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外媒眼中的中國「假日經濟」

4 年前 / 0

今年中國大陸「十一」黃金周掀起的假日消費熱潮,受到世界關注。國際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成功控制疫情,是中國人得以在黃金周放心旅遊消費的大前提。與此同時,假日消費熱潮也凸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及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釋放的發展動能。觀察人士認為,當前中國正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

3萬隻羊!中國正式接收蒙古國捐贈

4 年前 / 0

蒙古國為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而捐贈的3萬隻羊來了。22日11時30分許,從蒙古國紮門烏德口岸出發的一輛輛貨車搭載首批4000隻羊,依次駛入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口岸。今年2月,蒙方為支持中方抗疫而表達贈羊意願,傳為中蒙友誼的佳話。在中蒙雙方緊密合作下,經過半年多精心籌備,蒙古國捐贈的3萬隻羊正式開始移交中方。

從大山深處到大河之畔——寧夏持續移民百萬「拔窮根」啟示

4 年前 / 0

寧夏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曾十年九旱,廣種薄收,乾旱是這裡百年貧困最主要根源。「搬出大山,向水而遷」,為破解水困魔咒,自20世紀80年代起,一場百萬人口的大移民在這裡發生。歷時30多年,先後實施6次大規模易地移民,累計移民120多萬……在大陸中央大力支持下,「徙貧人不能自業者於寬地」,從六盤山、雲霧山深處搬遷到黃河之畔的「寬地」,移民群眾不再因水而困、因山而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他們興業樂業,改寫著命運。

三個「五天速度」 青島應對疫情創下三項紀錄

4 年前 / 0

五天之內完成千萬人核酸檢測,五天之內找到「零號病人」,五天之內確定社區感染風險不存在……這三個「五天」是相同的五天。中國東部城市青島,在出現小規模新冠肺炎疫情後,以罕見的「五天速度」捍衛了中國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讓此次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理清了傳染源和傳染路徑,還公眾以安心,當地經濟生產和生活秩序井然。

大陸開通5G基地台超過60萬座,帶來哪些變革?

4 年前 / 0

大陸工信部發佈數據顯示,中國已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60萬座,5G網路用戶數、行業創新數均明顯增長。今年以來,疫情的倒逼加速了數位應用的落實,特別是在5G推動下,各類數位化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不斷湧現。產業數位化進程提速,就業與服務等新形態也在豐富。外賣運營師、酒店收益管理師、網約配送員……一年來,與數位經濟相關的新職業積極湧現。

泰山「修復記」

4 年前 / 0

有著「五嶽獨尊」美譽的泰山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1987年成為中國第一個「文化與自然雙遺產」。2006年9月,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泰山著名的「迎客松」已被列入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名錄,樹齡超過500年。隨著包括泰山石整治、泰山水資源治理等在內的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推進,泰山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森林保護等能力顯著增強。泰山目前的森林覆蓋率達95.8%、植被覆蓋率達到97%,成為一座巨大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種質資源庫。

【犇報專題】你懂「數字人民幣」嗎?

4 年前 / 0

當大陸央行宣佈開始研發數字貨幣時,有不少人不理解,一度以為要出央行版的「比特幣」了。事實上,大陸對數字人民幣在研發工作上不預設技術路線,可以在市場上公平競爭選優,既可以考慮區塊鏈技術,也可採取在現有電子支付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新技術,充分調動市場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據此,不少大陸專家直言,數字貨幣的未來必須和「炒幣」分開,數字人民幣是用來流通使用,不是用來「炒幣」賺錢。

西藏歷時8年摸清150多種陸生野生動物資源「家底」

4 年前 / 0

西藏歷時8年完成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掌握了150多種重要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的種類、數量、分佈、生存環境和保護管理狀況,填補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陸生野生動物調查研究的空白。此次調查成果豐碩,發現並命名了大型哺乳動物白頰獼猴和珍稀特有野生動物察隅湍蛙等新種,發現一批西藏分佈的新記錄物種。西藏地處「世界屋脊」,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寶庫,生態價值十分獨特。

西藏半野生小麥起源研究獲突破發展 中國農大研究填補相關研究空白

4 年前 / 0

【編按】10月8日,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小麥研究中心在線上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研究文章,揭示西藏半野生小麥的基因變異、起源與演化規律,和為何能適應高原的生長機制,此重大發現填補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相關研究有助未來在貧脊地區開展農業,對糧食生產與扶持在地經濟有重大幫助。犇報轉載小麥研究中心公佈的相關資訊,供讀者參考。

西藏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4 年前 / 0

被稱為「世界第三極」的西藏自然條件嚴酷,是中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殊貧困地區,也是全中國大陸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深度貧困地區。截至2019年底,西藏自治區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西藏大學教授圖登克珠表示,西藏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對中國脫貧攻堅具有標誌性意義,同時對世界減貧事業也有很強的借鑒作用。

第 69 頁,共 1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