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
普京逆襲積重難返的美國:非同小可的五百年大變局
歐洲人擁有非常多的優點,但是,他們的歷史告訴我們,他們打起仗來非常殘酷,不懂得適可而止,這次的烏戰可能也難逃同樣的命運。也就是說,在掌控世界命運五百年之後,白人很可能要就此主動退出領導世界的地位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他們會不會突然產生自覺,警覺,驚醒,而懸崖勒馬呢?
《今天》與台灣:詩歌該如何反對戰爭、保衛和平?
【犇報編按】烏克蘭的戰爭悲劇發生至今,有許多反戰、保衛和平的呼聲。作者馬臻讀了在美國出版的《今天》雜誌的「保衛和平」詩歌專輯,深有感觸,提出若無視戰爭根源,用某種偏狹的意識形態發出沒有是非的呼喊,是孱頭,更是昏蛋。願我們能用思考、想像與同情的空間,去真正的「反戰」,而不是「虛偽」的「保衛和平」。
亞速鋼鐵廠為何成為俄烏衝突的焦點?
亞速鋼鐵廠是烏克蘭最大的冶金企業之一,也是歐洲規模最大和最現代化的鋼鐵生產企業之一。在馬里烏波爾建造這座鋼鐵廠的決定,是蘇聯最高經濟會議主席團會議於1930 年 2 月做出的決定。1991年蘇聯解體後,亞速鋼鐵廠歸烏克蘭所有。正是鑒於亞速鋼鐵廠的重要性,冷戰時期,蘇聯在亞速鋼鐵廠修建了規模宏大的人防設施。
瑞典一場聲援烏克蘭的音樂會被取消 只因樂隊使用俄羅斯民族樂器
上個月,在瑞典有場支持烏克蘭的音樂會被迫取消,只因樂隊使用的是俄羅斯民族樂器──巴拉萊卡琴。對此,俄羅斯Terema樂隊5月2日在瑞典駐聖彼得堡總領事館外,用巴拉萊卡琴演奏瑞典老牌樂隊ABBA的作品,以表達抗議。
從地緣戰略看俄烏衝突:給和平一個機會
至今,俄烏戰爭已持續卅餘日。一般論述聚焦於俄烏之間歷史民族的糾葛,左翼陣營則側重政治經濟學的角度,認為這此戰爭的目的實則為了資源的掠奪。美國左翼雜誌《每月評論》近期則以「烏克蘭:地緣政治的樞紐」為專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分析了這次的俄烏戰爭。我們翻譯這篇報告,除了提供另一面的戰爭思考之外,也與原作者同理同心,希望「給和平一個機會」,戰爭得以早日結束。
花俊雄:近期中國密集外交活動,向國際展現維護和平的大國形象|海外通訊
連日來,中國密集開展外交活動,體現了中國外交堅持睦鄰友好、堅持對話協商的一貫立場。如今,百年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烏克蘭危機不斷外溢,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更多不安全和不穩定因素,國際社會亟需一顆「定心丸」。中國開展的密集外交活動,再次向國際社會展現了中方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是維護國際和平與穩定的一極力量。
歐洲「字母獄」開始了!西方為何對Z字如此恐懼?
當我們覺得西方人由於政治立場而陷入歇斯底里狀態當中時,實際上這還不算什麼,這些離譜的制裁傷害的目標畢竟還是俄羅斯。然而歐洲人開始跟自己較上勁了,「Z」字母變得越來越敏感,到3月中旬變成了一種社會禁忌,出門展現Z字升級為一種犯罪行為,因為這是表示「支持俄羅斯的軍事行動」。
俄烏衝突|世界是否走到「逆全球化」的臨界點
這場俄烏戰爭已經過去一個月。戰場之外,帶給全球的衝擊是:打的是烏克蘭,制裁的是俄羅斯,但破壞的是全球秩序。全球化,讓世界成了一個地球村。今天也因全球化,見證了「美元武器化」與「大宗商品武器化」的正面衝突。俄烏戰爭,或許就是舊週期和秩序的解體,以及新週期和秩序的開啟。
烏克蘭悲劇帶來的思考:顏色革命作為新保守主義的侵略行動
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出現了兩股影響力巨大的思路,一個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歷史終結論」,另一個是「新保守主義」。新保守主義是說,在蘇聯解體後,美國是世界唯一超強,它應當利用這個時機,以它自己為模式,在全世界推行民主制度。推行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武力推翻非民主政體,一種是通過群衆運動來改變非民主政體。於是乎,顏色革命就應運而生了。
烏克蘭戰局分析:當制裁無法逼垮俄羅斯、反倒拖全世界下水
當烏克蘭在東部的主力被打垮之後,等到制裁被發現無法逼垮俄羅斯,反而為世界上許多國家造成人道主義災難之後,拜登將面對著兩個選擇:一,北約參戰,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二,談判和解。我們大家一起向各自的神仙祈禱,談判解決吧,千萬不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