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抗日史
「欲救台灣,先救祖國」 台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跡攝影展線上開幕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75周年,「綠水青山待我還——台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跡攝影展」線上展覽開通儀式25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散落在台灣各地及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大量與台灣同胞抗日相關的遺址、遺跡,既是台灣同胞抗日歷史的重要載體和見證,也是歷史上日本對台灣進行侵略和殖民統治罪行的鐵證,為今人及後代瞭解那段歷史提供了最直觀的實物資料。
台灣各界遊行紀念光復75周年 籲重視紀念盼兩岸和平
台灣社會各界紀念台灣光復75周年活動,在25日光復節上午於台北中山堂的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前正式舉行。呼籲民進黨政府恢復光復節放假、舉辦隆重紀念儀式,並籌建抗日紀念館,希望台灣社會正視台灣光復歷史意義,期許兩岸重啟政治對話,促進兩岸和平穩定。
銘記歷史走向未來 「反殖民與台灣光復」圖文館在苗栗設館
「反殖民與台灣光復──-台灣民眾史(1895-1950)」圖文館於8月15日在苗栗西湖舉辦開館典禮,以簡單隆重的儀式,追悼為民族振興、國家興盛而奉獻犧牲的烈士先賢,警醒人們在世界變局的此時此刻,銘記歷史教訓,追求美好未來。台灣白色恐怖受難人賴子煥家屬無償提供祖宅,讓此展落地於此成為常設展。在歷經七個多月的摸索嘗試後,終於成功設立全台灣第一座以反殖民及台灣光復歷史為主題的愛國教育場館。
【方遠觀點】台灣與沒有歷史的人
「台灣鐵道之父」究竟掛在誰的身上,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歷史之中找到主體性。包括日本學者、皇民作家都不會如此貶低劉銘傳了,當代開口閉口把「台灣主體性」掛在嘴邊的台灣人,竟把劉銘傳批鬥得一文不值。歷史在當下的台灣莫不被顛倒了過去。恥政、死政、「殖民地肯定論」的鬼話,這些台灣前輩眼中的日本殖民統治本相,無不成了「美好的年代」。這就是「台灣與沒有歷史的人」的悲哀。
台南抗日史話(下)
古今中外不乏企求以外國為奧援,來支持本土的獨立運動。如十八世紀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美國獨立戰爭;1895年企圖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乙未戰爭也是如此。而中國大陸主張抗日的有識之士便是利用日俄交惡的矛盾,支持台灣本土的抗日運動,如兩江總督身兼南洋大臣的張之洞。
台南抗日史話(中)
1895年6月15日下午日本參謀步兵大佐(上校)福島安正大佐呈給台北的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報告為:淡水的英國領事(官署在今日的紅毛城)示以當日廈門所發「台南府之形勢極為危急,外國人殊為危險。…指揮台南附近賊兵者為劉永福,無不盡其暴行」之電報。
台南抗日史話(上)
在1885年台灣建省後,一度喪失全台政經中心地位的台南府城,因1895年志士劉永福在此領導的乙未抗日,再度成為歷史舞台的要角。台灣光復後,為了紀念劉永福的抗日事蹟,原府城的下橫街改為永福路;在前清道署遺址上也建立了永福國小,國學大師胡適還曾來此造訪,尋其尊翁胡鐵花在此的遺跡。
府城四百年(下)
光緒元年增設台北府後,府城失去全台唯一政治中心的地位;到光緒十一年,台灣建省,省治設於台北,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將建設重心放於北部,使台南府城逐漸喪失全台經濟中心的地位。府城的光輝歲月,至此逐漸步入尾聲。台灣光復後,全台的政治中心又設在台北,因此台南建設的腳步顯得較遲緩。但三百多年來所累積的傳統文化精華,卻使台南成為無可取代的文化古都。五十餘個列級古蹟,都可感受到台南人對自身擁有的文化遺產有一分榮耀與自得。
淡水四百年的兩岸情懷
有四百年歷史的淡水古鎮(今新北市淡水區),舊稱滬尾。今轄內的福佑宮(媽祖廟)前緊鄰淡水河岸的廣場,即清代往福建漳州、泉州各民船的碼頭舊址,現今已被規劃為金色水岸,成為熱門景點。淡水的歷史有如台灣史的縮影,多彩多姿、又可歌可泣,台灣歷史上發生過的幾乎都在淡水發生,難能可貴的是留下了不少的痕跡。
金門抗日史話(下)不能忘記的一段悲壯歷史
10月10日,假金門公學大操場舉行隆重慶祝金門縣重現光明暨抗戰勝利及國慶紀念大會典禮,典禮結束後遊行慶祝勝利,後浦城居民敲鑼打鼓,燃放鞭炮,老少歡呼,八年滄桑,從此告終。此時,日軍在金門軍部僅餘數十位的兵力,軍部已被國軍保安團圍住,不久日軍就在操場上將槍架起,列隊豎立站在槍後,緩緩降下太陽旗後,宣告日本手時代正式結束,隨即舉行升旗典禮,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終於又迎風飄揚在金門的晴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