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鹿|中國宏偉的運河計劃
中國在公路、鐵路、航空都完善以後,才開始投資宏大的運河計劃,連通淮河,長江以及珠江三大水系,建構網狀的內河運輸。計劃在2035年完成世界級的內河航運體系。建立5000噸級的橫貫東西,連接南北,通達海港的國家水運網絡,中國將是交通最進步的國家。
◎作者|成吉鹿(自由撰稿人)
因為開鑿運河成本昂貴,所費不貲,中國必須在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八橫八縱的高速鐵路,絡繹不絕的民用航空都成形之後,才開始宏偉的運河計劃。
中國在東部有密集的高速公路,以京津區、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為核心,向外輻射延伸。在中部的高速公路,以武漢、長沙、鄭州等城市為中心,形成了區域內的交通骨架。在西部的高速公路,以西安、成都、重慶、昆明、烏魯木齊等城市為樞紐的公路網。總長度超過17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所有道路,包括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和鄉村道路的里程超過500萬公里,這一龐大的公路網絡覆蓋全國,通達所有的村落。

八縱的高速鐵路包括:
1、沿海通道(連接大連,廣西北海,等東部沿海城市);
2、京滬通道(連接北京、上海);
3、京港通道(連接北京、香港);
4、哈京港澳通道(連接哈爾濱、北京、港澳);
5、呼南通道(連接內蒙古呼和浩特、廣西南寧);
6、京昆通道(連接北京、雲南昆明);
7、包海通道(連接內蒙古包頭、海南海口);
8、蘭廣通道(連接蘭州、廣州)。
八橫的高速鐵路包括:
1、綏滿通道(連接東北綏芬河至滿洲里);
2、京蘭通道(連接北京、蘭州);
3、青銀通道(連接山東青島、寧夏銀川);
4、陸橋通道(連接江蘇連雲港、新疆烏魯木齊);
5、沿江通道(連接上海、成都等長江流域的城市);
6、滬昆通道(連接上海、雲南昆明);
7、廈渝通道(連接廈門、重慶);
8、廣昆通道(連接廣州、雲南昆明)。
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6.2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為4.8萬公里,佔世界高速鐵路66%。
中國航空國內平均每日航班1.5萬次,全年550萬班次。國際平均每日航班915次,全年34萬班次。全國有270個運營的機場。中國民用航空的飛機總數約為4,000架。

中國的低空經濟正處於快速起始的發展階段,城市之內及城市之間的乘客,救援及物流的經濟規模突破5000億元人民幣。因為是新興的航空事業,需要基礎建設,法律規範和安全技術來引導低空經濟。中國是民用航空業規模龐大營運進步的國家。
中國主要內河航道包括:
1、長江水系,航道全長約6,300公里,主要港口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是中國最長的河川航道;
2、珠江水系,航道全長約2,214公里,主要港口如柳州,南寧,廣州、深圳、珠海等,僅次於長江水系;
3、淮河水系,航道全長約1,000公里,主要港口如江蘇蚌埠、安徽淮南等;
4、黑龍江水系,航道全長約2,800公里,主要港口如哈爾濱、佳木斯等。

為了溝通淮河水系,長江水系,珠江水系之間的縱向連繫,構成水運網絡,中國這幾年提出了宏偉的運河計劃,包括以下6項龐大的投資計劃:
平陸運河(廣西南寧,北部灣出海口):全長約134.2公里,從廣西橫州的鬱江到陸屋鎮的欽江進入北部灣。為廣西內陸廣大腹地開通了北部灣出海口,經濟利益極大。投資727億元人民幣,2022年動工,2026年完工,可行駛5,000噸船隻。

湘桂運河(湖南,廣西):全長約300公里,開通了湖南的湘江和珠江的支流漓江,從長江到洞庭湖到湘江到漓江到珠江,連接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總投資約1500億元人民幣,可行駛5000噸船隻。

浙贛粵運河:由浙贛運河和贛粵運河連成。浙贛運河(錢塘江、贛江)從杭州到金華到衢州到南昌,連接錢塘江、贛江,水道全長約688公里。贛粵運河(贛江,北江)從江西贛州到桃江到廣東南雄到韶關到廣州,連接江西贛江和廣東珠江的支流北江,水道全長約1,300公里。浙贛粵運河投資3,200億元人民幣,水道全長約1,988公里,連接長三角與粵港澳兩大經濟圈,可行駛5,000噸船隻。

江淮運河(長江,淮河):從安徽合肥到蚌埠,是長江,淮河之間的第二條運河,旨在改善安徽省內水路運輸條件,以及調節長江,淮河的水量。全長約500公里,總投資約950億元人民幣,已於2024年通航,可行駛5,000噸船隻。

荊漢運河(荊江,漢江):武漢和宜昌之間的V形長江河道常出現航道擁擠瓶頸,水深不足的障礙。如果在長江兩條支流荊江,漢江之間開鑿筆直的全長500公里的荊漢運河,可以節省航程150公里,疏導瓶頸,提升水運效率。計劃投資約748億元人民幣,可行駛5000噸船隻。

河南省內運河計畫:計畫投資約1416億元人民幣,實施47個內河水運項目,連接黃河、淮河和長江水系。

中國自戰國時代即有開鑿運河的記錄,靈渠位於廣西桂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開鑿於秦代,秦始皇費時五年完成。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是嶺南地區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建造了零散的航道。煬隋帝將其貫穿成從燕京(北京)到臨安(杭州)的完整運河。經過唐朝,宋朝不斷擴建修繕疏濬,達到了最盛大的規模,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水上運輸路線,運河全長約1797公里,漕運一向是歷朝政府的重大開支,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穿越南嶺,全長37公里。圖源:網路圖片.18bc59ea9519d775.webp)

雖然現今的公路、鐵路、航空運輸發達,但是水路運輸仍然成本最低,只有鐵路的一半。相較於公路、鐵路、航空,開鑿運河是成本最昂貴的交通建設,因為除了開鑿運河本身的成本,為配合計劃可行駛5,000噸船隻,上下連接的河流湖泊都必須疏浚航道,維持船隻的航道一路暢通,運河必須調節水位保持航道深度,不斷的挖泥疏浚,建設沿岸的港埠,打造堤岸的綠帶景觀,維護河水的清潔。運河也肩負合理的水資源調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增強防洪抗旱能力。
所以中國在公路、鐵路、航空都完善以後,才開始投資宏大的運河計劃,連通淮河,長江以及珠江三大水系,建構網狀的內河運輸。計劃在2035年完成世界級的內河航運體系。建立5000噸級的橫貫東西,連接南北,通達海港的國家水運網絡,中國將是交通最進步的國家。
◎作者|成吉鹿(自由撰稿人)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 中國美國的國力比較
‧ 2025年中國國力攀上分水嶺的稜線
‧ 一帶一路光輝裡的坑坑疤疤
‧ 中國帶動新一輪清潔新能源的工業革命
‧ 中國在美國全面制裁下如何自我砥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