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節日:春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春節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古代,人們以多種形式慶祝豐收、祭天祭祖、祛除鬼神,逐漸形成了過年的習俗。春節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底蘊,也記錄著古代人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除滅疫癘弭戰端──壬寅辭歲
西曆2023年,干支中歲次「癸卯」。除舊布新、辭歲迎春,各民族皆然,是對於往昔一切的回顧總結,也是對於未來發展的願景期許。新的年歲,僅以短詩一篇,期待疫癘、戰亂、人禍、天災,皆能消弭,盡數除滅。
為什麼福建的神明總坐飛機出差?
一條關於廈航的「段子」,近日在大陸網上獲得大量關注:當你打電話給航空公司稱「要給神明訂票」,其他航空公司可能會不明所以,但唯有福建的廈門航空會立刻明悟。由於太常出行,誕生於莆田的神靈「媽祖」甚至還有自己訂票用的身份證號碼。
清水出芙蓉,一花一世界!河南衛視元宵演繹絕美蓮花舞
清水出芙蓉,一花一世界。繼去年「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的《洛神水賦》,河南衛視今年推出《元宵奇妙遊》絕美仙舞——《夢蓮》。在創意團隊看來,「中國節日」系列穿越歷史,也暢想當下。從古至今,雖然節日的習俗發生了演變,但承載的情感內核沒有變,留給今人哲思和啟迪。
今年元宵節比去年早11天,怎麼會這樣?
中國古代使用的曆法叫作農曆,是一種陰陽曆,以月球圓缺和太陽的周年週期為依據。為補齊與回歸年相差的天數,調節的方法是在有的年份有兩個一樣的月份,稱為「置閏」。由於中國曆法中有「置閏」這樣的巧妙安排,每年元宵節對應的國曆日期,總是要麼提前11天左右,要麼推後19天左右。
故鄉的年味:為什麼我們總懷念小時候的過年?
有時想,為什麼我們總懷念小時候的過年? 或許,是因為那時的貧瘠,過年才有新衣美食,感覺一年沒有白忙; 或許,是因為那時的純澈,快樂很簡單,撿到一把「啞炮」便如獲至寶; 或許,是因為那時的古樸,滿滿的儀式感,滌蕩一年的心塵。 或許,只是因為那是故鄉,當年自己也還是小孩!懷念那些年,那濃濃的年味兒!
又被美到了!河南衛視推出重陽奇妙游《有鳳來儀》|犇報看影音
10月13日,2021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以「重陽奇妙游」 作為收官之作。其中絕美開場《有鳳來儀》採用難度最大的雙人舞,成為節目最大亮點。靈鳥也,雄曰鳳,雌曰皇。二人化身鳳凰,在天地間共舞。鳳皇來儀,出於東方之國!據總導演介紹,該節目能屢屢創下高流量的原因在於中國傳統文化,這次他們將重陽登高、賞菊和敬老等主題展示給觀眾,其中《有鳳來儀》採用難度最大的雙人舞,成為節目亮點。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