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民主大不同 從兩會看中國式民主特質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中國民主並非多黨選舉制長期是西方國家攻擊的點,中國也一直提出有別於西方的民主論調。近來,有觀察人士從中國兩會的內容和議程中,觀察中國不同於西方的民主方式。
中國民主並非多黨選舉制長期是西方國家攻擊的點,中國也一直提出有別於西方的民主論調。近來,有觀察人士從中國兩會的內容和議程中,觀察中國不同於西方的民主方式。
據新華社報導,指出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龍安志表示,他注意到中國式民主一個顯著特徵,是通過廣泛徵集民意,充分討論,最後逐步形成共識,是一個「共識構建」過程。
「全過程民主」寫入法律
龍安志指出「在西方國家的民主實踐中,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選舉上。」中國式民主不咄咄逼人,而更像練習太極,心平氣和,慢中自有大智慧。
「西方對中國的民主有很大的誤解。」在中國生活二十多年的美國作家馬意駿說,中國不實行「兩黨制」,但中國的憲法和法律以及立法機關運行的許多民主細節,都體現了中國式民主的特質。
今年,中國在全國人代會上修改兩部關於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開會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和全國人大議事規則。其中一大亮點是將已成功實踐的「全過程民主」寫入法律。
中國長期提倡以人民民主為核心的一種全過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決策都是依照由下到上的程序,經過民主醞釀,通過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產生。「全過程民主」既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也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表示,「全過程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區別於西方形形色色資產階級民主的顯著特徵。」
從「板凳民主」到人大會議
中國在民主實現形式上有不少有益探索,包括基層自創的「板凳民主」。村民自帶小板凳,聚集在水塘邊、大樹下討論村務,有時會為某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但最終基本上都能達成共識。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家法室主任童衛東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全過程民主」是實踐的結果,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法工委在基層設立的立法聯繫點,也被稱作「立法直通車」。他說,這些聯繫點發揮了接地氣、聚民智的作用。去年有16部法律草案徵求聯繫點意見,收到1300多條意見建議,許多意見建議被吸收採納。
正在人代會上審查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可以說是中國式民主的典型案例。
「十四五」的民主產生過程
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依據,先經過大陸中全會審議通過,在由習近平領導下,由工作小組共同完成。2020年7月到9月,習近平主持召開7場專題座談會,聽取企業家、黨外人士、經濟社會領域專家、科學家、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地方黨政領導、基層代表等各領域各階層人士意見建議。
建議制定過程中還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徵集意見建議101.8萬條。網名「雲帆」的內蒙古村幹部李電波所提「互助性養老」建議,就被寫入了「十四五」規劃建議。
觀察人士指出,從制定規劃建議到編制規劃綱要,再到人代會審查規劃綱要草案,直至表決通過,這一過程把黨集中人民意願提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通過法定程式轉化為國家意志,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在人代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繼續對規劃綱要草案不斷審查、討論和修改,直至付諸表決。據9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主席團第二次會議,綱要草案擬作55處修改。
習近平:民主要用來解決問題
從1953年開始,中國就靠一個接一個的五年(計畫)規劃來謀劃經濟社會的中長期發展,在半個多世紀內實現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跨越。
「中國不僅有規劃,更有具體實施方案。」美國時事評論員艾納·唐恩說,在一個有14億人口的國家,一個五年規劃產生後,從國家層面到基層單位,都要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工作與國家發展規劃相銜接,並制定具體方案去實施,確保這個國家龐大的五年規劃有序落實。
唐恩說,一個五年規劃從產生到落實,凝聚了從上到下無數人的時間和精力。中國靠此幹成了很多大事,包括歷經幾代人的努力徹底消除了絕對貧困。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民主,提出屬於中國的看法: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
【延伸閱讀】
‧ 從兩會看中國如何在科技領域自立自強
‧ 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 解讀「十四五」規劃草案
‧ 最愛發動戰爭的國家:看美國黷武如何成為世界亂源
‧ 看不見的種子戰爭:5000多家中國企業不敵一間美國孟山都
‧ 從落後到追趕西方國家,為什麼中國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