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
重磅和解!中國、沙烏地、伊朗發表三方聯合聲明
沙烏地和伊朗於2016年斷交。此後,為緩解緊張局勢,兩國進行了漫長的談判。此次雙方達成協議,不僅對於緩和伊斯蘭國家內部矛盾具有重要意義,也對中東局勢的改善有著積極影響。
敘利亞地震仍遭制裁封鎖 戳穿西方國家的「人權主義」偽善面具
敘利亞曾是中東的一大「土豪」,民眾有著幸福的生活,但美國人來了之後,摧毀了這個國家,不斷地掠奪敘利亞的資源,並讓它成為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這次地震雖然是敘利亞人民的不幸,但卻幫助全世界人民戳穿了西方國家的醜惡嘴臉,把他們幾百年來宣傳的「人權」給撕得粉碎。
土敘地震80多年來最嚴重災難 敘利亞:呼籲西方國家盡快解除制裁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說,這場地震是土耳其80多年來發生的最嚴重災難。土耳其卡赫拉曼馬拉什省當地時間6日凌晨4時17分發生7.7級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目前,靠近敘利亞邊境的哈塔伊省死亡人數最多。隨著救援工作持續展開,傷亡人數預計將進一步增加。
習近平中東之行──開創中東新格局,助中東由亂轉治|海外通訊
中國可能是當今唯一能夠與中東四大民族—阿拉伯民族、波斯民族、土耳其民族和猶太民族—展開全方位外交的國家。習近平中東之行的「三連環峰會」為中國與阿拉伯世界各國深化各領域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開創了中東新格局,為中東由亂轉治帶來了新的契機。
駁美國說法 多個產油國發聲挺沙烏地:減產決定出於經濟考慮
針對美國指控沙烏地脅迫多國支持減產石油是出於政治動機,多個國家16日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本月初一致作出大幅減產石油的決定是出於經濟考慮。歐佩克主要成員國沙烏地阿拉伯強調「完全拒絕」減產出於政治動機的說法。
南非總統透露:「美國這個盟友想加入金磚」
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當地時間16日結束對沙烏地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並向記者介紹了相關情況,拉馬福薩稱,「沙烏地王儲確實表達了沙烏地阿拉伯希望加入金磚的願望,而且他們不是唯一的國家。」
沙烏地響亮拒絕美國減產石油要求 拜登警告「一定會有後果」
美方官員要求沙烏地及其他海灣地區產油國推遲一個月實施減產計劃,但沙烏地方面認為,拜登政府提出這一要求,只是因為擔心在美國11月8日國會中期選舉前這段關鍵時間內油價繼續飆升,從而大大打壓民主黨支持率,因而說了個「響亮的不」。拜登11日受訪時強調,沙烏地的做法「一定會有後果」。
頭巾背後:伊朗女性頭巾摘戴之爭的「現代化」政治意蘊
伊朗女性的頭巾摘戴之爭充滿伊朗「現代化」的政治意蘊,戴頭巾既曾是保守的象徵,也是革命的符號。因此,女性摘掉頭巾不一定象徵「進步」,戴上頭巾也不一定代表「退步」。而這背後盡是伊朗本地的歷史問題與如何現代化的爭論,無論是對女性權利的彰顯還是背後政治道路的選擇,皆可透過頭巾作一管窺。
「21世紀多邊主義的典範」習近平出席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會議
9月14日至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在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合組織始終踐行多邊主義,鮮明反對霸權、霸道、霸淩,不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狄伯傑認為上合組織是「21世紀多邊主義的典範」。
花俊雄:拜登一走,普京就來,新一輪中東博弈開場|海外通訊
中東作為繼中亞之後俄羅斯有較多抓手和支點可以參與的地區之一,自然就成為俄羅斯尋求「外交突破」的重中之重。俄、土、伊三國領導人的雙邊和多邊會晤再度向外界發出重要信號,中東並非美國的中東,地區國家在解決自身發展問題的過程中不會輕易選邊站隊,中東地區多極化格局進一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