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夢想建立新美利堅帝國的歷史根源(下)|海外通訊
川普就職美國總統後,其擴張策略令人驚詫。不少人認為,這又是一場虛張聲勢。但只要對美國發展史稍有認識,就知道川普的擴張主張有其歷史根源。全文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下篇。
犇報編按
川普就職美國總統後,其擴張策略令人驚詫。不少人認為,這又是一場虛張聲勢。但只要對美國發展史稍有認識,就知道川普的擴張主張有其歷史根源。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在本文中指出,從獨立戰爭至今,美國通過購買、條約劃界、戰爭等方式實現了它的大幅擴張,從東部沿海13州殖民地發展成為地跨兩洋的廣袤大國。這部國土擴張史見證了美國的成長與發展,也反映了國際政治格局的變遷。如今,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領土面積第四大的國家。
1989年老布希曾派兵入侵巴拿馬,逮捕巴拿馬最高領導人曼紐爾·諾瑞加到美國審判。川普稱不排除以武力奪回巴拿馬運河,不能等閒視之。美國想要併吞加拿大,則是一直藏在歷史裡的老野心;買下格陵蘭島,更是美國長達百年的未竟事業。
川普夢想建立一個新的美利堅帝國,「讓美國再次偉大」,提出奪回巴拿馬運河、吞併加拿大、購買格陵蘭島、更名墨西哥灣的「四大宏願」,但都沒有獲得熱烈響應,看來川普只能徒呼奈何。全文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下篇。
![xxx xxx](/public/files/1898年美國為爭奪古巴而發動同西班牙的戰爭。圖源:網路圖片.ed35462fd5540fdd.jpg)
川普夢想建立新美利堅帝國的歷史根源(下)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美國對加拿大從併吞策略改為經濟合作與聯盟戰略
二戰結束後,美國迅速崛起為世界超級大國,全球戰略布局變得更加複雜。
在冷戰期間,美國意識到,通過經濟合作和戰略聯盟可以更好地實現其全球戰略目標,而無需通過吞併來獲取資源和地緣優勢。
此時,美國與加拿大的關係也發生了顯著變化,雙方開始在防務、經濟等多個領域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
美國發現,通過經濟合作和貿易可以輕鬆獲取加拿大的豐富資源,而無需承擔直接管理和軍事駐紮的成本。
加拿大長期以來是美國的重要能源供應國,雙方在能源、礦產、製造業等領域高度互依。
![xxx xxx](/public/files/加拿大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豐富礦產。圖源:the Mining Association of Canada.ed21f1e56a3c0f38.jpg)
通過簽署《北美防空司令部協定》(NORAD)等戰略合作協議,美國不僅保障了自身的安全,還確保了對加拿大資源的穩定獲取。
加拿大是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兩國在能源、礦產、製造業及服務業等多個領域高度依賴。
通過自由貿易協定和緊密的經濟合作,美國無需通過軍事手段獲取資源,而是通過和平的貿易關係實現互利共贏。這種經濟上的依賴不僅促進了兩國的繁榮,也減少了衝突的可能性。
![xxx xxx](/public/files/圖為加拿大與美國的邊界。圖原:網路圖片.c075b178b61f1346.jpg)
1957年,美加兩國簽署了《北美防空司令部協定》(NORAD),成立了聯合防空指揮部。
根據這一協議,美國空軍與加拿大空軍共同守護北美的領空安全,確保兩國免受外來威脅。
除此之外,加拿大的軍事建設逐步融入美國的安全體系,雙方在多個軍事行動中緊密配合,特別是在反恐戰爭和海上執法等領域。
加拿大為美軍提供後勤支持和戰鬥力量,使得加拿大在軍事上成為美國的重要盟友,而非潛在的吞併對象。
儘管加拿大在名義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在經濟上對美國的依賴深深扎根。作為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加拿大的資源出口、製造業和服務業高度依賴美國市場。
這種經濟上的緊密聯繫,使得加拿大在國際事務中往往與美國保持一致,以確保雙方的經濟利益。
加拿大的國防建設與美國密切合作,通過NORAD等軍事協議,確保了北美的安全。
雖然加拿大保持一定的軍事獨立性,但在實際行動中與美軍配合默契,共同應對各種安全威脅。這種軍事上的依賴,使得加拿大在戰略上始終與美國保持一致,避免了潛在的衝突。
在政治和外交領域,加拿大的外交政策也與美國保持一致。在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事務中,加拿大常常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
