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話空間

只有大陸防疫失敗才能證明台灣「成功」?
陳建仁引用錯誤資訊令人遺憾

4 年前 / 0

台灣的防疫工作顯然進入了一個誤區,在宣稱台灣防疫「先知先覺、劍及履及、超前部署」時,又一定要指責大陸防疫失控。彷彿防疫工作在兩岸之間只能有一個成功,而不是雙贏,並且那個成功者只能是台灣。所以,世衛組織說「中國疫情可防可控」,台灣的網軍就要惡言指責世衛組織及其總幹事譚德塞。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如果正如陳建仁之流所希望的大陸疫情也失控,台灣還能獨善其身嗎?面對良知的「檢測劑」和人性的「臨床診斷」,陳建仁們應該感到慚愧!

難容.南榕

4 年前 / 0

據聞東吳大學有個紀念鄭南榕先生的社團「難容社」,近日把一份立場親近大陸的報刊《兩岸犇報》認定為「統戰刊物」,並指稱這份「中國大外宣」在校園「分化台灣」。紀念「南榕」的「難容」社,卻把自己變成了「難以包容」?如果鄭南榕活在當下,以他兼容統派的做法,會不會也被「難容社」列入「難容」的黑名單呢?

分裂時代的中國:出現一國多國且都號稱中國

4 年前 / 0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在該書開端就說「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可謂道盡中國歷史的滄桑與規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佔有中原,號稱正統政權,面對偏安一隅的蔡英文政府以中華民國台灣自居,或許還未脫去中華或中國二字,但是否違反《反分裂國家法》?北京政府究竟還能容忍多久,尚待密切觀察。

從「同學」到「同志」:陳明忠先生對我的質問

5 年前 / 0

陳明忠先生說過,「沒有關係,大形勢是擋不住的,我已經知道,統一不成問題」。他沒有遺憾地遠行了,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這一年,光榮地完成了生命最後的鬥爭。陳さん,永別了,但您所見證的一切、您所走的道路,仍然不斷地質問著我,質問著台灣人……

作家楊渡:《返校》體現台灣當代對歷史的無知與錯亂

5 年前 / 0

潛心研究台灣史的知名文學作家楊渡,在中時電子報上發表對電影《返校》的評論,楊渡在文中感嘆說道面對這狡猾的時代,你會像看完《小丑》一樣,只會為這歷史的無知、錯亂,深感悲傷。

《返校》:歷史的寄生蟲

5 年前 / 0

【編按】〈《返校》:歷史的寄生蟲〉一文為專欄作家張方遠觀影後之隨筆,原刊於「方遠北杯講看麥」臉書粉絲專頁上。本篇隨筆內容補充基隆中學《光明報》案之相關史實片段,有助讀者更認識電影《返校》與歷史史實之差異。

《返校》缺乏的歷史視野:白色恐怖鎮壓的只有自由嗎?

5 年前 / 0

赤燭遊戲公司製作的暢銷遊戲《返校》以白色恐怖歷史作為背景,加上濃濃台灣本土元素揉合恐怖遊戲的效果,遊戲一上市便造成轟動,引起廣大話題。今年該遊戲改編為同名電影《返校》,9月20日上映後至今已有望突破兩億票房,更入圍金馬獎12項提名,網路上也出現許多從不同角度切入分析的文章。然而從政治受難者的理念切入而談的觀點雖有但不多,成為一種缺憾,且是台灣社會遺忘歷史的重大缺憾。請問,現實中這樣歷經苦難後,橫跨時空卻仍堅持當初理念的一群老人家,也同樣令人動容嗎?

港女羨慕烏克蘭 烏克蘭女孩發表對香港看法

5 年前 / 0

眼前,港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後,仍有民眾以「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持續抗議,抗爭活動仍此起彼落。有港女觀看紀錄片而羨慕烏克蘭的結局,反映其對國際局勢的錯誤認識,也不理解地緣政治上自身所處的社會動盪所代表的意義,一昧接受西方媒體傳播的訊息所造成的問題。

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反省香港「修例」風波的社會問題

5 年前 / 0

香港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同近年來西方國家採取的新自由主義與自由貿易政策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在香港「修例」風波中空洞而蒼白的「自由」、「民主」口號背後,香港模式的「一國兩制」只解決了舊帝國主義殖民地掠奪問題,卻無法解決新帝國主義資本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掠奪問題,這一點才是此次香港事件對我們的真正意義。

香港的黑霧,正在吞噬人心

5 年前 / 0

今天香港一樣有著厚厚的黑霧,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而這種壓迫感,來自於香港、台灣和西方的「政治正確」,只要不是站在港府對立面的人和想法,在「追求民主自由」的大旗(利刃)之下,一律都要被「專政」、被討伐。西方現代性意義下的「普世價值」,宣稱包容多元,事實上仍然在認定「異端」、追殺「異教徒」,在「民主自由」的唯一真理面前,容不下相左的意見。 我不太清楚身處的這個社會,究竟何時開始變得如此偏執,至少這種壓迫感和無力感,在五年前的「太陽花運動」出現過一次,這次香港的「反送中運動」重新召喚回這種令人窒息的壓力,甚至更為強烈。

第 12 頁,共 1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