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加碼施壓歐盟 美國的「關稅大絕」還能用多久?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日前給歐盟發去一份「添堵」的「帳單」:為懲罰歐盟違規補貼空客公司,美方擬對另外40億美元歐盟輸美產品加征關稅。加上今年4月發佈的「初步清單」所涉及的歐盟輸美產品,美國或將對總價值約250億美元的歐盟產品加征關稅。歐盟2日對此作出回應:願意和美方磋商,同時做好反制準備。
川普羨慕習近平 社會制度競賽開打中
川普這星期接受電視訪問時,抱怨自己無法像習近平那樣控制央行。川普發動貿易戰導致美國經濟放緩後,原本期望聯準會能夠降息來調節,但美國聯準會不「聽」川普的話。 從中美貿易衝突開始,已有許多文章指出中美貿易戰更是一場社會制度的競賽(詳見犇報社評)。從川普受訪時的怨嘆,更體現貿易戰開打後,中國大陸在政治與經濟宏觀調控的施政狀態。
美國施壓不成降調門? 伊朗拒絕「文字遊戲」
對於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美國願與伊朗無條件展開對話,伊朗外交部3日回應說,美方是玩文字遊戲,並不值得伊朗採取行動。 分析人士認為,在對伊朗「極限施壓」政策遲遲未見效的情況下,美方此番看似「鬆口」,實際上還是姿態性的,其軍事上圍堵伊朗、經濟上制裁伊朗、政治上孤立伊朗的政策並未出現調整跡象。
川普稱白宮經濟顧問主席將「很快」去職
美國總統川普2日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稱,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凱文·哈西特將「很快」去職。在五月川普發啟對中貿易戰,甚至延燒到科技戰後,此時傳出此消息,是否影響中美貿易戰的後續走勢,還有待觀察。
30多年前,日本是如何輸掉晶片戰爭的?
僅僅30餘年,已經少有人記得那場在日美之間爆發的晶片戰爭。 這一戰,日本人輸得乾乾淨淨,從高峰時佔據全球近80%的DRAM(俗稱電腦記憶體)份額,跌到現在的零。這場晶片戰爭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國際政治經濟學,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競爭理論在大國產業PK中,只是一個美好的童話。
中美貿易戰,中國的底氣來自有理、有力
中美貿易之間存在的三大分歧,分別為:1、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2、「強迫」外國公司進行技術轉讓,以作為其進入廣闊中國市場的前提條件;3、停止政府補貼搞產業政策,即《中國製造2025》。 中國產業政策依託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微觀經濟基礎,即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因此政府的津貼是順理成章的。川普要中國放棄《中國製造2025》,等於是要它繳械投降,這是根本辦不到的。 中美貿易之間存在的三大分歧,挑起者是美國,而在理者是中國。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今天的中國有實力、無所懼。因此,敢於理直氣壯地說:「要談,大門敞開著;要打,奉陪到底」。
當台灣跟那個討厭的川普站在一起
政治上本來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甚至討厭川普和跟著美國一起對抗中國大陸也不衝突。當國際社會仍覺得川普令人頭疼時,對施行親美策略的蔡英文政府而言,川普其實也沒那麼霸道粗魯,甚至還有點可靠。
中美貿易戰 認清美方倒打一耙的把戲
誠信守諾,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中國也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承諾。合作是雙方唯一的正確選擇。磋商無疑是個複雜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反復博弈也是正常的事,這更需要雙方辨明合作大勢,尊重彼此核心關切,拿出誠意、耐心和智慧推進磋商,這才是應有的負責任態度。
卡特總統的喟嘆
中國已經擁有2.9萬公里的高鐵,「我們擁有多長的高鐵?」卡特問,聽眾們回答「零」。卡特指出,美國在242年的建國歷史中僅有16年沒有打仗,堪稱「世界歷史上最好戰的國家」,「因為美國總是想迫使其他人採用美國的原則。」他說,美國浪費了3萬億美元在軍費開支上,「而中國沒有將一分錢浪費在戰爭上,這就是他們在各個方面正走在我們前面的原因。
美國為何要以中國為敵
近日,美國一位中右翼的政治和文化評論家戴維•布魯克斯(David Brooks)在《紐約時報》言論版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中國是如何讓我們團結起來的—21世紀的生存威脅」。布魯克斯說,「如果意識到我們正面臨一個危險的外國敵人,美國人就會團結起來」。這個敵人就是中國。布魯克斯認為,「中國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構成了嚴重的經濟、技術和知識威脅,這一點越來越明顯了」。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際看到這樣一篇充滿敵意的文章,不禁讓人警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