儘管在一些問題上保持獨立立場,如環境保護和社會福利,但總體而言,加拿大始終是美國在全球舞台上的緊密盟友。
![xxx xxx](/public/files/美國和加拿大的國界線總長度8891公里。圖源:網路圖片.356a7bbb217e7009.jpg)
通過歷史上的兩次軍事入侵失敗、冷戰後的經濟與軍事合作,以及美國南北戰爭對加拿大自治領形成的深遠影響,美國選擇了通過合作與聯盟而非吞併來維持與加拿大的關係。
這種戰略選擇不僅保障了美國的安全和資源獲取,也確保了加拿大的獨立與繁榮。美加之間的緊密合作關係,雖然在某些方面顯得不夠平衡,但在當前複雜的國際格局下,雙方達成了互利共贏的最佳狀態。這一關係的穩定與發展,成為北美大陸和平與繁榮的重要基石。
![xxx xxx](/public/files/加拿大人口最集中的地區都基本靠近美國,因此對外貿易的重心只能是「南向」。圖源:Differentiated Analytics.6edef9eafa27866b.jpg)
從美國獨立後直到今天,各種加拿大兼併運動(Movements for the annexation of Canada to the United States)一直存在,包括支持美國吞併加拿大的部分或全部領土。若是美加兩國合併,國土面積將達1900多萬平方公里,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在早期的美國,許多政治人物贊成侵略或吞併加拿大,甚至預先批准加拿大加入美國在1777年制訂的《邦聯條例》。著名的1812年戰爭就是因為美國入侵加拿大而爆發的。歷史學家約瑟夫·萊維特(Joseph Levitt)指出,「自1871年《華盛頓條約》率先實際承認新自治領加拿大以來,美國政府未曾提議或推動加拿大兼併運動。在美國的政治舞台上,也沒有出現過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說服或強迫加拿大人加入美國。」事實上,在加拿大這一方也沒有出現過任何朝這個方向的重要倡議。歷次民調顯示,只有少數加拿大人支持美加合併,比例不超過13%,而反對美加合併的加拿大人比例卻超過85%。
![xxx xxx](/public/files/支持吞併加拿大的支持者將加拿大描繪成美國的第 51 個州。圖源:維基百科.7c325c827888683e.png)
2025年1月6日,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在其社交媒體平台上發文稱,「如果加拿大成為美國的一部分,將符合其國家利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則回應稱:「加拿大絕不可能,也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一部分。」如果整個加拿大或者部分加拿大要加入美國,就必須遵守1982年憲法第41條,這意味著加拿大脫離特定管轄權必須得到參議院、國會和所有10個省的立法機構的同意。僅這一條就告訴你這是一種非常不可能發生的情況。
川普重啟美國百年未竟事業:買下格陵蘭島
在確定川普重返白宮後,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AFPC)高級研究員、曾在川普政府擔任過國安會幕僚長的亞歷山大·格雷(Alexander Gray)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川普在開啟第二任期之後,應該繼續美國長達百年的未竟事業:「買下格陵蘭島」。
格雷在文章中列舉,自19世紀以來,格陵蘭島在北大西洋的戰略位置就一直是美國戰略家們討論的焦點,1860年,時任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就曾委托調查格陵蘭島,雖然報告指出,格陵蘭島的自然資源可能適合進行戰略投資,但美國並沒有進一步推動這個項目。
![xxx xxx](/public/files/格陵蘭地理位置。圖源:Google地圖,犇報製圖.344123e922f25042.jpg)
1867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首次提出購買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丹麥向納粹德國投降,美國占領格陵蘭島時,關於併吞格陵蘭島的言論再次浮上台面。1946年,杜魯門(Harry Truman)總統曾向丹麥開價1億美元等值的黃金,附帶一塊阿拉斯加油田權益交換格陵蘭島。但這一提議被丹麥婉拒。
深處極地的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蘊藏著令人艷羨的稀土與油氣資源,然而,覆蓋全島五分之四陸地總面積的巨大冰蓋平均厚度達1500米,島上各類資源也因環保原因被限制開發。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覬覦格陵蘭島上百年的美國一再暴露其貪婪的「擴張企圖」。
