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從僅存三百人到如今五千人 守望太陽跟隨中國發展的赫哲族

4 年前 / 0

赫哲族是中國大陸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流域,因地處中國東方,被稱為「守望太陽的民族」。從全族僅存300餘人到如今的5000多人,從原始漁獵到安居樂業,赫哲族跟隨中國的發展,也唱出屬於當代的「烏蘇里船歌」。

救災需簽生死狀:1998年中國防洪血淚史

4 年前 / 0

1998年中國大陸出現全國特大洪災,各地暴雨,多地告急,大堤沖塌,洪峰襲城。當年,江澤民曾冒雨站在長江大堤,聲嘶力竭發出「堅守」的呐喊。據統計,1998年受災面積3.18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武漢等全國多地暴雨再次將大陸人民拉回當年特大洪災記憶瞬間。

【犇報專題】大陸洪水防災進行式

4 年前 / 0

6月以來,大陸南北方全面進入主汛期,各地呈現降雨總量多,局部強度大的特點。截至6月30日,大陸各地平均降水量293.9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十多。據統計,截至7月3日,洪澇災害造成貴州、四川、湖南、廣西、廣東、湖北等26省(區、市)1938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416.4億元人民幣。

中國大陸首台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啟用發電

4 年前 / 0

大陸首台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日前在三峽集團福建福清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並網發電,這是目前中國自主研發的單機容量亞太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刷新了中國海上風電單機容量新紀錄。此次10兆瓦大容量機組並網發電代表中國具備10兆瓦大容量海上風機自主設計、研發、製造、安裝、調試、運行能力,是實現海上風電重大裝備自主生產的重要成果。

住在江邊的武漢人:想寫洪災,但真的沒洪災可寫

4 年前 / 0

我這幾天為什麼不寫武漢洪災呢?因為我真的沒覺得有啥好寫的,整個武漢都沒什麼水,我倒是想寫洪災,但真的沒有洪災可讓我寫啊,我想拍個抗洪的解放軍戰士都找不到人。武漢人,住在江邊上的武漢人,真的沒有一個覺得身邊的洪水有多可怕。你非逼著我們說自己慘,這種事我們可真幹不出來。

【犇報專題】北斗衛星全球組網意味著什麼?

4 年前 / 0

6月底,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這一由大陸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據統計,2019年大陸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3450億元人民幣。隨著北斗衛星的全球組網,「北斗」將如何推動生產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創新?又會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

雲紋銅禁:在周朝聚眾飲酒竟然會被處以刑罰?

4 年前 / 0

周朝人把盛放酒具的案台取名為「禁」以警示自己。他們認為嗜酒無度是夏商亡國的重要原因,還頒佈了禁酒令:民眾不可聚眾飲酒,王公諸侯在祭祀時才能飲酒。在河南博物院的展廳裡,國寶雲紋銅禁總是能吸引觀眾駐足觀賞。它見證了中國第一個禁酒時代,是河南博物院鎮館之寶、中國首批64件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之一。

安徽省明代古橋遭洪水沖毀

4 年前 / 0

6日下午,受持續強降雨影響,皖南地區第二大古橋——位於宣城市旌德縣三溪鎮三溪村的樂成橋,被洪水沖毀。樂成橋始建於明代,清初毀於洪水,康熙年間重建。現存樂成橋為11孔石拱橋,長約150公尺,寬約6公尺,高約9公尺,橫跨徽水河上。

馬馱電線杆行走峭壁 新疆深度貧困區搭建起「大電網」

4 年前 / 0

喀喇崑崙山懸崖峭壁處、塔克拉瑪干浩瀚沙漠中,一座座電塔架起條條電線,給生活在這裡的農牧民送來光亮,讓新疆南疆四地州進入「大電網」時代。人扛馬馱電線杆塔,行走在懸崖峭壁,忍著高原反應跨過山頭,頂著烈日踏入沙海……五湖四海的建設者時常處在提心吊膽的狀態,一些懸崖峭壁馬都上不去,只能靠工人一點一點把水泥、鋼材背上去,才使得新疆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專案如期完成。

這部紀錄片是武漢安全的證據!日本導演記錄疫情下10個故事,火遍國內外

4 年前 / 0

竹內亮此次在武漢拍攝了10天,聆聽了10位武漢人的10段疫情故事,每段故事都讓他生出共鳴。為什麼一定執著於「外國人想看」?竹內亮的回答非常誠懇,「太多人對武漢有偏見了,我作為一個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一個紀錄片導演,我一定要去拍武漢,給全世界介紹最真實的武漢,這部紀錄片就是我的證據。」

第 75 頁,共 1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