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資本主義不能消除腐敗──以英國為例
英國的例子告訴我們,資本主義和多黨制從來不是也不可能是有效防治腐敗的靈丹妙藥,多黨制本身並沒有、也難以解決腐敗問題,解決腐敗問題不應該也不可能只有一種模式。所有鼓吹「民主包治腐敗」的話語陷阱,都可以休矣!
◎來源|朝陽大俠
◎作者|希聲
無論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姓資還是姓社,反腐敗都是永恆的話題。西方話術告訴我們,所謂「民主國家」有分權制衡,因此可以有效解決腐敗問題。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就以英國為例管窺一二。
英國是資本主義的鼻祖,自詡「民主化進程的樣板」,在「透明國際」發布的清廉印像指數(CPI)中長年名列前茅。但這些漂亮的頭銜遮不住英國系統性腐敗的頑疾。
——官商勾結形成金錢政治。西方政治的一大特點就是政客為資本代言。在英國,資本通過政治獻金、游說、旋轉門等方式圍獵政黨和官員,攫取政治權力,民眾早已見怪不怪。
許多政客卸任後退而不休,在資本集團擔任顧問,不僅年入百萬美元,還通過演講等活動大肆撈金。政客不僅在政策上向金主傾斜,還直接推薦授予其貴族身份,助其進入議會上院,直接參與立法和重大事項決策。
——「山頭主義」污染政治生態。英國政黨內部派系林立,裙帶關係盛行。以執政黨保守黨為例,黨內大佬背後都有一幫擁躉,各唱各的調,各推各的人,加劇內鬥和動蕩不定。
——作風問題引發政治動蕩。高層帶頭違規是典型。有的政客接連曝出醜聞,不僅導致本人辭職,也使其所在政黨陷入政治危機,支持率落後於反對黨,甚至有黨內議員「叛變」。
——「前腐後繼」成為政界常態。近年來,英國多次曝出議員腐敗及作風醜聞,或涉嫌性侵,或涉嫌違規游說,或涉嫌違規兼職,甚至還有人在議會開會時觀看色情視頻。
據英媒報導,50多名議會下院議員因涉嫌不正當性行為被調查,但目前僅一名議員因性侵被定罪,個別議員被剝奪議員資格,其他醜聞則不了了之。英國雖有數十個相互獨立的監督機構,但對腐敗問題發現多、調查少、處罰更少,難以形成有效震懾。此外,得益於旋轉門,議員即便被開除也不愁找不到高薪工作,因此更加有恃無恐。
既然英國腐敗問題層出不窮,
那麼「清廉」的錯覺又從何而生呢?
立法上偷換概念「減少」腐敗。一是通過法律「規範」政治獻金、游說、旋轉門等腐敗問題,合法化金錢政治的「大腐敗」。二是通過《議員行為準則》《部長守則》等各類準則,把作風上的「小腐敗」界定為「不當行為」。三是將刑法上的腐敗限定為賄賂。英國出台的《防止腐敗法》名為防止腐敗,實僅涉及反賄賂,貪污、挪用等腐敗犯罪行為一般稱為欺詐。
拉攏盟友壟斷反腐敗國際評價標準。一是熱衷於在《反腐敗公約》等多邊框架下建立履約審議機制,借此提高對本國評價,抹黑別國狀況,甚至干涉別國內政。二是2013年率先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制定反賄賂管理體系國際標準,推動ISO於2016年發布首個國際反賄賂管理體系認證標準ISO37001。三是直接通過捐款影響「透明國際」清廉印像指數。「透明國際」官網顯示,2021年18個政府機構捐款占其總收入的59.5%,除不丹和台灣外,其他16個機構均來自發達國家,其中包括英國外交發展部。
對內高調吹噓反腐措施。英國反腐敗立法、措施、機構繁多,往往出現一類問題就出台一部法律、采取一項措施、甚至設立一個機構,實際上雷聲大雨點小。例如,2004年高調設立首相反腐敗協調人一職,聲稱負責推動英國反腐敗戰略實施,領導對外反腐敗合作,但近年已杳無音信。
2010年出台的《反賄賂法》號稱是「史上最嚴厲的反腐敗法」,但事實上只包括受賄罪、行賄罪、向外國公職人員行賄罪、商業組織防止賄賂失職四個罪名,且執法力度不足。
2016年「巴拿馬文件」事件後,英國政府即宣布投入1000萬英鎊成立專門工作小組,但後續卻無進展。盡管頻繁出現反腐「爛尾工程」,但被忽悠的民眾仍認為本屆政府「認真」反腐。
對外努力扮演國際反腐「領頭羊」角色。英國將反腐敗國際合作與其外交布局相結合,廣泛參與各類反腐敗國際機制,引導議程設置和議題討論。
比如高調推廣實際受益人透明度,粉飾英國本土和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等海外領地已成為洗錢天堂的事實。將反腐敗同對外援助等掛鉤,向發展中國家推銷其反腐理念和制度。建立單邊「反腐敗全球制裁機制」,居高臨下對別國官員進行評判和處罰,把自己塑造成反腐的道德和法律裁判。
英國為何不能有效解決腐敗問題?
