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清華國際關係學者:2021年,世界繼續「不安的和平」

By 新華社 / 2021-12-30 12:50:21 /
中美關係
摘要:

2021年,新冠疫情持續,全球復甦乏力,大國競爭激烈,地區衝突再現。相比2020年,2021年國際形勢一大變化是美國新政府上台。拜登政府試圖重塑同盟體系、重整全球治理,而其實際所作所為卻更多體現在拉攏「小圈子」,與盟友關係出現明顯的遠近親疏分化。

xxx圖為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於6月11至13日在英國康沃爾(Cornwall)舉行高峰會議。抗議民眾用廢棄電子產品制作的垃圾版「總統山」矗立在七國集團峰會舉辦地附近。(圖/影片擷圖)

2021年,新冠疫情持續,全球復甦乏力,大國競爭激烈,地區衝突再現。

這一年,國際形勢發生哪些新變化,疫情對國際秩序造成哪些影響,我們該如何因應變局?

年終,新華社專訪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教授,解讀這一「不安的和平」時代。

美國「網格同盟體系」以量充質
難以實現遏制中國目的


相比2020年,2021年國際形勢一大變化是美國新政府上台。拜登政府試圖重塑同盟體系、重整全球治理,而其實際所作所為卻更多體現在拉攏「小圈子」,與盟友關係出現明顯的遠近親疏分化。

閻學通分析,在「不安的和平」時代,大國之間發生直接戰爭的可能性很小,拜登政府組建「俱樂部式的同盟」主要為了維護美國國際地位,而非應對戰爭。由此,美國同盟體系的可靠性和凝聚力都呈下降之勢。

xxx

他認為,相比冷戰時期,美國與盟友關係如今有四點不同。

一是美國的軍事同盟戰略夾雜的商業利益考量增加,意味著美國與盟友的利益衝突必然增加,而盟友對美國軍事保護決心的猜疑也會上升。

二是美國及其盟友都以意識形態為手段而非戰略目標。美國的戰略目標是防止其失去世界主導地位,推行西方政治制度只是維持同盟的手段。

三是美國及其盟友越來越多地把說謊、造謠當作重要戰略手段,不僅用來對付敵手,也用來對付盟友,互無誠信、違背承諾已是見怪不怪。

四是美國的核心盟友減少,只剩英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對美國而言,遠離亞太地區的盟友,其戰略價值大幅下降。美國搶走法國潛艇大單這類事情,今後難免還會發生。

xxx七國集團領導人在海灘上合影。(圖/影片擷圖)

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以「網格同盟體系」概括拜登政府的同盟戰略,閻學通認為,這與冷戰「鐵幕」不同。

「『鐵幕』隔絕所有往來,『網格』只阻隔戰略合作。美蘇之間以及與對方盟友之間互不交往,而中美保持了許多非戰略性往來甚至合作,包括貿易、投資、文化、教育、氣候變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美國的盟友一方面參加美國遏制中國的『問題性俱樂部』,一方面與中國在更多領域進行合作。」

閻學通預計,由於「俱樂部式的同盟」效率不高,美國將不斷建立此類同盟,以量充質。拜登政府外交團隊深受自由制度主義思想影響,而自由制度主義者迷信國際機制,當一個機制不起作用,就建立新機制;當幾個機制都不起作用,就想利用多個機制的聯繫發揮作用。「雖然『小多邊俱樂部戰略』給中國崛起增加了新壓力,但這種戰略的效率較低,難以實現遏制目的。」

xxx4月25日,人們手舉古巴國旗在古巴中部城市聖克拉拉參加遊行。古巴多地當天舉行遊行活動,參與民眾要求美國解除對古巴近60年的封鎖。 圖片來源:新華社發,攝影:華金·埃爾南德斯

現在的美國已無力擴張
戰略力量向亞太集中


拜登上任時宣佈「美國回來了」,但美國真回得來嗎?如何看待今天的美國?

