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葉彥伯讓我們看見「逆時中」的下場
台灣疫情如果沒有安全與自保之間的衝突,也不會讓民眾感到緊張,只要政府無法讓民眾信服,就得接受人民的質疑與監督,在台灣這種自詡民主精神的地方,監督政府原本應該是共識、甚至是常識,如今卻成為需要撰文提醒的事。尤其那些助紂為虐的網軍們,更是嘴上喊著自由民主,卻用行為迫害自由民主而不自知。
【社運一周】 8/9-8/15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8/9-8/15
● 達德風力毀漁場 雲林漁民怒控捕不到魚
● 疫情衝擊大減薪 地勤勞工喊苦要紓困
● 慰安婦「阿嬤家」將熄燈 明年另覓場址再出發
【犇報社評】中美和平共處,美國準備好了嗎?
如果說,美國在冷戰時期「西太平洋集體防衛體系」和「亞洲自由國家經濟集團」倡議胎死腹中,帶有一些有偶然的成分,如今人們在認識「反華聯盟」的歷史重複,就更能夠視為是理所當然,從而能夠將之視為是一場鬧劇而從容應對。誠如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說的:「中美關係正處於關鍵時刻,今天的抉擇將塑造世界的未來」。關鍵在於,美國是否準備好,與一個具有不同歷史文化和制度,但無意與美國爭霸的國家和平共處?
台美關係歷史性的一刻?根本只是親美反共的老調重彈
美國是當前全球防疫最糟糕的地方,在這時候靠疫情強化美台夥伴關係,是不是把台灣民眾當塑膠?更可悲的是,可笑荒唐的台美關係不過是歷史重演。台灣經歷被美國拋棄的過程後,美國把台灣作為以台制中的棋子的手段再清楚不過。但民進黨政府仍毫無保留站隊美國,這不僅是重回過去親美反共的兩岸對抗老路,更是作賤台灣,讓台灣自甘墮落成為砲灰角色。
【社運一周】 8/2-8/8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8/2-8/8
● 欠錢不還!台鐵積欠兩個月加班費 還改班表變相減薪
● 高雄晚晴回捐案延燒》工會協會隔空交火 晚晴:針對污衊將提告
● 爸爸也要參與產檢 民團立委齊推「陪產檢假」
● 缺檢疫宿舍、陸生不能來 境外生赴教育部抗議
【社運一周】 7/26-8/1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7/26-8/1
● 高雄晚晴迫社工回捐薪資工會痛批知法犯法
● 大學讀一半就倒閉?高教工會:政府要確保能原校畢業
● 反對強制換發數位身分證民團發動集體訴訟
【犇報社評】蓬佩奧的「新冷戰檄文」,回到過去並不能改變未來
蓬佩奧宣告尼克森主義的失敗,並不意味著冷戰遏制戰略的重新啟動,而是說明美國政府當中有許多人仍然活在「冷戰」當中。國際政治畢竟不是科幻電影,可以「回到過去」來改變未來。將國家安全寄託在全世界範圍內擴散美國體制的做法,將超出美國的能力,從而危及這個體制。台灣向來以「國際孤兒」自憐自艾,難免產生可以跟美國共享體溫,在冷戰的冰窖中互相取暖的幻覺,但卻往往忽略了對方的現實主義傾向而自陷泥淖。
【社運一周】 7/19-7/25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7/19-7/25
● 泰移工職災重傷 雇主一毛不賠 勞團訴求職災墊償制度
● 緩拆了!南鐵案聲援者死守一夜 保下陳家
【方遠觀點】台灣與沒有歷史的人
「台灣鐵道之父」究竟掛在誰的身上,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歷史之中找到主體性。包括日本學者、皇民作家都不會如此貶低劉銘傳了,當代開口閉口把「台灣主體性」掛在嘴邊的台灣人,竟把劉銘傳批鬥得一文不值。歷史在當下的台灣莫不被顛倒了過去。恥政、死政、「殖民地肯定論」的鬼話,這些台灣前輩眼中的日本殖民統治本相,無不成了「美好的年代」。這就是「台灣與沒有歷史的人」的悲哀。
【社運一周】 7/12-7/18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7/12-7/18
● 樂生環評爭議 陳時中承諾不抗告
● 生育率低 政府加碼五千津貼 民團批肥了業者、排擠公共托育
● 台鐵爆積欠千人加班費 竟回應「只是晚發」