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故事裡的中國》以人為焦點述說家國故事

4 年前 / 0

歷史是由一個個微小卻有力量的「原子個體」構成的。這種當下和歷史之間相互影響的力量,正是《故事裡的中國》這節目,想讓大家擁有的歷史胸襟。《故事裡的中國》看起來以「人」為焦點,但講的其實是「家國」的故事。黃文秀的扶貧路,背後是這些年來新農村的變化;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路背後,則是剛剛經歷的特別的2020年。我們都是故事中的人,也正是因為有「我們的故事」,才有那些「家國的故事」。

大陸「量子計算機」走向商業運營還有多遠?

4 年前 / 0

早在 13、14 年的時候,郭光燦、郭國平兩位創始人就有了辦企業的想法。由於當時大陸沒有做量子計算的企業,實驗室的博士畢業沒有相關領域的職位,只有轉行。而國外的產業化已起步,工藝上的積累一旦開始,大陸與外國的差距必然逐年加大。成立剛剛滿三年,本源量子在今年售出了第一台量子計算原型機。量子計算的人才更多地聚集過來,政策和外部環境也開始重視量子計算,這讓團隊更有信心。

【犇報專題】深圳40年:從「世界工廠」到「設計之都」

4 年前 / 0

2015年來深圳創業的劉培超,至今仍然記得這座創新之城帶給他最初的震撼:上午畫完圖紙交給工廠打樣,下午就可以拿到產品,晚上就開會討論該如何改進。40多年前,大陸改革開放「開山炮」在深圳蛇口響起。如今,這裡成為自貿區,不少外企、國際學校等集聚於此,相當數量的外籍居民在這個國際化街區生活工作。2008年,深圳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設計之都」稱號,40年來,「深圳製造」同樣正在向「深圳創造」轉變。

合體了,龍門石窟流散佛首首次實現「數位復位」

4 年前 / 0

當3D列印技術遇到千年石窟,會擦碰出怎樣的火花?近日,在洛陽龍門石窟奉先寺北壁,一件一比一3D列印複製的佛首造像順利安放在一尊等身立佛的殘像上,佛首和殘像的斷面完全吻合,實現了造像的準確復位。龍門石窟位於河南洛陽,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世紀初,洛陽龍門石窟被大規模破壞、盜鑿,大批石窟造像流散在外。

【犇報專題】中國式「社會治理」

4 年前 / 0

【犇報專題】中國式「社會治理」
‧ 大陸鄉村戰「疫」的基層治理密碼
‧「95後」農民工蘇州落戶記
‧ 大陸基層法院親歷記

【犇報專題】大陸「勤儉節約」的戰略意義

4 年前 / 0

【編按】近日以來,有關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要求,引起台灣媒體各種猜測,甚至有部分「反中」色彩明顯的媒體,開始炒作大陸「缺糧」引發飢餓等問題。大陸面對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疫情與汛情疊加,提倡勤儉節約自有其戰略意義和很強的現實意義。

大雨沖出掩埋的斷碑 明代崇真宮龍紋碑的愛情故事重見天日

4 年前 / 0

今年7月31日,河北滄州下了場大雨。雨後,村民張財源出門辦事,在路上看到蓋樓挖的地基中,被大雨沖出龍紋碑首。經專家比對,這塊龍紋碑首與2013年興濟鎮偶然出土的斷碑基本吻合。斷碑上刻有「中宮」「崇真宮」等字樣,與龍紋碑首上的「弘」字正好前後連接,成為史書記載明孝宗為皇后張氏在家鄉敕建崇真宮的有力證據。

中國在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

4 年前 / 0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大陸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包括「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央視頻號』衛星」在內的3顆視頻成像模式衛星和6顆推掃成像模式衛星,主要用於獲取高解析度可見光推掃影像和視頻影像,將為中國國土資源普查、城市規劃、災害監測等提供遙感服務。此次發射也是中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表示中國航太已具備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

1位老師,6名學生:太行山深處的39年堅守與陪伴

4 年前 / 0

領著孩子們讀書的是教師王計林。1位老師、6名學生,這是蟬房鄉花木教學點的全部師生。今年58歲的王計林,1981年起就在蟬房鄉紮根,開啟執教生涯。在沙河市,像王計林這樣守望在大山裡的老師還有許多。目前沙河市共有山區教學點102個,任教老師有400多人。百姓說,他們是太行山深處的「點種人」。

大陸5G用戶超過8000萬

4 年前 / 0

中國5G用戶超過8000萬,數位產業化基礎更加堅實。數據顯示,2019年,大陸數字經濟規模達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省已經建成交付使用的5G基站達到5.1萬個,開展場景應用140多項,數量居全國前列。

第 69 頁,共 11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