目前,格陵蘭島是丹麥王國的海外屬地與王國內的自治體,全島面積為216.6萬平方千米,在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全境大部分處在北極圈內,氣候嚴寒。相比起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該島的首府努克更靠近美國紐約。
![xxx xxx](/public/files/從地球北極視角看戰略位置。圖源:Google地圖,犇報製圖.7c78cc52b3180d94.jpg)
格陵蘭島無冰地區的面積為34萬1700平方公里,但其中北海岸和東海岸的大部分地區,幾乎是人跡罕至的嚴寒荒原。該島總人口約5.6萬人,島上有人居住的區域約為15萬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區,因紐特(愛斯基摩)人占多數。
公元982年,北歐殖民者「發現」了格陵蘭島,1261年該島成為挪威的殖民地。1380年丹麥與挪威聯盟,格陵蘭島轉由丹麥、挪威共同管轄。1841年丹麥、挪威分治後,成為丹麥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格陵蘭島一度由美國代管,戰後歸還丹麥。
相比起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格陵蘭島首府努克更靠近美國紐約。
1979年5目1日起格陵蘭島正式實行內部自治,但外交、防務和司法仍由丹麥掌管。與法羅群島在1948年獲得的地位一樣,它成為在丹麥王國名義下一個有著特殊地位的地區。2009年,格陵蘭島在全民公決中批准了《自治法》,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委由丹麥代管的過渡政體。
![xxx xxx](/public/files/格陵蘭文化以因努伊特人的文化為主,深受維京文化影響。圖為格陵蘭小學生在開學第一天穿上傳統服飾上學。圖源:維基百科.8466b831b8289855.jpg)
當地時間2025年1月7日,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總理穆特·埃格德(Mute Egede)在社交媒體臉書上回應川普的購島言論:「讓我再說一遍,格陵蘭島屬於格陵蘭人民。我們的未來和爭取獨立的鬥爭是我們的事。」
埃格德寫道:「雖然其他人,包括丹麥人和美國人,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我們不應該被狂熱情緒所左右,也不應讓外部壓力迫使我們偏離自己的道路。未來屬於我們,由我們來塑造。」
埃格德同時重申,其政府正在為格陵蘭島最終與丹麥脫離而努力。
此前,埃格德在新年致辭中已表示,強烈呼籲格陵蘭島獨立並擺脫殖民主義的「枷鎖」,並稱「有必要」採取重大措施脫離丹麥實現獨立。
![xxx xxx](/public/files/格陵蘭國旗。圖源:維基百科.38d1f6597d273890.png)
![xxx xxx](/public/files/格陵蘭國徽。圖源:維基百科.de86cbdc40c20776.png)
格陵蘭島未開發的礦產資源與重要的戰略地位
然而,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丹麥政府每年對格陵蘭島援助約5億美元,占該島公共預算將近一半,而丹麥因為格陵蘭島的地理位置才能躋身北極5國,因此儘管格陵蘭島民間經常出現獨立的呼聲,其與丹麥政府仍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很少有人認為其能實現完全的獨立。
出於環境保護原因和原住民的反對,格陵蘭島一度禁止開採石油和天然氣。
據路透社報導,漁業是格陵蘭島的經濟支柱,占出口額的95%以上,但產值易受到過度捕撈和價格波動的影響。因此,格陵蘭島試圖實現經濟多元化,當地正研究如何從島上的礦產資源中獲利。
在格陵蘭島廣袤的冰蓋之下,是大量因惡劣的自然和交通環境而未得到廣泛開發的礦產資源儲備,包括有儲量巨大且品質較高的鐵礦、紅寶石礦、金礦和油氣資源,還有極其豐富的稀土資源和鈾礦資源。格陵蘭島西南部可凡地區的稀土礦儲量估計有6.19億噸,位居世界第二。此外,格陵蘭島首府努克附近發現了海上石油,東海岸發現北極最大的油氣田。
據美聯社報導,紐約大學氣候科學家大衛·霍蘭德(David Holland)表示,全球變暖的局面下,格陵蘭島就像一個敞開的冰箱,該地區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四倍。過去,其巨大冰蓋下方蘊藏著的稀土礦物、鈾,以及儲量達數十億桶的石油資源曾難以開發,目前正變得越來越「誘人」。
![xxx xxx](/public/files/川普正盯著手機上的購物軟體,似乎在考慮該買下哪件商品,購物車中包括加拿大、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圖源:埃里克「X」.ce137d8d69bfe726.jpg)
