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中國兩會工作報告各項重點極簡版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疫苗全程接種覆蓋率超過85%。3月5日,中國召開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在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全年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中國女科學家撐起科學研究的「半邊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9年發佈的女性研究人員在科研隊伍中占比統計結果顯示,各大洲女性占比從18.5%至48.2%不等,世界平均值為29.3%。而據中國科協統計,目前中國科技人力資源中女性約占40%,其中互聯網、生物醫學等領域女性占比超過半數。
北京冬殘奧開幕式最後一棒火炬手的故事!
3月4日,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上,曾斬獲四枚殘奧會金牌的視障運動員李端,接過最後一棒火炬,走上主火炬台。他的手撫過一片片刻有參賽國家和地區名稱的「雪花」,經過幾番摸索之後,在全場觀眾的加油聲中,將冬殘奧會火炬緩緩插入主火炬台內。
全球規模最大古船考古!清同治古船「長江口二號」啟動打撈作業
「長江口二號」古船是一艘清同治年間的貿易商船。目前,它正沉睡於上海崇明橫沙島東北部橫沙淺灘水下,古船船體埋藏於海床下5.5公尺。「長江口二號」是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專案,也是世界首個古船考古發掘、整體遷移、文物保護與博物館建設同步實施的考古和文物保護專案。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佈
2022年2月28日,中國大陸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佈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十大排名由3500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對30項候選科學進展進行網上投票,得票數排名前10位的入選「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頒布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旨在促進民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為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
大陸首個大型頁岩氣田增19口新井 今年累計產氣超10億立方公尺
大陸首個大型頁岩氣田——位於重慶市涪陵區的涪陵頁岩氣田今年已投產19口新井,日供氣量可增加106萬立方公尺。在擴產增效的助力下,涪陵頁岩氣田今年累計產氣超10億立方公尺,為中國長江經濟帶沿線70多個城市提供綠色清潔能源。
再見,北京冬奧!主火炬在中國式浪漫中熄滅!
2月20日晚,主火炬「大雪花」緩緩落下,奧運之火漸漸熄滅,五環焰火升起,與2008年奧運同樣的五環煙花相呼應。鳥巢上空打出「天下一家」和「ONE WORLD ONE FAMILY」的煙火,為本屆冬奧會畫上成功圓滿的句號。張藝謀與團隊決定在冬奧會閉幕式上刻畫「折柳寄情」意象,我們沒有太多的悲傷,更多的是一種深沉的紀念。
世界最大單條鐵路年運量突破4.2億噸 確保中國能源穩定供給
2021年,大秦鐵路運量突破4.2億噸,再次保持了世界單條鐵路年運量最大的紀錄。大秦鐵路是中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重載鐵路。它西起大同,東至秦皇島,穿越燕山山脈,途經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兩省兩市,全長653公里,是中國「西煤東運」的戰略動脈。
八百里長江的變化,衛星拍得清清楚楚!
幾年前,非法碼頭遍佈河道,「散亂汙」企業林立,臭氣熏天、污水橫流。如今的衛星圖上,那些非法碼頭、「散亂汙」企業,固廢堆放點、危舊居民區,變得綠意盎然,煥發出勃勃生機。
香港和廣西百色,詮釋了與疫情共存的可怕,與清零的偉大
疫情失控,社會失序,有一部分機靈的港人選擇逃離。香港的醫療體系全球領先,依然無法抵擋,導致醫療資源的擠兌,嚴重損害了人們的生命健康,甚至造成了生命的凋零。事實再次證明,中國不惜一切代價堅持清零,恰恰是成本最低的抗疫方式,最大程度守護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