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太
解碼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四大「黑科技」
5月5日晚,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是中國首個採用一級半構型的新一代大型液體運載火箭,專門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為了當好運送空間站艙段的「專屬列車」,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克服了多項技術和創新,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
中國進入太空50年:「東方紅一號」的無形力量
4月24日是「中國航太日」,今年的這一天意義更加特殊。50年前的今天,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也由此邁出了探索浩瀚太空的第一步。為了幫助年輕人瞭解當初實施這項任務的難度,潘厚任打了個比方:如果把放衛星比作吃饅頭,那麼,當時的科研人員要從開墾荒地做起,然後才能種麥子、磨麵粉、蒸饅頭。
中國大陸完成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無線聯試
每隔約26個月,地球與火星會運行至最近的位置,此時發射探測器將節省大量燃料,2020年即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火星任務團隊積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給聯試任務帶來的不利影響,按照工程時間節點圓滿完成全部既定專案,達到了聯試預期效果。
大陸航天2020年的長征之路
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佈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藍皮書》從世界航天發展態勢、中國航天發射活動、中國航天科技創新、中國航天應用服務、中國航天國際合作、中國商業航天進展等6個篇章對2019年大陸航天科技活動進行全面回顧。其中,最讓人不可忽視的成就是2019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再次佔據全球榜首。
胖五長征記:大陸長征五號發射成功
2019年12月27日晚上20時45分,大陸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搭載實踐二十號運載衛星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約2223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今年截至長征5號發射之前,大陸已經進行了33次航天發射,超過俄羅斯的22次和美國的21次,連續第二年成為世界航天發射數量的冠軍。
科技全球化 集結全球人類智慧破解重大科學問題
科技全球化,是人類共同面對、攜手解決許多大科學問題必須團結的需求,是科學發展、技術進步必然全球串聯的要求。近年來人類科技大成果、大事件,無不呈現出全球性越發突出、國際合作更加深入的特點,科技全球化的浪潮勢不可擋。
中國大陸將向小行星探測發起挑戰
中國大陸正在開展小行星探測關鍵技術攻關,將通過一次發射探測兩個小天體:一顆名為2016HO3的近地小行星和一顆名為133P的主帶彗星。向全世界徵集科學載荷與搭載任務,有望為中國大陸小行星探測任務增添亮點,也體現了中國大陸在空間科學探索方面開放、包容的進取姿態。
中國大陸規劃發射更多科學衛星
中國大陸將在2023年前再開展4次科學衛星發射,並已遴選出為未來5到10年工程立項的5個科學衛星背景型號專案。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吳季表示:「比起擁有幾百顆科學衛星的美國、幾十顆科學衛星的歐空局、近20顆科學衛星的日本,中國空間科學衛星的數量還不多,但是每一顆品質都很高。相信中國會逐漸走到世界空間科學的中央。」
中國大陸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衛星 北斗系統「一箭雙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任務一線9月23日清晨5時10分用「一箭雙星」發射成功。中國大陸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配套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47、48顆北斗導航衛星。
探秘中國大陸草原「天眼」
3條懸臂、100面抛物面天線,中國科學院明安圖觀測基地巨大的天線陣列,吸引了近200名來自大陸各地的天文愛好者的注意力。正在內蒙古自治區正鑲白旗舉行的2019天文愛好者星空大會上,草原「天眼」揭開神秘的面紗。 一片密集而高大的抛物面天線遙指日心,源源不斷地接收太陽射電輻射。這個占地10平方公里的天線陣列就是草原「天眼」——明安圖射電頻譜日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