美國俄亥俄大學環境學教授傑夫·達貝爾科(Geoff Dabelko)說,許多稀土礦物目前主要由中國供應,是手機、電動汽車等商品和炸彈等武器的重要原料。當前美國一些人執著於「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認為控制格陵蘭島、實現稀土來源多樣化對美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因此美國等國對格陵蘭島「很感興趣」。
此外,美國將格陵蘭島視為監控北極和北大西洋地區軍事行動的理想之地,該島北部有美軍駐防的皮圖菲克軍事基地(原名圖勒空軍基地),是美國重要的防空反導前哨和支點。如今,該基地已部署情報搜集設施、導彈預警系統和衛星監測站點,可監測來往船隻信息、預警襲擊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近年來,美國對該基地不斷加大軍事投入。2023年,美國空軍F-35A戰機首次部署該基地,美軍還表示,將通過增派特種部隊、提高軍演數量等方式增強美國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威懾力。
![xxx xxx](/public/files/皮圖菲克軍事基地位於格陵蘭西北部的卡納克鎮,也是美國最北的軍事基地。圖源:維基百科.e7be43155f0fa3a1.jpg)
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鄰近格陵蘭島的北極航道的可通行時間和範圍都在增加。未來亞歐貿易未必需要走蘇伊士運河,而是可以通過白令海峽穿越北冰洋直達,不論走哪條航線,幅員遼闊的格陵蘭島都是繞不開的一站。
川普夢想建立新美利堅帝國,看來只能徒呼奈何
川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時就表示有意購買格陵蘭島,甚至考慮用美國海外屬地波多黎各換取該島,一度導致美國與丹麥兩國間關係緊張。當時遭到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的拒絕後,川普曾一怒之下於2019年8月取消了原定的丹麥之行。
去年12月,重返白宮的川普,以美國當選總統身份宣布美國駐丹麥大使時,重提「買島」一事。他宣稱擁有和控制格陵蘭島對美國的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雖然川普「購島」的言論可能顯得不同尋常,但一個多世紀以來,歷任美國總統都試圖控制格陵蘭島。
丹麥總理弗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riksen)1月29日啟程巡訪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及北約(NATO)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等北約領袖。她與朔爾次在會後記者會上發表聯合聲明稱歐洲領土不容改變,不會因脅迫而有所變動。丹麥廣播公司等丹麥媒體報導稱,弗瑞德里克森此行發出清楚訊息,要使美國總統川普了解丹麥有歐洲盟友堅定支持,也讓丹麥民眾知道歐洲主要國家與丹麥的緊密關係。她此行反映出丹麥政府面對川普想取得格陵蘭的企圖已準備好打長期戰。
![xxx xxx](/public/files/2025年2月5日,丹麥總理弗瑞德里克森在首相施凱爾陪同下,參觀英國首相官邸唐寧街10號。圖源:Mette Frederiksen臉書.f5f49e20d9a5ed44.jpg)
弗瑞德里克森接著前往巴黎會見法國總統馬克宏,最後到比利時布魯塞爾會晤北約秘書長呂特。弗瑞德里克森此行的訪問凸顯了歐洲的團結,明確向歐洲甚至全球傳遞清楚信息,必須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
![xxx xxx](/public/files/北約成員國地圖。丹麥與格陵蘭島也是北約成員之一。圖源:百度百科.40c537201c17c99b.jpg)
格陵蘭最新民調顯示,85%的格陵蘭居民不願成為美國的一部分,僅6%受訪者同意成為美國一部分。格陵蘭總理艾格德表明當地是非賣品,前途由格陵蘭人自行決定。
既然格陵蘭人民對加入美國並無強烈意願,儘管美國對格陵蘭充滿興趣,但要實現購買幾乎不可能,
川普夢想建立一個新的美利堅帝國,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但他所提出的「四大宏願」都沒有獲得熱烈的響應,看來他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上篇|川普夢想建立新美利堅帝國的歷史根源(上)
◎下篇|川普夢想建立新美利堅帝國的歷史根源(下)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 川普夢想建立新美利堅帝國的戰略思維
‧ 川普驅逐2000萬非法移民,真的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嗎?
‧ 成吉鹿|當今世界的風雲人物:拜登、澤倫斯基、川普
‧ 川普二度入主白宮後的強硬移民政策令世界不安|對話空間
‧《中國製造2025》讓美國迎來新的「斯普特尼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