閻學通認為,美國綜合實力是相對衰落而非絕對衰落。自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來,中美兩國同時拉大與其他大國綜合實力差距的趨勢沒有改變,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依然如此。美國的綜合實力只是與中國差距在縮小,即相對於中國而言是衰落,相對於其他大國仍是增長。

xxx圖片來源:新華社

閻學通說,從政治角度講,美國目前沒有發生內戰或國家解體的危險。當下的政治大分裂體現為對美國政府以往和當下政策的口誅筆伐,各種反思相互對立,形成不了一個主流認知。對此,拜登政府無力妥善處理,因而難以推動國內改革及恢復美國發展活力,其對外政策在國內受到的批評多於獲得的支持,致使盟友懷疑拜登政府對外政策能否長期持續,故而採取選擇性支持。「由於美國內部政治大分裂使美國失去活力,因此美國目前無力對外擴張。」

「有人認為拜登政府的對外戰略像當年蘇聯的擴張,且始於歐巴馬時期。我認為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閻學通說,拜登採取的是收縮戰略,而這種戰略收縮始於歐巴馬。

xxx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的示意圖。(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閻學通說,小布希採取全球擴張戰略,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強化美國對全球邊緣地帶的控制權。而歐巴馬「重返亞太」戰略,則是從中東收縮,把戰略力量向亞太集中,以保住美國在世界中心區的主導地位。川普的「印太戰略」是戰略收縮的繼續,從伊拉克撤軍,為結束阿富汗戰爭制定時間表。拜登則加快收縮速度,匆忙結束阿富汗戰爭,放棄對中亞地區的戰略控制。

xxx8月16日,商業衛星清晰記錄下喀布爾國際機場與街頭的混亂景象。(圖片來源:新華社)

針對一些國際媒體炒作中美「新冷戰」說法,閻學通指出,「新冷戰」取決於競爭的性質,而非程度。當前,中美雙方都反對打「新冷戰」。「冷戰」建立在三個必要條件之上:核武器、以代理人戰爭為策略、以實現消滅對方政治制度的意識形態為戰略目標。而在拜登政府任內,後兩個條件難以具備。

新冠疫情助長「逆全球化」
中國要加大開放力度


閻學通認為,新冠疫情給國際秩序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點。

一是疫情促使一些大國採取更多「逆全球化」行動——實施貿易保護政策、採取技術脫鉤戰略、限制國際交流和人員跨國流動。「逆全球化」趨勢快速發展,其影響在疫情之後可能持續多年。

二是疫情削弱全球化的社會進步意義和吸引力。認為全球化是「雙刃劍」,以及流行病、金融危機、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路詐騙、駭客攻擊、兩極分化等皆因全球化所致的看法大行其道,這刺激了「反全球化」和「去全球化」兩種勢力的壯大,降低了人們對全球治理的期待。

三是疫情提升了民粹主義的全球影響力。民粹主義強調建立一個強力政府,管好本國事務,少介入國際事務,因此反對自由貿易,提倡保護主義;反對參與全球治理,提倡孤立主義;反對國際主義,提倡極端民族主義;反對移民和人員自由流動,提倡嚴格管控邊界。抗疫只能依靠本國政府的現實,也為民粹主義提供了案例支撐,推動民粹主義從歐美向更多地區擴散。

閻學通認為,面對「逆全球化」、民粹主義上升等現實,中國更應堅持改革開放,加大國際合作步伐。

xxx1月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舉行示威遊行。(圖/新華社,劉傑攝)

「觀察歷史上大國崛起的成功案例,都與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直接關聯。」閻學通說,當前大國戰略競爭向數字技術創新優勢聚焦。一方面,我們的國內改革有必要及時糾正不利於科技創新的規章制度,鼓勵學術創新的百花齊放。「綜合國力的提高建立在各個領域實力普遍提高的基礎上。所有領域都應該提倡創新,使『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觀念成為提高創新能力的普遍認知。」

另一方面,中國需要為擴大國際合作創造更多條件。對外開放包含「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方面。閻學通認為,「一帶一路」對「走出去」有較大推動作用,但中國還需要設計一個加大「引進來」的人才戰略,切實解決大規模引進世界高級人才面臨的難題。「能否利用全球人才的創新能力是贏得科技創新競爭的關鍵。如果我們的人才戰略局限於十幾億中國人和海外華人,而忽略世界其他幾十億人中的創新人才,把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到國際最先進水準是困難的。」

◎來源|新華社,作者:胡若愚、杜鵑、郭倩

【您可能有興趣】
美國正將最寶貴的資產推向中國:那些科學家和整個科學界
花俊雄:「民主峰會」擦亮美國的民主招牌了嗎?
中美鬥爭:一場圍棋大賽
中國的目標不是超越美國,而是超越自我
中國和美國,誰對非洲真的好?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