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楊潔篪同沙利文舉行會晤:台灣問題處理不好將產生顛覆性影響
當地時間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盧森堡舉行會晤。楊潔篪強調,台灣問題事關中美關係政治基礎,處理不好將產生顛覆性影響。這個風險不僅存在,還會隨著美大搞「以台制華」、台灣當局大搞「倚美謀獨」而不斷升高。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從給季辛吉「過生日」說起
季辛吉在半個世紀前,為中美關係「破冰」做出開拓性貢獻,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作出了歷史性的政治決斷。如今,中美關係又面臨新的瓶頸與挑戰。99歲生日之際的季辛吉,還是以50年前的經歷為例規勸:中美要找到共處的方式,要避免對抗……
美國遏制中國算盤打不響 對華經濟制裁未見成效
近年來,美國明確提出把中國當作競爭對手,遏制中國的企圖越來越明顯。拜登政府上台以來,更意圖以「印太戰略」糾集盟友圍堵中國。此外,美國還使出許多制裁打壓手段,上演一齣沒有煙硝味的中美博弈。然而美國的如意算盤顯然打不響,當前發動的制裁並沒有實現其想要的目的。
俄羅斯衛星社:美國戰略模糊政策從台灣轉移到大陸
近期,華盛頓顯然開始測試北京的「紅線」,似乎在營造對台政策的偶然性和混亂性。國務院網站先是拿掉有關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字句,拜登突然向記者們宣布台灣一旦發生軍事入侵,美國將提供保護。隨即,國務院很快又表示,對台政策沒有任何變化。但打台灣牌猶如與虎共舞般危險,將導致對台戰略模糊政策轉移到中國大陸。
黛博拉·韋內齊亞爾:誰在領導美國走向反華戰爭?
本文介紹美國不同利益的億萬富翁們,如何跳出短期經濟利益的侷限,在追求共同利益下,以長期戰略視角去影響美國的外交政策。台灣身處中美博弈的最前線,處在最為嚴峻的戰略位置,千絲萬縷無不受到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本文有助窺探美國特色資本主義制度下,為資本利益而驅動的反華戰略的形成過程。
東盟華盛頓特別峰會:預期很高,但成果有限|海外通訊
東盟希望的是各大國都能關照其利益。向其提供經濟、科技等領域的幫助和支持,實現雙贏、多贏,而不是將本地區作為戰場。美國關於這次峰會需要回答的一個最大問題是:拜登政府能否擺脫僅僅從與中俄戰略競爭的棱鏡來看待東南亞,這恐怕是東盟所需要的。華盛頓應該傾聽東盟國家的心聲,而不是一味醉心於零和博弈,把東盟當做「你上我下」的蹺蹺板。
拜登表態「願軍事防衛台灣」,外媒驚訝!白宮「又」緊急回應
美國總統拜登今日在與日本首相岸田共同出席記者會時就台灣問題表態。他在回覆記者有關「如果中國(大陸)攻擊台灣,美國是否會防衛台灣」的問題時回答了「會」。對此,外媒路透社認為,拜登這一表態似乎背離美國政府此前在台灣問題上的「戰略模糊」。針對拜登今日發言,路透社引述美國白宮官員消息指出,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沒有改變。
人類將第一次生活在中國經濟體量兩三倍於美國的世界
美國應該停止打自己的臉,努力與中國競爭。這是億萬富翁伊隆·馬斯克說的一番話。他說,中國將很快在經濟實力方面超越美國,當代人將在歷史上第一次看到中國的經濟實力會是美國的兩倍甚至三倍。眾所周知,美國號稱打壓老二專業戶,德國、蘇聯和日本都曾被美國打壓過,連所謂價值觀趨同的國家都不能避免,更何況是與美國價值觀和國家屬性都不同的中國。
林毅夫:當中國經濟總量是美國兩倍時…
美國也希望通過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以及一些軍事行為包圍中國,在過往的歷史當中,每一次大國衰落,新的大國興起時,在全球範圍內都存有衝突矛盾,依靠戰爭來解決大國衝突。林毅夫認為,中國將會竭盡所能去避免戰爭,任何情況下中國都應該去避免戰爭。
「國強必霸」並非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規律|對話空間
美國霸權主義者信奉「國強必霸」的規律,因此認為,憑借其今日的實力,稱王稱霸是理所當然的。2021年當中美外交代表在阿拉斯加會面時,美方代表竟粗暴無禮地說,他們是從實力地位出發,對中國說話的。鑒於美方代表既無教養,又目中無人,令中方代表恍如「秀才遇到兵」。無奈之下被迫說出了:「中國不吃這一套」的大白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