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編輯部
中國挨罵的反擊:《2020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全文(上)
近幾年來,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中國大陸已解決「落後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的問題,現在要開始解決「失語就要挨罵」的問題。在 3月18、19日,中美於阿拉斯加會談,開啟中美關係新的局勢下,大陸發表的《2020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可視為解決「挨罵」問題的具體作為。兩岸犇報特轉載全文,供犇報讀者參考,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此為上篇。
「中華第一劍」 證明中國2800年前就有冶鐵技術
這是一把國君心愛之劍,全長33釐米,是把仿生寶劍:劍柄坐地,像一枝破土而出、英姿颯爽的翠竹。這把工藝之劍將中國人工冶鐵史提前近兩個世紀,被譽為「中華第一劍」。
美國反歧視組織一年收到近3800起針對亞裔歧視事件
自去年3月19日至今年2月28日,美國反歧視組織「制止仇恨亞太裔美國人組織」收到3795起各種類型的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事件報告,其中言語攻擊最多,占到總數的68.1%,其後是故意回避和人身攻擊,分別占20.5%和11.1%。
大陸推「農林22條措施」 鼓勵台灣人赴陸參與鄉村振興
「農林22條措施」由大陸國台辦、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等十一個部門17日聯合推出。「農林22條措施」與「31條措施」「26條措施」一脈相承,為台胞台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度發展及鄉村振興提供同等待遇,讓在大陸的台灣民眾也能參與進大陸發展的機會,參與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聯合國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脫貧經驗可供他國借鑒
哈里斯認為,中國在脫貧方面有兩個非常值得國際社會借鑒的做法,即「大力發展貧困人口集中的農村經濟以及充分利用好數位技術」。並指出聯合國將效仿中國的榜樣,正如5年前所承諾的那樣,在2030年前消除極端貧困。
法國教授講中國好話被迫辭職 西方輿論場的「麥卡錫主義」幽靈
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麥卡錫主義」曾猖狂一時,極端政治勢力通過誇大事實、誣陷誹謗等手段制造冤案散播恐懼,給美國社會造成巨大創傷。如今的西方輿論場需要記取歷史教訓,警惕防範「麥卡錫主義」的回潮、泛濫與反噬。
兩千多年前的秦陵地宮 能否挖掘考古界共識一致
秦始皇帝陵不僅是帝王的埋葬之所,它承載著秦始皇構建宏大帝國的理念,這其中有源自諸子百家的思想之光,也映射著秦帝國的政治體制、社會結構、都邑格局、宮廷生活、軍事制度,更對推動中華文明進程有重大意義。
當傳統遇上生活品質提升 中國北方鄉村的「柴禾垛」正在消失
過去在中國北方鄉村,為了度過溫度可達零下30度的冬季低溫,當地人會將田地裡剩下的玉米稈、高粱稈、豆秸等秸稈收集起來,在院子裡堆出小山一樣的「柴禾垛」,幾乎家家戶戶院子裡都堆有高高的「柴禾垛」。如今,隨著農村電網改造和電能替代工程的實施,北方鄉村的「柴禾垛」正逐漸消失。
拜登政府1.9兆美元救助計畫 多國專家學者憂心泡沫化
美國總統拜登11日簽署1.9兆美元的經濟救助計畫。不到一年時間,美國已累計簽署約6兆美元財政紓困措施。多國專家學者認為,天量救助計畫難以從中長期有效提振美國經濟,且規模大於實際需求,將強化通脹預期進而影響全球金融穩定。
溫鐵軍:50年代兩岸都完成土改,為何印度至今仍辦不到?
土地在問題在印度是一個幾乎無法化解的制度難題,而土改難題恰好是進入工業化的一個基礎性因素,切不可簡單地就土地談土地。大陸知名三農專家溫鐵軍指出在海洋法系中,市場才是最根本的制度,而在大陸法系中,土地制度是最為根本的制度。印度繼承了英國殖民者留下的海洋法系制度,在土地制度上沒有根本解決發展現代化的土地改革,因而形成印度當前推動工業化的根本結構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