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榮:美台都在賭,大陸不會真「武統」
不論是歐美打台灣牌,還是台灣主動迎合,這兩方動作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把局勢推向進一步緊張。我的直覺是這兩方都在賭,賭大陸內部事情多,賭大陸還在求發展,不想讓經濟發展停滯,因此沒有下定真正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
◎來源|觀察者網
近期美方爆炒台灣議題,先是美國總統拜登二度承諾「保衛台灣」,再是國務卿布林肯公然「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系統」。在歐洲,從歐洲議會到某些國家,也接二連三公然干涉台灣問題。
與此同時,「台獨」勢力在島內「一唱一和」打配合。
歐美為何此時在台灣問題上加強與中國的對抗?若台海真爆發熱戰衝突,美國又會如何介入?觀察者網就相關問題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
觀察者網:在台灣問題上,最近有人問拜登,若台海兩岸發生衝突,美國是否會協防台灣,他給了肯定答案,但後來白宮又出來澄清。有專家認為拜登這話是「口誤」,因為這跟他在小布希時期對台灣問題的態度完全不同。您覺得拜登此時這樣表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金燦榮:拜登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搖擺,首先反映出美國決策層或者說美國戰略圈子現在的對華態度是矛盾的,團隊內部是不團結的——一部分決策者及利益集團希望中美能恢復貿易,緩和緊張,但還有一部分群體尋求對抗,包括在台灣問題上的對抗。
所以我們最近能看到一些積極因素,比如孟晚舟回國、劉鶴與美財政部長耶倫通話、美國擬重新豁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但同時又看到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變本加厲。
其實原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就是有兩面性的,它的「一中」政策有個前提,就是希望中國大陸不要採取非和平手段解決統一問題,但咱不答應。現在美國覺得大陸動作比較多,所以要借支持台灣的表態,對大陸的軍事壓力進行反制。
這幾天布林肯宣佈美國支援台灣參與聯合國系統,這其實也是它們的一種新思路,就是把台灣問題國際化。我們認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而美國試圖把台灣問題國際化,把它變成聯合國內的一個問題,希望借此對中國形成某種牽制。它的動機是這樣的,至於能不能達到,那是另一回事。
觀察者網:您剛提到拜登團隊內部不和諧,考慮到現在美國國內反華情緒強烈,這是否說明拜登現在已經沒有辦法控制住國內的右翼勢力?
金燦榮:這說明拜登對美國國內右翼勢力的控制力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弱,有點控制力,但不是很強,所以他的政策就很容易搖擺。因此,我們在處理相關問題時也要多注意,可以和美國談,但對於是否做出讓步要非常慎重,不然就麻煩了。
當然,眼下還不是談下一步合作的時候,要先把台灣危機控制住——拜登的表態和布林肯的聲明對「台獨」分子有一定的鼓勵作用,這讓台灣問題變得更嚴峻了。
觀察者網:美國不斷在輿論上表態支持台灣入聯或加入世衛等國際性組織,但幾乎都沒有實質性的推進,而每次我們又不得不回應。您認為我們應該怎麼控制住當下的「台灣危機」?
金燦榮:在布林肯發表聲明之前,歐洲議會剛通過一項決議提升與台灣的政治關係,因此布林肯的支持台灣入聯提議有一點呼應的意味。這可以視作部分西方國家集體針對中國大陸的一種政治攻勢,當然「台獨」分子在其中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我看來,他們想達到目的還是很難的。台灣入聯一事,如果讓安理會討論,我們肯定一票否決;如果他們把它弄成一個議題推上聯合國大會,則必須獲得至少2/3的投票才能通過,不過我估計他們拿不到這麼多票,因為我們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關係還是很好的。所以從正常程式來看,他們的目的很難實現;如果他們想出一些繞過現有程式的辦法,我們就要多注意了,看看他們有什麼新招,要及時阻攔。
觀察者網:在對台問題上,現在美國國內一些國際關係專家表示美國需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您認為對於美國而言,現在是戰略轉變的好時機嗎?如果要走向「戰略清晰」,他們可能會採取什麼樣的戰略?
金燦榮:現在美國國內還在爭論中,總體上對此還沒有定論。美國很難明確聲明,若兩岸發生軍事衝突,美國一定會軍事介入。「戰略清晰」會讓台海形勢更危險,會升高對抗,而美國軍方真沒勝利的把握。最近好多軍方高層說要和中國競爭,但他們同時也想避免和中國直接迎頭相撞。
再者,軍事介入代價太大。若泛泛地詢問美國普通民眾是否支持「台灣獨立」,大概多數會支持;若問他們是否支持美國因台灣問題跟中國這麼一個有核武器的國家作戰,我估計支持率就下來了。
所以我覺得他們還是會保持「戰略模糊」,不過姿態會比以往高一點,希望以此震懾中國,影響我們統一的決心。
觀察者網:您剛提到歐洲議會通過一份對台決議,最近不論是歐洲議會還是歐洲一些具體國家,在台灣問題上都非常起勁,其中部分原因是您剛提到的「台獨」分子在歐洲一些組織中根基很深,不斷在打通關係做工作,還有部分原因有沒有可能跟美歐之間關係的變化有關?它們這麼做,是對美國的跟隨,還是基於自己的利益判斷?
