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 中國ING
外媒眼中的中國「假日經濟」
今年中國大陸「十一」黃金周掀起的假日消費熱潮,受到世界關注。國際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成功控制疫情,是中國人得以在黃金周放心旅遊消費的大前提。與此同時,假日消費熱潮也凸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及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釋放的發展動能。觀察人士認為,當前中國正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
3萬隻羊!中國正式接收蒙古國捐贈
蒙古國為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而捐贈的3萬隻羊來了。22日11時30分許,從蒙古國紮門烏德口岸出發的一輛輛貨車搭載首批4000隻羊,依次駛入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口岸。今年2月,蒙方為支持中方抗疫而表達贈羊意願,傳為中蒙友誼的佳話。在中蒙雙方緊密合作下,經過半年多精心籌備,蒙古國捐贈的3萬隻羊正式開始移交中方。
三個「五天速度」 青島應對疫情創下三項紀錄
五天之內完成千萬人核酸檢測,五天之內找到「零號病人」,五天之內確定社區感染風險不存在……這三個「五天」是相同的五天。中國東部城市青島,在出現小規模新冠肺炎疫情後,以罕見的「五天速度」捍衛了中國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讓此次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理清了傳染源和傳染路徑,還公眾以安心,當地經濟生產和生活秩序井然。
大陸開通5G基地台超過60萬座,帶來哪些變革?
大陸工信部發佈數據顯示,中國已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60萬座,5G網路用戶數、行業創新數均明顯增長。今年以來,疫情的倒逼加速了數位應用的落實,特別是在5G推動下,各類數位化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不斷湧現。產業數位化進程提速,就業與服務等新形態也在豐富。外賣運營師、酒店收益管理師、網約配送員……一年來,與數位經濟相關的新職業積極湧現。
【犇報專題】你懂「數字人民幣」嗎?
當大陸央行宣佈開始研發數字貨幣時,有不少人不理解,一度以為要出央行版的「比特幣」了。事實上,大陸對數字人民幣在研發工作上不預設技術路線,可以在市場上公平競爭選優,既可以考慮區塊鏈技術,也可採取在現有電子支付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新技術,充分調動市場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據此,不少大陸專家直言,數字貨幣的未來必須和「炒幣」分開,數字人民幣是用來流通使用,不是用來「炒幣」賺錢。
中國創立經濟特區的世界意義
「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40年前,中國大陸創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這些特區在改革開放最前沿見證中國從極度困境到經濟發展的變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長期經驗探索基礎上的重大理論總結和突破。既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也避免和消除了市場經濟的先天缺陷。本質上更是探索符合中國自身國情的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特區為中國快速發展提供一條新路,也為世界後發國家提供可資借鑒的發展方案。
恢復去年同期遊客量水準 大陸國慶連假民航運送旅客1326萬人次
中國大陸的高德地圖8日發佈大陸國慶連假旅遊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大陸十一連續假期國內遊及周邊遊強勢爆發,近300個5A、4A景區恢復至去年國慶遊客量水準。10月1日至8日,大陸民航共計運輸旅客1326萬人次,日均旅客運輸量恢復至2019年國慶假期的91.07%。大陸主要旅遊城市進出港旅客訂票量和客座率已接近或達到去年同期水準。
【犇報專題】深圳40年:從「世界工廠」到「設計之都」
2015年來深圳創業的劉培超,至今仍然記得這座創新之城帶給他最初的震撼:上午畫完圖紙交給工廠打樣,下午就可以拿到產品,晚上就開會討論該如何改進。40多年前,大陸改革開放「開山炮」在深圳蛇口響起。如今,這裡成為自貿區,不少外企、國際學校等集聚於此,相當數量的外籍居民在這個國際化街區生活工作。2008年,深圳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設計之都」稱號,40年來,「深圳製造」同樣正在向「深圳創造」轉變。
【犇報專題】大陸「勤儉節約」的戰略意義
【編按】近日以來,有關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要求,引起台灣媒體各種猜測,甚至有部分「反中」色彩明顯的媒體,開始炒作大陸「缺糧」引發飢餓等問題。大陸面對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疫情與汛情疊加,提倡勤儉節約自有其戰略意義和很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