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色恐怖受難者馮守娥逝世 不屈的革命者也是堅韌的母親

3 年前 / 0 comments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馮守娥女士於2022年8月27日凌晨2點42分辭世,享年92歲。馮守娥一生信奉社會主義,追求國家統一與整體人類的幸福,始終相信民主自由、和平幸福的春天終有一天來到人間。

我的爸爸陳明忠被捕的那一天

3 年前 / 0 comments

本文是陳明忠先生的二女兒陳志平以女兒的視角,回憶父親陳明忠第二次被捕時發生的事,彼時才9歲的她經歷一覺醒來父親就被帶走,生活日常的小事卻成為被大人審訊的關鍵問題,讀來令人不捨,也讓人見證白色恐怖對政治受難人與其家屬造成的影響。本文原刊於作者臉書,《兩岸犇報》經作者授權轉載全文,供讀者一同省思這段歷史並以史為鑒。

鬥士陳明忠的養成手冊

3 年前 / 0 comments

【犇報編按】陳明忠先生是台灣知名白色恐怖政治犯、反帝愛國社會主義者、社會運動家,於2019年11月21日清晨逝世,享年90歲。他用一生的實踐、反省和思辯,探索中華民族和平統一的未來和人類解放的道路。陳明忠先生的二女兒陳志平在今年(2022年)父親節當天撰文紀念父親,文中表示被稱為「永遠的鬥士」的父親,出生時也只是普通的小嬰兒,她以身為女兒對父親的認識,推論陳明忠如何成為一名抗議壓迫、保護弱勢的鬥士。本文原刊於作者臉書,《兩岸犇報》經作者授權轉載全文,以饗讀者。

重鑄陳映真:左翼革命與人民文藝

3 年前 / 0 comments

陳映真的左翼主體基本成熟於七年牢獄之中,內在的文藝思想和情感,其實也轉變於這一時期。這是一個從烏托邦走向現實、從理想主義走向歷史、從自我辯詰與矛盾走向更高程度的整合的過程。在這個全世界都向右轉,籠罩下西方現代和後現代種種文藝理論話語的時代,陳映真豐厚的人民文藝話語,仍然有待後來者理解與發掘。

裴洛西參訪景美人權園區 白恐受難人批荒謬:就是美國支持反共戒嚴體制

3 年前 / 0 comments

裴洛西3日下午參訪景美人權園區,曾遭遇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人在園區門口集結抗議,指出正是美國當年在國共內戰與冷戰中支持反共的獨裁國民政府,才造成台灣的白色恐怖政治肅殺,如今裴洛西打著人權名義參訪昔日的軍事法庭監獄,是最荒謬的鬧劇。

解嚴35週年 政治受難人白恐紀念碑前籲兩岸和解、反對重返戒嚴

3 年前 / 0 comments

7月15日解嚴35周年紀念日上午10點半,戒嚴時期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連同家屬及多個社團代表,齊聚凱達格蘭大道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前,呼籲民進黨當局正視台灣民眾期待兩岸和平的民意,停止歧視分化的敵對政策。

龍種與跳蚤:聞《血沃寶島》出版有感而做七言詩

3 年前 / 0 comments

《血沃寶島──中共台灣革命英烈》一書收錄了31位20世紀中葉在台灣投身隱蔽戰線,因遭國民黨破獲,終至被刑殺犧牲的先烈血史。引起我感慨的是「鮮為人知」這四個字,1950年代在台灣發生的白色恐怖,因著當時兩岸隔斷的形勢,在大陸鮮為人知是自然且當然的,該報導的記者所不知的是,這一頁革命血史,在台灣也是知者寥寥,甚且飽受扭曲。

「我」與歷史:藍博洲的敘事藝術與歷史哲學(下)

3 年前 / 0 comments

當藍博洲領悟「我彷佛感覺到,透過這歷史的調查,我勝過了絕望,超越了恐懼」時,他把握到的歷史,絕不是一般的歷史。歷史已經「斷裂」,但歷史以及歷史背後的「文學」的力量,可能正是連接過去與當下的橋樑,讓一代又一代的後來者,在曾經死亡和失敗的歷史「荒塚」中,找到根底性的「希望」和「力量」。

「我」與歷史:藍博洲的敘事藝術與歷史哲學(上)

3 年前 / 0 comments

藍博洲要追求的是——在嚴謹的「歷史」基礎上,產生「文學」,這個「文學」給歷史「荒塚」中死去的人物注入血液、體溫,注入撼動人心的理想、精神和靈魂,讓這些已經死去的屍身重新「復活」,並且,在這種「復活」的過程中,讓死去的人重新獲得歷史的「勝利」。從這個角度才能進一步理解,更多的涵納了藍博洲的「自我」的「文學」成分,在他的作品中的重要性。

張智琦|《激進1949:白色恐怖郵電案紀實》

3 年前 / 0 comments

距今七十多年前,1949年3月的台北街頭,曾有一群郵局和電信局工人為了爭取和外省籍員工「同工同酬」的待遇。然而,這群台灣戰後工人運動的先鋒,在白色恐怖年代的風聲鶴唳中,無一倖免成了威權統治下的政治犯。這個案件,就是1950年爆發的「台灣省工委郵電總支部案」。

第 8 頁,共 1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