在舊社會當了12年農奴,民主改革後她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到地方法院工作。她說,當前教育政策改變了她的命運。
穩穩落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
經過約38萬公里、一周左右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12月1日晚間,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這一區域。後續,嫦娥五號將同時用「表取和鑽取」兩種方式採樣。
【犇報專題】開放中國:進口博覽會掃描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全球疫情背景下的盛會,和過往兩屆有什麼不同,都有哪些亮點?中國大陸擁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其中中等收入群體約4億人,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之一。大陸的「雙循環」戰略,對世界又意味著什麼?請見犇報專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