金燦榮:我覺得要分開看。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提出「新歐洲」和「老歐洲」的概念,比如近來因國內法和歐盟法律地位高低問題而和歐盟吵得不可開交的波蘭就屬於「新歐洲」。「新歐洲」有個特點,就是親美,雖然其中一部分甚至加入了歐盟,但心理上其實跟美國更近一些,很容易受到美國影響,跟美國跟得特別近。最近立陶宛、捷克跟我們鬧,後面就有美國的黑手。
而「老歐洲」,相較之下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看法。它們近來對中國態度有點惡化,在新疆問題上鬧得比美國還兇,我覺得是出於對中國進一步崛起的抵觸,拒絕接受中國崛起,對中國的崛起感到嫉妒恨。
觀察者網:我有一點不太明白,疫情之下,歐洲也好,美國也罷,經濟、民生都非常不景氣,比如英國前段時間出現「斷氣」問題,美國現在面臨供應鏈危機。理性來看正是需要與中國合作的時候,它們現在這樣狂打台灣牌,能從中獲得什麼收益?
金燦榮:中國因為疫情處理得相對較好,所以上升的態勢比前幾年更為明顯。雖然發展的速度比前幾年慢一點,但考慮到其他國家、地區很多都是負增長,因此可以說我們追趕歐美西方國家的速度在提升。這是它們緊張感上升的原因之一。
另外,它們也可能擔心,中國大陸趁著疫情之下各家自身難保,出手把台灣問題解決了。我認真拜讀、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這講話裡有個關鍵邏輯,就是辛亥革命的目標是民族復興,而民族復興包括祖國的完全統一,因此要解決台灣問題。換言之,這次講話說明解決台灣問題已被提上辦事日程。可能基於此,美西方國家認為它們必須一起發聲,防範中國大陸採取下一步行動。
觀察者網:所以它們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要阻止中國崛起,或阻止我們盡可能快地解決台灣問題,以免失去一個對付中國的抓手。不過,看台灣方面也很樂意歐美攪和進來,樂意被它們當作牌來打。您剛提到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在這之後,蔡英文有一個「雙十」演講,不知您對蔡的演講及其近期的一些出格言行作何解讀?
金燦榮:蔡英文今年的「雙十」演講有不少措辭非常消極,比如以前她稱我們「對岸」或「大陸」,這次一律用「中國」。另外,她也在演講中特別強調、提升台灣對西方國家的價值。
可以說,現在的民進黨領導層或民進黨精英已有堅定的「台獨」意識,面對跟大陸實力差距越來越大的現實,他們的焦慮感不斷上升,所以他們一方面買新武器、請美國人做軍事顧問,借此發展軍事能力,另一方面抬升台灣對西方世界的所謂的價值,希望借助西方力量保護自己。
不論是歐美打台灣牌,還是台灣主動迎合,這兩方動作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把局勢推向進一步緊張。我的直覺是這兩方都在賭,賭大陸內部事情多,賭大陸還在求發展,不想讓經濟發展停滯,因此沒有下定真正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
觀察者網:您剛也提到軍事衝突的代價會非常之大,那在此之外,若兩岸發生實質衝突,您認為美國會有哪些手段參與進來?
金燦榮:美國還是有很多手段的,比如把中國公司踢出現有的國際交易體系等金融制裁,或者其他一些經濟制裁,比如最近的一則消息——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國電信在美開展業務。
總體來看,因為跟中國作戰沒有勝利的把握,所以軍事干預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經濟制裁是一定會有的。所以在八月份的會議上習主席強調要加強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這是應對可能到來的經濟制裁的一個辦法。此外,我們也要加強國內生產、開拓新的夥伴,多種手段一起應對。我們準備得越好,它們制裁的效果就越差。
反正對中國而言,應對的辦法還是有的。美國、歐洲推出一系列新動作,我們眼下是嚴厲警告,希望它們改弦更張;如果交涉無效,我估計會有行動;如果後續行動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坦率來講,不排除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如果局面真的穩不住,真的發生衝突,我們就迎接衝突,我覺得我們的勝算還是比較大的。
◎來源|觀察者網,採訪:小婷、李泠
【您可能有興趣】
‧ 花俊雄:當美國失去西太平洋─美中第二島鏈的新均勢|海外通訊
‧ 水秉和:拜登大叔出了什麽問題?|海外通訊
‧ 阿富汗,是美國國運走下坡的起點嗎?
‧ 中國的目標不是超越美國,而是超越自我
‧ 中美鬥爭:一場圍棋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