歸根結底還是制度問題。
選舉政治必然造就權錢交易。選舉包括大量輿論宣傳、集會演說活動和選民政治傾向分析,以及無數台前幕後的操作,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個人靠政黨,政黨靠資本。擁有資本不一定當選,但沒有資本則是毫無勝算。逐利的資本介入政治並俘獲政黨和議員後,必將使政黨成為少數人謀利的政治集團。
多黨輪替決定無法刀刃向內。腐敗問題關乎政黨形像和選舉成敗,歷來是各派相互攻訐的重要籌碼。執政黨為維護執政地位本能捂蓋自身腐敗問題,以防被反對黨抓把柄、做文章,被曝光後又想方設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免損失議席。這種不願清理門戶、竭力護短的做法,只能助長腐敗滋生蔓延,無法實現自我革命。
不信任投票制導致拉幫結派。比如,英國保守黨規定,超過15%的黨內議員書面動議可對黨首發起不信任投票,獲半數以上支持通過則可將其罷免。目前保守黨僅356名下院議員,意味著54人即可發起不信任投票,179人可決定首相去留。
此種低門檻的不信任投票制度,使得黨內議員為一己私利紛紛投靠依附大佬,由此形成團團伙伙,嚴重破壞黨內政治生態。
「贏者通吃」制度助長逐利傾向。在議會內閣制國家,贏得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可以同時控制議會和政府,擁有立法權和行政權並壟斷政治資源,吸金能力也遠超反對黨。
據英媒統計,2021年11月,英國保守黨有90名議員在企業兼職,而工黨僅有3人,額外收入最高的10名議員均隸屬保守黨。這種制度設計使各政黨聚焦競選,越來越短視化、功利化,以競選思想為綱領、爭名奪利為目標的政黨,自然難以有效防止腐敗問題。
此外,英國以選舉為核心的「民主制度」雖使選民通過投票實現政治參與,但在選舉結束後,選民缺乏有效途徑參與政府決策、監督政府行為。同時,執政黨可通過執政地位和背後資本影響媒體,使號稱「第四權力」的輿論監督也打了折扣。
英國的例子告訴我們,資本主義和多黨制從來不是也不可能是有效防治腐敗的靈丹妙藥,多黨制本身並沒有、也難以解決腐敗問題,解決腐敗問題不應該也不可能只有一種模式。所有鼓吹「民主包治腐敗」的話語陷阱,都可以休矣!
◎作者|希聲
◎來源|朝陽大俠
【您可能有興趣】
‧ 糧食.飢荒.戰爭:讓數百萬人飢餓的資本主義糧食生產方式
‧ 在資本主義與開發主義面前,2030年禁止全面濫伐只是「空話」
‧ 想不到!大富翁原本是設計來揭露資本主義壟斷的黑暗面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應對中國的最好方式就是建設新社會主義
‧ 從戰貧到抗疫: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