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話空間
張鈞凱|莫讓戰爭成台灣的國際代名詞
本文作者張鈞凱為媒體工作者,受邀赴沖繩參加由和平運動人士舉辦的「不讓『台灣有事』發生.沖繩對話項目」座談,帶回交流過程中遇到沖繩人對戰爭的擔憂與提問:「沖繩反戰運動與民主化乃齊頭並進,不解台灣民主化至今,為何竟與再軍事化結合在一起?」
水秉和|當美國又來南海搞事 中國又該建島了
美國在俄烏戰爭中分身乏術,卻仍然想把菲律賓,日本與台灣推出來作為它的代理人,在南海搞事,可謂用心險惡。造島是一個理想的辦法,因為造島雖然是採取主動,但是並不具有攻擊性,它挑戰菲律賓,及其背後的美國,看它們敢不敢動手阻擾。這應當是應付當前菲律賓的最佳手段。
楊渡|疑美是公民的基本人權
懷疑,是一個公民社會的基本素養。懷疑美國政府,是公民的基本人權。今天美國人民難道有信任他們的政府嗎?美國人民不信任政府,賴清德要台灣人民不能懷疑美國,這不是證明他是一個沒有公民素養的人?這樣的人要選總統,若他當了權,台灣會如何?再造一個新神壇?再造一個新獨裁政權嗎?
台灣對美軍購布雷車:一個小老百姓的憤怒
埋在金門、馬祖、東引等地的地雷,到底炸死了幾個來犯的共產黨解放軍?不知道。可以確定的,踩地雷被炸死的國軍官兵和老百姓,絕對比敵人多得多多。台灣一旦佈滿地雷,到處是雷區,出行受限,舉步維艱。進入戰爭狀態後,國內外觀光旅遊業立即消亡,人們的生活進入無盡的黑暗期,時刻面臨死亡的威脅。
楊渡|美國兵推中沒看到的三個字!
看美國兵推,最讓人寒心,最難以忍受的,就是中間未曾看到三個字:「台灣人」。那不被看見的「人」啊,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家園!在戰爭來臨之前,台灣人民還有機會,拒絕戰爭,拒絕成為美國的棋子,拒絕美國把我們的家園變廢墟,拒絕美國把我們的孩子變成戰場的屍袋。
西方國家靠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隸經濟實現工業化、現代化
西方國家在全球主導「進步」、「現代化」的敘事,推廣「自由、民主、人權」時,影視產業中對殖民主義的反思,巧妙的被挪用為遮掩後殖民的現實。唯有重新檢視西方的「現代化」敘事,才能明白西方引領人類社會率先進入工業化,根本不是建立在「制度優勢」、「文化優勢」,而是奠基在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隸經濟。
盧荻|抗疫退出的治理問題與政治
瘟疫的特性正在於不容許個人化的「自由地選擇」(free to choose),病毒的傳染性是一種強制,個人的選擇必然會影響到別人,導致自身和群體的「自由地喪失」(free to lose)。民主,就抗疫的公共治理而言,就是說國家應當發揮領導作用,代表集體作出超越個體選擇的決定,權衡取捨因此不應該取決於個體化的政治表態。
《紅色青春》:跨越白色恐怖歷史鴻溝,指出一條通往和解的道路
如果,我們對白色恐怖歷史的理解,仍以怨恨國民黨、恐懼共產黨作為基底,只強調冤假錯案與追捕審訊刑求,那也只是延續仇恨,把過去的對抗繼承到眼前。而進一步超越克服的可能,便是面對發生悲劇的歷史根源。紅色青春,跨越了白色恐怖的歷史鴻溝,為我們指出一條通往和解的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要解決的是西方殖民主義解決不來的問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以進步自居主宰全球,在全球推廣普世價值,卻對發展中國家人民遭遇的困境提不出具體解決方案。顯然,立足於殖民主義的「現代化」方案,並不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令人期待,因為「中國式現代化」力圖解決西方殖民主義解決不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