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時事快評
英貨車39人命案 比抹黑中國更重要的事
英貨車39名遇難者逝去的悲劇,是資本全球流動後,勞動者為追求資本創造的勞動條件而全球奔波的問題,短短幾日峰迴路轉的資訊轉折,更體現反中資訊操作的過程,而當焦點著重在反中時,反而讓其它壓迫困境難以在台灣社會引起關注。
【社運一周】 10/19-10/25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態。
上周社運資訊有:【社運一周】 10/19-10/25
● 白色恐怖秋祭 反共幽靈未散 受難者批民進黨修國安法
● 公益董事接管永達 工會再喊校產歸公
● 住院醫師納勞基法現弊端 醫院曲解、縮福利樣樣來
● 樂生青年苦行13公里 盼政院重建「緩坡大平台」
政大法學教授 批蔡政府滿口主權嘴炮
針對近日港嫌陳同佳有意來台投案一事,民進黨政府在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以及陸委會等因考量政治因素而聲明拒收下,引起台灣社會一片譁然。台灣法律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言,對政府當局的論點提出各種批判。其中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便批投書批判蔡政府。
你還活在過去,你自己知道嗎?
近日,勞動黨臉書粉絲團「怎麼辦」刊登了一則在馬場町公園舉辦的白恐秋祭活動與台灣郵電工人案圖文展的訊息。沒想到卻引來一個名為「你這麼好騙,你家裡人知道嗎?」的臉書粉絲團小編的謾罵,左一句「共匪」,又一句「滲透」,幫著大家複習台灣戒嚴時期白色恐怖的惡夢。
比悲傷還要悲傷的香港陳彥霖事件
筆者認為反送中運動能改革香港社會任何問題,打著人民對抗政府的名義,卻看不到各種讓香港社會變更好的論述或討論。香港陳女事件發展至今呈現的社會現象,正譜寫著一齣香港悲劇,這齣悲劇寫出了香港人民的困境、港府的無能,以及整個香港社會的分崩離析。
昨日反ECFA,今日反交流團:都是打假球
「青年抵抗校園統戰聯盟」拒絕參加兩岸交流團的呼籲與訴求,不僅召喚過去戒嚴時代的三不政策,更破壞兩岸相互開放以來得來不易的和平交流。過去反對ECFA到現在反對兩岸交流團,其實都是同個道理,問題從來不是那些恐懼元素,而是台灣人為什麼沒有自信與中國大陸交流與較勁?
史明、台獨與中華民國褒揚令
蔡英文頒發中華民國褒揚令給台獨建國運動者史明。此舉之動機,令人難以判斷蔡英文究竟是在諷刺史明的台獨運動,還是真正欽佩史明的台獨運動?
【社運一周】 9/28-10/4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態。 上周社運資訊有: 【社運一周】 9/14-9/20 ●「蘇貞昌,救救樂生!」政院、凱道六步一跪遭驅離 ● 二度流會!樂生電梯方案說明會爆口角 樂青籲院方勿操作對立
踩在紅色鮮血上的自由舞會 《返校》迴避掉的歷史
剛看完一部以50年代白色恐怖「基隆中學」案為背景的電影《返校》。導演徐漢強把左翼先烈遭受苛厲酷刑的受難,拍成了玩弄技巧的驚悚片,將對人間解放的渴求,簡化成追求抽象的自由。一頁動蕩時代的史詩被演繹成一首小兒女的情曲,真是糟蹋大好題材。
【社運一周】 9/14-9/20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態。 上周社運資訊有: 【社運一周】 9/14-9/20 ● 防護衣不合格!鼎元光電移工遭化骨水噴濺身亡 ● 殉職沒行政調查 消權會促修消防法 ● 控長榮只顧打壓、缺員放飛 工會籲勞權紀錄列入航權分配考量 ● 批說明會「黑箱假重建」 樂生院民抗議電梯陸橋案致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